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湖南長沙 410205)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通常指的是企業購入的在活躍市場上有報價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沒有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持有至到期投資等的金融資產。由于它的核算同時涉及到股票和債券,與交易性金融資產與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有一定聯系,但也存在差異,相比較而言核算更為復雜。本文針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中容易產生疑惑的三個問題進行探討。
問題一:投資者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投資,在對除權除息日后至股利發放日間的公允價值變動進行調整時,是否需要考慮紅股因素?如果在此期間有股票出售(全部處置,下同)行為,是否需要考慮由于股票股利引起的成本攤薄?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首先了解證券投資中的三個相關名詞。第一個是股利宣告日,即公司董事會將股東大會通過本年度利潤分配方案、股利支付情況予以公告的日期。公告中將宣布每股支付的股利、股權登記期限、除息日、股利支付日期以及派發對象等事項。第二個是股權登記日,即有權領取股利的股東資格登記截止日期,在此日期收盤前的股票為“含權股票”或“含息股票”,只有在股權登記日前在公司股東名冊上登記的股東,才有權分享股利,在該日收盤后持有該股股票的投資者沒有享受分紅配股的權利。第三個是除權除息日,它通常是股權登記日后的下一個交易日,除權除息日買進的股票不再享有送配公告中所登載的各種權利。也就是投資者如果在股權登記日已擁有該股票,在除權除息日將該股票賣出,仍然享有現金紅利、送紅股及配股權利。
一般對股票股利的處理方式是:在被投資企業宣告股利分配政策時,只對現金股利進行確認,股票股利在股利發放日收到時僅在備查簿中進行登記,不需進行賬務處理。因此在對除權除息日至股利發放日間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進行調整時,由于股票股利尚未到賬,不需要考慮送股的因素;而如果在此期間有股票出售行為,從簡化核算的角度考慮,我們可直接按出售時賬面的成本余額結轉成本,而不需要考慮成本攤薄因素的影響。以后將收到的股票股利出售時按出售凈額直接確認投資收益即可。
例1:A公司于2011年5月7日從證券交易市場購入B公司股票10 000股,每股買價為5.8元,另付交易費用2 000元,A公司將購進的B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11年5月15日,B公司宣告2010年度的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送3股紅股并派現金股利2元,股權登記日為2011年5月20日,除權除息日為2011年5月21日。股利發放日為2011年7月15日,2011年6月30日,B公司股票為每股4.5元。2011年7月8日,A公司將其持有的B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每股售價5元,交易費用1 000元從售價中扣除。2011年7月20日,將收到的股票股利按每股6元的價格出售,交易費用為500元。
1.2011年5月7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60 000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60 000
2.2011年5月15日:
借:應收股利 2 000
貸:投資收益 2 000
3.2011年6月30日:
借:資本公積 (10 000×1.5)15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5 000
4.2011年7月8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49 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5 000
借:投資收益 11 000
貸:資本公積 15 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60 000
5.2011年7月20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17 500
貸:投資收益 17 500
問題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投資出售時,如果出售的時點在股權登記日后或在股利發放日后,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確認是否有影響?
投資者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出售時點如果在股權登記日至股利發放日之間,其股票出售實質上是分兩步進行的,先出售的是原賬面持有的股票,在股票發放日收到股票股利后,再出售贈送的股票;而如果投資者股票出售時點在股利發放日后,其是將股票股利收到后一次性出售。雖然這兩種方式出售的總股數相同,但由于出售時點不同,出售時的股價也必將有差異,由此導致投資收益確認金額的不同。
例2:A公司于2010年2月7日從證券交易市場購入B公司股票10 000股,每股買價為9.8元,其中含有已宣告但未支付的現金股利0.3元,另付交易費用2 000元,A公司將購進的B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上述現金股利于2010年2月26日收到。2010年12月31日,B公司股票的公允價值為每股9.2元。2011年2月5日,B公司宣告2010年度的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送3股紅股并派現金股利2元,股權登記日為2011年2月8日,除權除息日為2011年2月9日。股利發放日為2011年3月15日,2011年3月8日,A公司將其持有的B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每股售價8元,交易費用1 500元從售價中扣除。2011年3月20日,將收到的股票股利按每股9元的價格出售,交易費用為500元。
因為投資者出售該股票的時點為股權登記日至股利發放日之間,所以其仍享有收取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權利,但其投資收益的確認卻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具體會計處理為:
1.2010年2月7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B公司(成本)97 000
應收股利 3 000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100 000
2.2010年2月26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3 000
貸:應收股利 3 000
3.2010年12月31日:
借:資本公積 5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 000
4.2011年2月5日:
借:應收股利 2 000
貸:投資收益 2 000
5.2011年3月8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78 5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 000
投資收益 18 5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97 000
資本公積 5 000
6.2011年3月15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2 000
貸:應收股利 2 000
在備查簿中登記收到的3 000股紅股。
7.2011年3月20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26 500
貸:投資收益 26 500
若投資者出售股票的時點是2011年3月20日,每股售價仍為8元,交易費用為2 000元,則2011年3月20日的會計處理為: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13 000×8-2 000)102 00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5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97 000
資本公積 5 000
投資收益 5 000
問題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債券投資中的 “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是否為同一概念?
很多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債券投資中攤余成本與賬面價值的含義是等同的。筆者認為,二者含義不同。根據現行會計準則中攤余成本的含義,金融資產的初始確認金額是經下列調整后的結果:(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2)加上或減去采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對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債券投資而言,其明細科目有 “成本”、“應計利息”、“利息調整”、“公允價值變動”四個。對照攤余成本的含義,前三個明細科目的余額都構成攤余成本的內容,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債券投資期末需要調整公允價值變動,而公允價值變動是有升有降的,按前述條款如果公允價值上升,上升部分不應計入攤余成本,如果公允價值下降,達到了減值損失的確認標準,則“公允價值變動”的貸方余額應計入攤余成本。而如果公允價值只是暫時性的下降,并未達到減值損失的確認標準,則“公允價值變動“的貸方余額不應計入攤余成本。
例3:2008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從債券二級市場購入乙公司當日發行的債券100張,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3%,期限5年。每年年末付息,到期一次還本。購入的債券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08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的市場價格為每張110元。2008年乙公司因投資決策失誤,發生嚴重財務困難,但仍可支付該債券當年的票面利息。2009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為每張80元,甲公司預計,如果乙公司不采取措施,該債券的公允價值還會持續下跌。2010年乙公司調整產品結構并整合其他資源,財務困難大為好轉,2010年12月31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已上升至每張95元,假定債券實際利率為3%。
1.2008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10 000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10 000
2.2008年12月31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300
貸:投資收益 3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1 000
貸:資本公積 1 000
3.2009年12月31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10 000×3%)300
貸:投資收益 300
借:資產減值損失 2 000
資本公積 1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3 00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300
貸:投資收益 (8 000×3%)24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利息調整60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9 500-7 940)1 560
貸:資產減值損失 1 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