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交通要道口,如果沒有交警指揮,或者穿黃馬褂的交通協管員勸阻,你總是能看到闖紅燈的。汽車闖紅燈,行人也闖紅燈,大家都司空見慣了。其實“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些人就是不愿意認真地執行,這就給一些慘烈的交通事故種下了隱患。
去年我在德國做訪問學者時,就沒有看到城市里有闖紅燈的汽車或者行人。大家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結果德國的大街上一點也不擁堵,交通反而十分順暢。我們不由得暗暗佩服德國人的自律意識。
我的德國朋友卡爾說,他們腦子里都有一個紅綠燈,用來規范自己的言行。卡爾在一家建筑公司擔任建筑質量監理工作,跟我談起他的工作來,一臉的認真勁兒。卡爾說他在建筑檢驗時,非常嚴謹而不近人情。如果施工方沒有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哪怕僅有一點瑕疵,卡爾也會馬上要求他們返工重做。卡爾有時自嘲說,他并非冷血動物,但是對施工方仁慈,就是對建筑使用者殘忍。如果出現豆腐渣工程,釀出安全事故,那么大家都會鋃鐺入獄,成為千古罪人。
我剛來德國時,還沒有私家車,買了市區公交車的月票,每天乘公共汽車上班。一個周末,卡爾約我去市郊的一個購物中心玩,可以看電影、買東西等。由于是去市郊,超出了我的月票的范圍,我就買了車票。可在車站、在車上,都沒有查票的。我就問卡爾,這是怎么回事兒。因為在中國,在日本,沒有車票根本就沒法進到站臺上去,就是不乘車,要去站臺送人、接人,還要買站臺票呢。
卡爾說,德國人腦子里都有個管理自己言行的紅綠燈。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大家心里一清二楚。久而久之,按規則辦事,就成了大家的自覺行為。買票乘車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每個德國人都會自覺買票乘車的。所以查票也就沒多大必要。而且,這樣可以節約一批人力和物力,也可以節約大家的時間。按規則辦事,這是德國人的一條生活準則,我想這也許是二戰后德國人能迅速從廢墟上崛起的原因之一。
后來卡爾有了公司給他配備的車,不僅供他上下班和出公差時用,也可以在周末和假期為私人所用。卡爾在私用車時,總是用自己的錢加油。開始,我不明白為什么,因為公司的車是由公司定期加油的,按卡爾每天因公外出跑的路程來看,為私事跑的那幾段路,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在國內,公車私用的現象十分普遍,用公車接送孩子上下學,用公車做迎親的婚車,大家都見怪不驚了,其實這都是隱形的腐敗。
但卡爾認為,既然是為私事用公司的車,雖然這是公司給他的一種福利,但私用車時的汽油費公司沒有義務承擔。即使他為私事跑的這點兒公里數沒有多少,公司也沒有私用車時的汽油費一定由自己支付這一要求,但他說他這樣做,只是為了自己心安理得。用中國話來說就是:“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我也覺得,這樣處事生活才能悠閑自得。
紅燈停,綠燈行。在我們生活的這個花花世界上,有許多的紅燈,每一個紅燈都是一個不可逾越的規則,如果我們經常無視紅燈的存在闖紅燈,那么總有一天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馮國偉薦自《銀川晚報》)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