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飛
(江蘇省蘇州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215009)
鎖骨骨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骨損傷之一,占全身骨折的5% ~10%[1]。根據骨折部位把鎖骨骨折分為中段、遠端和近端骨折,即GraigⅠ型、Ⅱ型和Ⅲ型[2]。其中中段骨折最為常見,占鎖骨骨折總數的75%~80%。鎖骨骨折治療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對于一些有移位的鎖骨中段骨折,是手術還是非手術目前爭議較多。筆者采用手法復位、馬糞紙夾板配合8字繃帶治療鎖骨中段骨折,取得較好療效,現將2010年10月~2012年3月期間,筆者急診所處理的23例鎖骨中段骨折作一簡單分析。
1.1 一般資料 23例病例,女8例;男15例,年齡21~58歲,平均35.3歲。均為新鮮骨折。橫行骨折3例,斜行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9例。騎車跌傷17例,撞傷6例。其中合并其他外傷7例。
1.2 治療方法
1.2.1 復位前準備 復位前根據患者肩部寬度用馬糞紙剪成領結形備用,另準備棉墊,棉布繃帶等。
1.2.2 復位固定 患者端坐于高凳上,囑其抬高挺胸,雙手叉腰,拇指向前,助手立于患者背面,一足踩在凳子上,膝蓋頂住患者后背正中,雙手握住患者雙肩徐徐向外向后,術者立于患側,用手觸摸骨折斷端,感覺到骨折斷端被牽引,再將近端向后向上移位的骨折端向前向下按壓使盡量復位,此時助手保持穩定位置,術者將事先準備好的棉墊覆蓋患肩包括鎖骨部位,將剪好的馬糞紙夾板置于近骨折端,以保持近骨折端的位置,并于兩側腋窩墊棉墊,再將棉布繃帶一頭留長置于患肩前方備用,余作8字纏繞,纏繞時保持適當松緊,避免過緊過松,待繃帶纏繞到厚度、松緊度滿意時,將繃帶橫繞胸前兩到三圈,最后將繃帶再繞8字,再將剩余繃帶尾部穿過橫繞的繃帶并鎖扣住,將繃帶收緊與開始預留的繃帶頭部在患肩夾板處打結固定,術畢,患者雙肩呈向后張開姿勢。懸吊患肢,注意末梢血運及感覺情況。睡眠時雙肩中間墊一條形薄枕,避免側臥位。囑患者門診隨診,每周復診1次,調整繃帶及夾板的松緊度,并1周、3周、6、8周、3月復查X片,了解骨折對位及骨架形成情況。6~8周后解除繃帶固定。治療期間注意觀察肩部和腋部的壓迫情況,避免壓傷皮膚及腋部的神經血管。
除1例患者1周后因家人要求回當地治療外(電話隨訪,該患者回當地醫院復診時,將其收入院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亦恢復滿意),其他病例均滿意隨訪3~6月。功能均恢復優良,無1例出現骨不連及功能障礙亦無1例出現嚴重外觀畸形。
鎖骨為一S型管狀骨,呈致密的蜂窩狀結構,沒有明顯的髓腔,外側端向后彎曲,呈凹形,內側半凸向前,外1/3截面呈扁平狀,內1/3近似棱形,中1/3是內外兩端的移行交接部,直徑最小,僅有鎖骨下肌及薄層胸大肌腱膜附著,而且正處于兩個相反弧形凸起的交匯處,是鎖骨的力學薄弱點,故鎖骨骨折多發生在中1/3。
鎖骨中段骨折后,由于骨折近端失去喙鎖韌帶的的穩定作用,又受到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牽拉,可發生向后上方的移位。
鎖骨骨折治療方法很多,主要應以非手術治療為主,但近年來,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似已成為趨勢,特別是在一些綜合性醫院,手術似乎已經成為唯一的治療手段。但是,有報道指出,手術治療鎖骨骨折不愈合率高達3.7%,而非手術治療骨折不愈合率僅為0.1%-0.8%。呂志華等[3]報道用“8”字繃帶固定法治療485例鎖骨骨折,根據Karlstvcm等評價標準,治愈優良率達98,認為無神經血管損傷的閉合鎖骨骨折均可行保守治療。
本科秉承吳門醫派傳統傷科手法,在治療鎖骨骨折方面以非手術治療為主,特別是針對鎖骨中段骨折,本科無一例施行手術治療,采用馬糞紙夾板配合8字繃帶治療,治療過程安全,費用低廉,且療效滿意。避免了手術二次創傷和術中的廣泛剝離,最大限度保留的骨折斷端的血供,將BO理念與傳統傷科手法相結合,不一味強調堅強內固定,解剖對位,而是處處以患肢功能為首要考慮,臨床證實,療效滿意,患者接受率及滿意度高,且極大的節約了社會醫療成本,是值得繼續堅持和發揚的。
[1]王亦璁 .骨與關節損傷[M].4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768~769.
[2]Craig EV.Fractures of the clavicle.In:Rockwood CA Jr,Matsen FA 3rd,editors.The Shoulder[M].Philadelphia:WB Saunders,1990:367~412.
[3]呂志華,王強.8字繃帶治療鎖骨骨折485例[J].陜西中醫,2008,29(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