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楊寶慶高調進入國人視野,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驚天一震之后。
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殊榮,不僅在于楊寶慶在震后第一時間趕到民政部捐贈50萬元的救災帳篷和個人捐款10萬元的快速反應,更在于他率領集團關聯企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以驚人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生產效率為災區趕制了9.5萬頂救災帳篷。
9.5萬頂救災帳篷,占浙江全省總任務的1/3,相當于一次性為50萬受災群眾解決震后過渡住房問題。
“楊寶慶喜歡潛水,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崇尚的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一位熟悉楊寶慶的商會人士介紹說。本來民政部下達給泰普森的生產任務是3萬頂救災帳篷,但他主動請纓增加到5萬頂。5萬頂救災帳篷可不是個小數目,光鋼材就需要7100噸,面料需要220萬平方米。而當時,留給企業的采購、運輸、生產和檢驗的時間,不足40天。為了救災,泰普森不得不推掉2500萬美元的外貿訂單,有可能承擔違約索賠風險。但是,在5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親臨泰普森公司考察救災帳篷生產情況當天,楊寶慶看到主席急為災區所急的神情,就又主動提出把生產任務追加到8.5萬頂,并且保證6月20日前全部完成。隨后,楊寶慶又為中華慈善總會緊急趕制了1萬頂救災帳篷,從而在救災期間破了紀錄。
這位商會人士認為楊寶慶一再請求追加救災帳篷的生產任務,不完全是出于救助災區群眾迫切感,因為一個企業必須以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兌現自己的承諾,“我更傾向于楊一直在倡導的以樂富·智匯園為代表的創意產業組織理念在緊急生產中得到了全面檢驗,他才有這個信心。”
“我們的多元化并非毫無章法,而是圍繞著一個核心的關聯多元化。”2012年3月初,楊寶慶在接受《中國商人》采訪時說,無論震災期間的緊急生產,還是突破中小企業集群發展遇到的融資、項目和人才天花板,以及特大企業的轉型發展,最核心的是要在特定時限內有效解決一個具體項目對技術、資金和專業人才的需求。樂富·智匯園模式之所以適合在各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推廣和復制,是因為通過該平臺可以把文化創意人力資源、資本和上下游的關聯企業有效組織在在一起。因為“文化創意是技術核心,可以帶動制造產業轉型;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融合需求,金融資本既可以服務休閑用品供應鏈上的廠商,也可以扶持創意企業,三者是有機的融合。”
如今,隨著泰普森在休閑產品制造業、國際貿易、創意產業園建設、金融投資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的穩健發展,楊寶慶的標志性身份也在不斷增加。除了“中國最具規模的大型戶外休閑產品生產商”之外,他還是“創意園主”、泰豐小額貸款公司創建人、國內首支以“老海歸幫扶新海歸”為主題的天使基金主要發起人……
在集團實現多元化發展同時,楊寶慶所倡導的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也在集團盈利能力上得到了現實檢驗。僅以集團旗下的樂富·智匯園而言,目前已吸引140家企業入駐,可創造就業崗位2500個。2010年,園區實現產值18億,實現稅收1億。2011年的產值則幾乎翻了一翻達到25個億,稅收突破1.5億。
泰普森創造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關注。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在2010年10月7日視察泰普森時,就欣然提詞:創意無限。
在接踵而至的榮譽和成就面前,楊寶慶的夢想,已不再聚焦于企業規模的大翻番,而是精心整合集團下屬海邦基金等金融和項目平臺的資源優勢,把樂富·智匯園的創意園區運營模式不斷向全國各地推廣,從而帶動更多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集群發展。
在采訪中,楊寶慶向《中國商人》透露了他未來的夢想:計劃五年內在浙江省打造復制三個“樂富·智匯園”,十五年內在全國打造復制十個“樂富·智匯園”。屆時,“泰普森將成為一個以文化創意產業為載體,以工業地產、寫字樓和經濟園區為開發對象,以推動多個地區持續轉型發展為目標的中國創意產業集群標桿企業。”
在帶領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同時,楊寶慶和他的團隊對公益事業傾注了空前的熱情。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舉世震驚的汶川大地震發生。當時,楊寶慶正在國外考察,他從互聯網上獲悉消息,當即有了一種預感,大量房屋倒塌,帳篷一定是災區的最需。第二天,他便結束考察,決定提前回國。下了飛機,楊寶慶沒有回家,直奔國家民政部。在民政部,除了當場捐贈了物資與現金外,楊寶慶還將當時最艱巨最緊急的救災帳篷的生產任務請纓到手。
5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親臨泰普森公司考察救災帳篷生產情況。楊寶慶主動將生產任務增加到8.5萬頂,保證6月20日前全部完成。
為了不辜負總書記的囑托,楊寶慶冒著被國外客戶巨額索賠的風險,當機立斷撤下2500多萬美元的外貿訂單,開足馬力全力以赴趕制救災帳篷。白天,所有人都忙著組織生產,他就深夜召集管理人員開會,布置任務、分析進度、控制質量、落實安全與后勤保障,解決突發問題。二十多天來,楊寶慶吃住都在公司,帶領員工日夜加班加點。那些日子,他總是紅腫著眼睛,每天休息不到5個小時。

生產任務終于提前兩天圓滿完成。隨后,楊寶慶又為中華慈善總會緊急趕制了1萬頂救災帳篷。
不僅如此,楊寶慶還號召、組織全體黨員、員工捐款12.3萬元人民幣,多次慰問來自災區的員工,并向青川援建小學1所,從災區定向招收員工500名。
鑒于這些突出貢獻,泰普森公司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泰普森公司黨支部被浙江省委授予“支援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楊寶慶本人也先后榮獲“優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浙江省優秀鄉鎮企業中小企業家”等一系列榮譽。
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楊寶慶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光榮稱號。
正所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楊寶慶一直把自己的企業視為社會的企業,也一直要求企業對社會要盡最大責任。2010年4月14日,我國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損失巨大,當時適逢楊寶慶在歐洲出差,當即他就委托公司的高管在第一時間趕往災區,當場捐贈500頂救災帳篷,外加10萬元現金,并為災區趕制了5萬個行軍床,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方式支援災區。
楊寶慶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當初他那句斬釘截鐵的誓言——生產報國責無旁貸,抗震救災義不容辭。
不光如此,楊寶慶還兼任了許多社會職務,最典型的比如他還是“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的副會長。中國愛國擁軍促進會是由國務院批準,民政部主管,其宗旨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創新雙擁工作,拓展雙擁工作領域,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楊寶慶一直以來堅定不移地關注著祖國的國防建設,也為雙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每年為部隊生產數十萬件的軍用物資。
同時,楊寶慶還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實施走出去戰略,在美國印地安納州成立公司。去年,又投資2500萬美元擴建美國印地安納州研發中心,使泰普森的國際化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該研發擴建項目立足全球市場,匯集歐美研發資源,力圖成為世界一流的戶外研究中心。2011年7月,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蒞臨泰普森美國公司視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難能可貴的是,楊寶慶在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同時,也從未忘記搞好黨建,他在發展實踐中深刻體會到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就是企業發展的現實生產力,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結合有多緊、效益就有多大。 近幾年來,公司黨委以爭創“先進基層黨組織”為目標,切實加強黨的建設,全力打造“發展強、黨建強”雙品牌。公司黨組織牢固樹立“黨建工作抓實了,也是一種生產力”的核心理念,以“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主題,以“職工群眾滿意、經營班子滿意、上級組織滿意為目標”,通過扎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實現了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的有機融合,實現企業“發展強、黨建強”目標,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迅速壯大。 2011年7月,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雙強百佳黨組織”榮譽稱號。
2010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親臨公司調研非公企業創先爭優活動,對泰普森的黨建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在調研過程中對泰普森的黨建工作說了八個好,一是董事會支持得好;二是創先爭優活動主題好;三是創先爭優活動計劃得好;四是“四評四點”做得好:五是“雙培雙帶”做得好;六是“黨建入網絡”做得好;七是“黨員創新示范崗”做得好;八是“黨建帶團建”工作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