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舌根下右側長了一個小肉粒,時長時消。現在已經長成花生米大小了。經醫生檢查確診--為舌下腺囊腫。請問,得了舌下腺囊腫怎么辦?
舌下腺囊腫為舌下腺導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腫。囊腫位于口底一側黏膜下,呈淡藍色腫物,囊壁薄,質地柔軟。較大舌下腺囊腫可穿入下頜舌骨肌進入頜下區,也可波及對側口底。囊腫可因創傷而破潰,流出黏稠蛋清樣拉絲液體,囊腫暫時消失,數日后創口愈合囊腫長大如前。囊腫繼發感染時,可出現口腔底部腫脹疼痛,影響進食。
舌下腺囊腫可分3類:
單純型:占大多數。囊腫位于舌下區,呈淺紫藍色,捫之柔軟,有波動感。常位于口底一側。
口外型:又稱潛突型。主要表現為下頜下區腫物,而口底囊腫表現不明顯。觸診柔軟,與皮膚無粘連,不可壓縮,極易與頜下腺腫瘤混淆。
啞鈴型:為上述兩型的混合,即在口內舌下區及口外下頜下區均可見囊性腫物。
舌下腺囊腫的治療原則:行舌下腺及囊腫摘除術;已擴展到頜下區者,應在完全摘除舌下腺后,將殘留囊液抽盡,然后口外加壓包扎10日左右即可治愈;不愿手術者,可將囊液抽出后,再注入2%碘酊,使之纖維化;對全身情況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嬰兒,可做簡單的袋形縫合術,待全身情況好轉或嬰兒長至4~7歲后再行舌下腺切除術。
舌下腺囊腫術后易復發,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囊腫破裂后創口自愈致再次復發;手術,未能將腺體組織摘除干凈造成復發;口腔內有大量小黏液腺存在,外傷、手術摘除后可造成鄰近黏液腺損傷再發;舌下腺囊腫單純摘除,而未摘除舌下腺,致術后復發;術前診斷不明,特別是將舌下腺囊腫誤診為舌下黏液囊腫而引起術后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