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中國當代醫藥》記者 凌 寒
藥品監管,須還老百姓一個良好的買藥環境
——訪全國政協委員、浙江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連建偉教授
文圖/《中國當代醫藥》記者 凌 寒
3月8日,在全國政協委員駐地北京會議中心,記者采訪了浙江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連建偉委員。長期從事方劑學教學工作的連建偉教授,這次卻把話題聚焦在了“藥品安全”這個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上。
采訪一開始,連建偉教授張口就列舉了一串令人吃驚的數字:“根據我的調研,僅2011年,光浙江省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就受理了藥品、醫療器械領域的舉報、投訴2061起,立案查處各類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件3248起,涉案金額3268.9萬元,沒收涉案藥品、醫療器械貨值581.88萬元,罰沒款金額3446.97萬元;取締無證經營237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62個,移送司法機關案件40起,判刑18人。”
介紹完浙江當地的情況,連建偉教授講到了全國的情況:“在前不久的2011年11月17日,一場涉及全國29個省區市、170個城市,由公安部統一指揮的浩大抓捕行動,摧毀了一個龐大的地下假藥生產鏈條,近1800名嫌疑人落網,按照藥品正品價值計算,涉案金額超過20億元。據我調查,目前社會上的假藥藥品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從病患者手中回收用不完或者過期的藥;二是以低檔藥品冒充進口藥品;三是直接以玉米粉、面粉等材料制作。這次行動,警方共繳獲假藥30多個品種;3億余片(粒、支),其中以進口藥品為主,包括世界最大的醫藥企業——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多個品種,比如治療腫瘤的索坦,因為包裝完整,又有防偽標識和生產批號,光從外觀看,甚至連藥監部門工作人員也分辨不出藥物的真假。經過包裝,這些假藥流入市場,每盒的身價已經達到上千乃至兩三萬元。網店和小診所是這些假藥的主要流通渠道,這些假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據統計,全國有3700多家藥店涉嫌銷售假藥。”
連建偉教授繼續介紹說:“在廣西南寧,警方近日破獲一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假冒保健食品案;其中710個品種的高仿假冒藥被查處,涉及金額高達4620萬元。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假藥制售者已經將目光瞄準了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這些假藥大多在縣級以下的藥房出現。在海南,警方日前破獲一起假冒保健食品案,查獲了5個制假窩點,涉案金額高達8000余萬元,產品銷售到了全國13個省市。經檢測,犯罪分子在27個品種里面添加了西地那非——也就是俗稱的‘偉哥’成分。如果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濫服,很可能引發傷害,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網絡的普及,同樣也為假藥的銷售提供了令人擔憂的“便利”,使其危害性百倍、千倍地放大。連建偉教授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充滿憂慮地說:“據我了解,現在拿到網絡售藥資格的,全國只有24家企業,而且允許銷售的藥品也只能是非處方藥。但是,網上或明或暗地在賣藥的網點何止千家百家!這些不法分子出售的藥品也早已突破了非處方藥的范疇,甚至價格數千上萬、號稱治療重癥難癥的 ‘進口藥’,也都可以在網店里輕而易舉地買到。我舉一個例子: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微整形注射產品僅四五種,但市場上實際使用的卻有上百種。再比如:去年3月14日,浙江省臺州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接到舉報說,有人打美容針,一針居然要價10萬元!盡管要價這么高,但消費者也難以用上真正有效果的針藥。那次執法人員當場查獲的 ‘肉毒素針’、‘韓國除皺因子針’等8種藥品,居然都是假藥。這個案子是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典型案件,涉案的假藥不但達不到美容目的,還極有可能會造成毀容的嚴重后果。經藥監部門調查,這些涉案假藥和無注冊醫療器械,均來自北京……”
談到這里,敦厚的連建偉教授臉上已經呈現了十分憤怒的神色,他加重語氣說:“我上面所講的,只是我了解到的一部分典型的案例。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藥品安全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大問題。畢竟,藥是用來治病救命的,是特殊的商品,政府應當嚴厲取締假藥網點及賣點,還老百姓一個良好的買藥環境!”
針對他所說的情況,連建偉教授提出了四點建議:“面對藥品安全領域的嚴峻問題,我認為,首先,國務院應責成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進一步切實加強藥品安全監督管理,對假藥、假醫療器械案,均當從嚴執法,從重懲處,而且要發現一起,懲處一起,決不讓一個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其次,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應加強對縣級以下藥房的監管,特別是對農村和城鄉接合部藥品銷售點,要定期進行現場監督檢查,以防假藥流入基層,損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第三,除目前具有網絡銷售非處方藥資格的24家企業外,其余網絡銷售藥品的網店均應從快取締。最后,針對魚龍混雜的美容整容行業,所有侵入皮膚的醫療美容操作,都不得在私人美容院操作,都應該在正規醫院由執業醫師進行。”
“無論如何,藥品安全問題,都必須引起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連建偉委員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