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龍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浙江 湖州 313009)
嵌頓痔是臨床常見的急癥痛癥之一[1]。筆者采用急診手術合復方消痔栓治療嵌頓痔,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嵌頓痔患者80例,診斷標準參照文獻[2]相關標準。排除合并有肝、腎功能不全等嚴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及精神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46.20±8.30)歲;病程(11.00±2.60) d。對照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47.30±9.60)歲;病程(12.0±3.7) d。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每日給予痔疾洗液 (貴州拜特制藥,國藥準字Z20025696)熏洗坐浴,局部創面外用皮膚消毒液沖洗清潔,中藥藥膏外敷,無菌紗布覆蓋,每日上、下午及便后常規換藥。觀察組行急診手術,骶管阻滯麻醉,取左側臥位,充分暴露肛門,肛門內外皮膚黏膜常規消毒并鋪巾,充分擴肛后盡可能將內痔復位,以血管鉗在齒線上0.5 cm以上沿肛管縱軸鉗夾脫垂最明顯的內痔核,要求沿痔核的自然分隔處松弛鉗夾,長度達到脫垂黏膜的最高點,在血管鉗下靠近齒線一側剪開一個深度適中的小口子,用7號絲線繞于血管鉗鉗夾直腸黏膜最高點處下及切口處結扎。術者在結扎痔核時,助手應將血管鉗向上推送并逐漸放松退出血管鉗,以利肛管和肛緣皮膚復位,然后切除結扎線上約2/3痔核,促使剩余的痔核能盡早壞死脫落,同法結扎其他痔核,結扎痔核時應盡可能將黏膜、齒線和肛管皮膚向上推擠復位。外痔隆起明顯處作梭形切口,潛形銳性加鈍性剝離痔組織至齒線下0.5 cm左右,修剪兩側的皮瓣,使之與原來的皮膚相平,并盡量延長切口以利于引流,外痔切口之間保留0.5 cm以上的皮膚橋,如術后肛管緊小,而肛門括約肌功能正常者,可在肛管后正中切開,切斷部分內括約肌。術畢,患者均用藻酸鈣敷料填塞創面,壓迫止血,常規給予抗炎、止血藥。術后,復方消痔栓(山西邁迪制藥)納肛,直至患者肛門創面愈合。兩組患者均治療7 d后評價療效。
1.3 療效標準 顯效:嵌頓消失,痔核萎縮70%以上,炎癥完全控制,水腫消退、血栓消散、疼痛、便血停止。有效:嵌頓基本復位,痔核萎縮50%以上,臨床諸癥明顯減輕。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及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無1例發生肛門狹窄及肛門失禁,功能良好。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嵌頓痔為痔之急癥,屬中醫學“翻花痔”范疇,最主要的癥狀是肛門腫物脫出、水腫、還納困難、疼痛難忍,同時多伴有便血,排便及排尿困難等癥狀。勞累、久坐、腹瀉、便秘、妊娠和分娩、痔注射不當、血栓形成等,均是引起痔嵌頓原因。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早期手術并不增加手術風險及并發癥。筆者認為對嵌頓痔應該采取急診手術治療,宜盡早進行,時間越早,越不易發生痔絞窄壞死,術后感染的發生率也越低,并可迅速減輕患者的痛苦。
冀永亮等[3]觀察對比嵌頓痔急診手術與擇期手術(即保守治療后再手術)的治療效果,結果認為急診手術治療嵌頓痔可及時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并發癥發生,效果好。復方消痔栓主要成分為:五倍子、大黃、青果核(炭)、白螺螄殼(煅),冰片,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臨床上用于治療各期內痔出血,也可作為治療痔瘡的輔助藥物。本觀察表明,急診手術合復方消痔栓治療嵌頓痔療效可靠,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彭軍良,姚向陽,張華,等.急診手術合斂痔散換藥治療嵌頓痔60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1):119-120.
[2]范廷良.綜合治療嵌頓痔 82例[J].山西中醫,2005,21(5):17-18.
[3]冀永亮,錢海華,朱秉宜.手術治療嵌頓痔67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3):1605-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