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康 張曉云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急性腦梗死多見于中、老年人,常可導致失語、構音障礙、肢體癱瘓等,致殘率高。中風醒腦口服液系我院陳紹宏教授研制的治療腦卒中的復方制劑,具有復元固本、逐瘀化痰、瀉熱息風之功能。我們采用中風醒腦口服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2例,(1)入選標準:發(fā)病48 h以內,經(jīng)CT或頭顱MRI確診的中至重度頸內動脈系統(tǒng)的腦梗死患者,包括動脈硬化性梗塞和心源性栓塞,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年齡≤80歲,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歐洲卒中量表-ESS)<80 分[2]。(2)排除標準:神經(jīng)功能評分中有關意識水平評分≤4分;發(fā)病72h重復頭顱CT未見出血病灶或出血性梗死;嚴重心、肺、肝、腎疾病;既往腦卒中病史。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6~75歲,平均(60.70±13.40)歲。治療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48~74歲,平均(61.10±12.20)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綜合治療方法,給予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微循環(huán)、脫水治療及防治并發(fā)癥的同時行康復功能訓練,如肢體關節(jié)被動運動、物理治療等,有失語及構音障礙則進行語言訓練。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發(fā)病72 h以內給予中風醒腦口服液(主要藥物組成為紅參、三七、生大黃,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配制,100 mL/瓶),每次25 mL,每日4次,口服或鼻飼治療。療程均為1個月。
1.3 療效評估 (1)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根據(jù)ESS,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及3個月后各觀察1次。治療前后檢查肝腎功、凝血、血常規(guī)、大小便常規(guī)。(2)療效標準[3]:基本痊愈為癥狀和陽性體征消失,生活自理,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90%~100%;顯效為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癱瘓肢體肌力提高2級以上,生活部分能自理,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45%~90%;有效為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癱瘓肢體肌力提高1級以上,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9%~45%;無效為癥狀和體征無明顯好轉,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9%以下。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ESS評分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ESS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ESS評分比較(分,)
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 別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治療組 89.22±8.67△ 93.12±7.91△對照組 70.25±7.48 76.73±9.55 n 治療前32 46.32±6.73 30 45.65±7.52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治療組有2例發(fā)生輕度腹瀉。
急性腦梗死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致殘率高。腦梗死發(fā)病與血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管內皮損傷、自由基損傷密切相關。急性腦梗死歸屬于中醫(yī)學“中風”、“卒中”等范疇。中醫(yī)藥治療腦卒中多有報道,有研究認為氣虛是致病的根源,血瘀是中風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治療上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4-7]。陳紹宏教授根據(jù)前人對中風的認識并結合自身多年臨床研究,提出中風多見于中老年人,其成因與虛、瘀、痰、火、風有關,即元氣虛為本,瘀、痰、火、風為標,歸納中風的基本病機為元氣虧虛,痰瘀互結,痰熱生風,故不宜單純活血化瘀,而要多法并舉[8]。中風醒腦口服液主要由紅參、三七、生大黃等組成,方中重用紅參大補元氣,三七活血化瘀,大黃通腑瀉熱息風,其針對病機特點組方,具有復元固本、逐瘀化痰、瀉熱息風的功效。研究表明該藥具有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等功用,對缺血性腦組織有明顯保護作用[9-12]。
本觀察表明,中風醒腦口服液中藥可以促進急性腦梗死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且無明顯副作用。
[1]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血管疾病的分類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雜志,1996,29(6):379.
[2]Hantson L,Deweerdt W,Dekeyser J,et al.The European stroke scale[J].Stroke,1994,25:2215.
[3]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jīng)雜志,1996,29(6):381
[4]楊樹德.中西醫(yī)結合對中風理論與治則的新認識[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2,12(2):111-112.
[5]郭改會,傅仁杰.170例中老年急性腦梗死證候特點分析[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21(6):14-16.
[6]胡建鵬.《內經(jīng)》相關中風病病因病機淺析[J].中醫(yī)藥學刊,2004,22(1):113-115.
[7]劉素芝,包祖曉,張銳利.缺血性中風氣虛血瘀病機學說的理論探索[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1):97-98.
[8]郭建文,張曉云.陳紹宏教授“中風核心病機論”[J].天津中醫(yī)藥,2006,23(1):7-9.
[9]陳紹宏,張曉云.中風醒腦口服液治療急性腦出血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4,13(12):793-794..
[10]陳紹宏,張曉云.逐瘀化痰口服液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1995,4(2):58-62.
[11]龍曉燕.中風醒腦口服液對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藥學進展,2000,24(5):299
[12]葉光宏,張曉云.中風醒腦口服液治療出血中風的機制探討[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1,20(3):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