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杰,霍朝陽
(天津石化公司工程質量監督站,天津 300270)
某煉化企業貧胺液泵2010年1月投入使用,2011年8月底即發生泵軸切斷事故,運行周期僅14個月。
為了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對該貧胺液泵軸斷裂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預防措施,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貧胺液泵為雙吸單級離心泵,軸設計功率為1 201kW,泵軸材質為0Cr17Ni4Cu4Nb(17-4PH),運行介質為貧胺液,運行溫度為50℃。
如圖1所示,斷裂處在葉輪后端并靠近葉輪的軸肩處,軸斷處外徑:φ100mm。斷口整體表面比較光滑,粗糙的瞬時斷裂區面積相對較小,斷口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

(1)化學成分檢測
從斷軸上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表明,所有元素的含量均在標準范圍內,化學成分正常。
(2)金相檢測
17-4PH(0Cr17Ni4Cu4Nb)鋼鍛造加工而成,并經固溶+時效處理。在斷口截取金相試樣,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顯微組織為板條馬氏體+殘留奧氏體+δ鐵素體,組織均勻細密。δ鐵素體為細條狀并呈帶狀分布,殘留奧氏體呈帶狀分布,其含量較多。殘余奧氏體存在會降低17-4PH鋼的強度,而δ-鐵素體沿變形流線方向分布將傷害鋼的橫向性能,尤其是塑性和韌性,還會成為熱變形時的開裂源,特別是較大尺寸的材料。
(3)常規力學性能測試
依據國家標準《GB/T228-2002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制備17-4PH鋼的拉伸試樣。
在近斷口處取直徑為10的比例拉伸試樣(圖2),實驗結果見表1。由表可知,泵軸材料塑性較高而強度偏低。據報道17-4PH鋼經兩次時效,其RP0.2為1290MPa,Rm為1400MPa,一次時效其屈服強度應>1000MPa。


表1 17-4PH不銹鋼拉伸試驗數據 (20℃)
(4)物相分析
泵軸材料的X衍射曲線見圖3,以馬氏體為主相,還有部分在熱處理過程中未溶解的Cu相。

(1)宏觀斷口檢測分析
宏觀斷口無明顯的塑性變形,屬脆性斷裂,斷口明顯呈現具有不同形貌特征的三個區域。
裂紋源:裂紋源處于卡環槽底部尖角的應力集中處,斷口光滑,兩側有明顯的裂紋擴展臺階,裂紋源處未發現材料缺陷。
裂紋擴展區:該區域占據斷口的大部分區域,斷口平滑,未見明顯的貝紋線,說明載荷穩定。
瞬時斷裂區:瞬時斷裂區域包含放射區和剪切唇兩個部分,斷口粗糙不平,剪切唇與斷面成45°夾角。瞬時斷裂區的面積不大。
從宏觀斷口初步判斷為疲勞斷裂。
(2)微觀斷口檢測分析
將斷口分成幾個區,分別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斷口的微觀形態如下。
裂紋源和疲勞裂紋擴展區都可見到疲勞輝紋,疲勞輝紋周圍存在許多二次裂紋,表明疲勞裂紋在擴展同時還伴隨脆性斷裂。
最后破壞區斷口的微觀形態主要為韌窩斷口形貌,韌窩大小不一。
圖4為斷口EDS能譜分析,含有O元素,表明斷口表面出現一定程度氧化。
從斷口的宏、微觀分析,可確定其為疲勞斷口。
貧胺液泵泵軸結構局部如圖5所示,結構不合理。
(1)葉輪兩端均用卡環緊固,須在軸上加工卡環槽,削弱了泵軸強度。

(2)卡環槽底部為非圓弧過渡,將形成應力集中,泵軸以卡環槽根部為裂紋源,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裂紋不斷擴展,產生多源早期疲勞斷裂。因此葉輪兩端的卡環槽是整個泵軸最薄弱部位。因泵軸驅動端較非驅動端須傳遞更大扭矩,所以驅動端在卡環槽處首先斷裂。
建議確認貧胺液泵的實際使用流量和揚程,校核軸的強度是否超出設計負荷。但從宏觀端口看,瞬時斷裂區的面積不大,放射區域不明顯,說明載荷不大,且比較穩定。
從斷面形態及物相分析看,斷口未發現腐蝕產物,可排除腐蝕疲勞破壞。
(1)貧胺液泵泵軸的材料為17-4PH(0Cr17Ni4Cu4Nb)鋼,其化學成分正常。
(2)金相組織檢測發現殘余奧氏體偏多,造成軸的強度偏低。
(3)泵軸設計不合理,卡環槽為尖角,應力集中嚴重,成為裂紋萌生源。
(4)泵軸為疲勞斷裂。
(1)改進泵軸局部結構。
原泵軸葉輪兩側均采用卡環定位,由于卡環槽為尖角過渡,存在嚴重的應力集中,造成該軸過早疲勞破壞。建議將卡環槽改為R2的圓角過渡,或將驅動端改為軸肩定位,均采用圓角過渡,如圖6所示。

(2)改進熱處理工藝。
泵軸的強度偏低,從組織分析看,材料的殘余奧氏體偏多,降低了材料的綜合性能,這也是引起給泵軸早期疲勞斷裂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嚴格規范熱處理工藝。
17-4PH不銹鋼的熱處理通常由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組成。固溶溫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則引起δ-鐵素體含量增多,Ms點降低,使之固溶冷至室溫后殘留奧氏體量增多,從而使強度下降;過低則組織難以均勻化。通常以1 020~1 060℃為宜。時效溫度可以在較寬的范圍內變動,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450~500℃時效鋼的強度達到最高值,但韌性、塑性以及耐蝕性能降到最低值,在550℃左右時效能獲得最佳的強度和韌性配合。
(3)若運行工況發生變化,需重新計算該泵軸的受力大小,以便合理地選擇17-4PH鋼的熱處理工藝,從而發揮材料的最大潛力。
該泵軸廠家根據以上分析和解決措施要求,對生產制造工藝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重新制造加工、安裝后至今設備運行平穩,轉子運行狀態良好。
[1]石柯德.材料科學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