昂文平 楊 帆 沈德凱 劉向國
(安徽中醫(yī)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8)
癲癇是一組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腦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所致。癲癇反復發(fā)作可導致腦神經元損傷,甚至死亡[1]。我們以往的研究表明針刺具有明顯的抗癲癇作用[2]。近來,臨床與實驗研究表明針灸對中風病具有很好的腦神經元保護作用[3]。為此,本實驗通過建立戊四唑誘發(fā)大鼠癲癇模型,給予針刺治療,通過HE染色和電鏡觀察癲癇大鼠海馬區(qū)病理改變及神經元超微結構變化,探討針刺對大鼠癲癇發(fā)作繼發(fā)腦神經元損傷的保護作用。
1.1 動物與分組 健康SD大鼠72只(安徽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許可證號:皖醫(yī)實動準字第070211號),體質量約300 g。隨機分為3組:模型組、針刺組、正常組,每組24只,分別于癲癇發(fā)作后4 h與24 h兩個時間段取材,每個時間段取12只大鼠,其中6只用4%多聚甲醛內固定后取腦用于制作石蠟切片;另6只大鼠取活體海馬組織作電鏡觀察。
1.2 藥物與試劑 戊四唑,美國Sigma公司產品,用前以0.9%氯化鈉注射液配制成質量濃度為5 mg/mL的溶液,4℃保存?zhèn)溆谩?/p>
1.3 模型制備[4]采用戊四唑50 mg/kg腹腔注射造成急性癲癇發(fā)作模型。正常組大鼠腹腔注射2 mL 0.9%氯化鈉注射液。
1.4 針刺方法 將大鼠放置在特制的高臺上,選用1寸28號毫針,針刺百會、大椎穴[5],每5分鐘以左右捻轉手法行針1次,30 min后取針,結束治療。
1.5 標本采集與檢測 (1)大鼠經10%水合氯醛(4 mL/kg)腹腔注射深度麻醉,待翻正反射消失以后,按常規(guī)方法4%多聚甲醛左心灌注固定取腦。用刀片切去小腦并于視交叉前切去大腦,置入上述相同固定液中固定24 h,乙醇梯度脫水,二甲苯透明,常規(guī)石蠟包埋,于海馬部位制成厚約5μm的石蠟切片,HE染色,400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攝片。(2)取活體大鼠海馬組織CA3區(qū)1 mm3大小,固定于2.5%戊二醛4~6 h后,將組織固定于1%鋨酸1 h,30%、50%乙醇脫水后放入70%醋酸鈾乙醇飽和液中12 h,乙醇梯度脫水,環(huán)氧樹脂包埋,超薄切片,表于銅網上,醋酸鈾、枸櫞酸鉛染液,透射電鏡觀察并攝片。
2.1 HE染色結果 正常大鼠海馬CA1區(qū)、CA3區(qū)錐體細胞排列整齊,結構完整,光鏡下觀察,胞漿透明,細胞核呈圓形或橢圓形,核居中,大而圓,染色質分布均勻,核仁清晰,形態(tài)正常,核周間隙正常。模型組大鼠癲癇發(fā)作4 h后,海馬CA3區(qū)錐體細胞呈散在的細胞變性水腫,輪廓模糊、界限不清,細胞間距加大,錐體細胞數量減少,排列紊亂,出現較多受損的異常神經元,海馬結構失去完整,并見散在的深染、核固縮神經元,CA1區(qū)見少量神經元壞死、錐體細胞排列不整齊但程度較CA3區(qū)輕。癲癇發(fā)作24 h后,海馬CA1區(qū)和CA3區(qū)錐體細胞層神經元稀疏,排列紊亂,神經元形態(tài)不完整,細胞腫脹或皺縮、輪廓模糊、界限不清,細胞間距加大。見圖1。

圖1 模型組4、24 h腦組織海馬切片(HE染色,×400)
針刺組在癲癇發(fā)作4 h大鼠海馬CA1區(qū)、CA3區(qū)神經元較稠密,排列整齊,細胞有輕度水腫,細胞間距變化不明顯,受損的異常神經元均較少;癲癇發(fā)作24 h大鼠海馬CA1區(qū)、CA3區(qū)神經元排列尚整齊,水腫、固縮不明顯,僅散在少量的變性壞死神經元。見圖2。

圖2 針刺組4、24 h腦組織海馬切片(HE染色,×400)
2.2 海馬神經元超微結構觀察 電鏡下可見正常組大鼠海馬神經元超微結構正常,核呈橢圓形,核膜完整清晰,染色質分布均勻,常染色質豐富,核仁較明顯,呈海綿狀,胞漿內粗面內質網,線粒體、高爾基體,核糖體均較發(fā)達,線粒體結構清晰完整。
模型組癲癇發(fā)作4 h后大鼠海馬神經元即出現損傷,超微結構觀察核膜不清晰,部分神經元表現為核固縮,線粒體膜不完整,斷裂;24 h后海馬神經元損傷加重,神經元核膜不清晰,核固縮,染色質邊集,線粒體膜斷裂,基質消失,出現明顯空泡化,伴內外膜的崩解,出現巨大線粒體,并有髓樣小體形成,部分膠質細胞空化、腫脹,細胞器稀疏,結構破壞,高爾基復合體囊泡和內質網腫脹,并觀察到凋亡細胞。見圖3。

圖3 模型組大鼠海馬CA3區(qū)神經元電鏡圖
針刺組大鼠海馬神經元損傷明顯減輕,其中4 h時間段神經元出現核膜較完整,異染色質稍增多,線粒體輕微腫脹;24 h時間段神經元核膜完整,粗面內質網較豐富、增寬不明顯,線粒體結構正常。見圖4。

圖4 針刺組大鼠海馬CA3區(qū)電鏡圖
研究顯示一次癲癇的急性發(fā)作就足以引起邊緣葉特定區(qū)域神經元的脫失[6-7],由于癲癇的病程具有慢性和反復性的特點,因此上述病理損害會重復發(fā)生并不斷疊加。近年來對癲癇造成的腦損害研究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臨床、病理和神經影像學都揭示了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可以造成嚴重的腦損害,尤其是海馬區(qū)的硬化,并直接導致癲癇反復發(fā)作[8]。本研究利用HE染色和電子顯微鏡技術對大鼠急性癲癇發(fā)作后4 h和24 h兩個時間段海馬的形態(tài)學研究表明:急性癲癇發(fā)作后4 h大鼠海馬神經元出現形態(tài)學改變,光鏡下見錐體細胞輪廓模糊、界限不清,細胞間距加大,細胞數量減少,排列紊亂,出現受損的異常神經元,海馬結構失去完整,并見散在的深染、核固縮神經元;電鏡下見核膜不清晰,部分神經元表現為核固縮,染色質,線粒體膜不完整,斷裂。24 h后光鏡下見錐體細胞變性、丟失加重,特別是門區(qū)、CA1和CA3區(qū)出現大量深染、固縮神經元,錐體細胞稀疏;電鏡下見核膜不清晰,核固縮,染色質邊集,線粒體膜斷裂,基質消失,出現明顯空泡化,伴內外膜的崩解,出現巨大線粒體,并有髓樣小體形成,部分膠質細胞空化、腫脹,細胞器稀疏,結構破壞,高爾基復合體囊泡和內質網腫脹。本研究顯示大鼠海馬結構在癲癇發(fā)作4 h即出現神經元變性脫失現象,隨時間推移神經元脫失明顯加重,此結果與他人研究相符[4,9]。針刺具有保護癲癇繼發(fā)腦損傷作用,實驗顯示針刺4 h,HE染色結果顯示針刺組大鼠海馬CA1區(qū)、CA3區(qū)神經元較稠密,排列整齊,細胞僅有輕度水腫,細胞間距變化不明顯,受損的異常神經元均較少;針刺治療24 h后大鼠海馬CA1區(qū)、CA3區(qū)神經元排列仍較整齊,水腫、固縮不明顯,僅散在少量的變性壞死神經元。電鏡觀察也顯示:針刺組大鼠海馬神經元損傷明顯減輕,核膜完整光滑,核仁居中,線粒體結構正常,嵴完整,僅見部分線粒體輕微腫脹,部分高爾基體腫脹,形成囊泡。以上結果從神經元超微結構驗證針刺具有保護癲癇繼發(fā)腦神經元損傷作用。但由于癲癇繼發(fā)腦損傷的多通路性和針刺作用的多靶點性,針刺保護癲癇繼發(fā)神經元損傷的具體途徑尚不清楚,要想完全揭示針刺保護癲癇繼發(fā)腦損傷的機理尚需從多途徑、多靶點研究。
[1]楊帆,楊永清.癲癇與腦神經元損傷[J].醫(yī)學綜述,2009,15(19):2881-2884.
[2]昂文平,楊帆,王頻,等.電針對戊四唑點燃型癲癇大鼠腦電圖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23(4):20-22.
[3]王明山,馬福國,陳懷龍.針刺對腦缺血及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概況[J].中醫(yī)雜志,2009,50(11):1039-1041.
[4]陳瑯,鄒漳鈺,陳新,等.PTZ致癇大鼠海馬區(qū)神經元損傷的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05,13(3):200-203.
[5]李忠仁.實驗針灸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55-257.
[6]Bengzon J,Mohapel P,Ekdahl CT,et al.Neuronal apoptosis after brief and prolonged seizures[J].Prog Brain Res,2002,135:111-119.
[7]Henshall DC,Chen J,Simon RP.Involvement of caspase-3-like protease in the mechanism of cell death following focally evoked limbic seizures[J].J Neurochem,2000,74(3):1215-1223.
[8]Fuerst D,Shah J,Kupsky WJ,et al.Volumetric MRI,pathological,and neuropsychological progression in hippocampal sclerosis[J].Neurology,2001,57(2):184-188.
[9]張麗萍,方卓,李中華,等.寧癇沖劑對戊四唑致癇大鼠腦神經元超微結構的影響[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4,21(6):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