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筱梅
2011年,多項政策法規頻頻出臺,對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2011年,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后,再現“一松一穩”的調控組合。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這“一松一穩”意味著,2011年對我國專用汽車行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
2011年年初,在國內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國際經濟持續動蕩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既定的宏觀調控方針,提高前瞻性和針對性,為控物價、穩增長和調結構中尋求平衡,保證能有效遏制物價過快上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
在2011年的“全國兩會”上,轉變發展方式、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成為汽車業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溫家寶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GDP增速目標為8%,未來五年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7%。同時他還指出,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改造提升制造業;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重點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技術工藝系統集成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推動重點行業企業跨地區兼并重組;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
一年過去了,2011年年初定下的經濟基調和目標已基本實現,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我國專用車行業企業切身感受到了這一年的不尋常。
2011年11月15日,交通部發布《道路運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今后我國道路運輸車輛的技術和產品將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方向發展,車輛的標準化建設成為今后的重點工作,國家政府有關部門對道路運輸車輛的管理也將更加嚴格。
《綱要》明確指出,新能源車型、節能環保車型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進一步推廣,并實現100%的營運客貨車輛達到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的要求。此外,各項節能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新工藝將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節能駕駛培訓也將全面普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管進一步強化:在“十二五”末期,全國將基本建成重點營運車輛GPS聯網聯控系統,城際客運和旅游客運車輛、危險品運輸車輛、應急保障車隊車輛的GPS安裝率達到100%,重載普通貨物運輸車輛GPS安裝率達到50%。
此外,在對道路運輸車輛的管理方面,“十二五”期間,有關部門的執法將加大力度:將強化道路貨運源頭的治超,嚴格執行GB1589-2004;加強營運車輛安全技術管理;強化節能減排制度建設,加大行業監管力度,嚴格執行《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
該《綱要》表明,作為道路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路運輸車輛的技術、結構以及運輸方式將伴隨著道路運輸的發展而提升、變化。在未來幾年,《綱要》將推動高效、專業的產品成為主流運輸車輛,更高效率的運輸方式甩掛運輸將有實質性進展,車輛將向更節能、更安全可靠、更環保以及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3月1日,交通部出臺的《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燃耗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按照規定,凡是3.5 t以上的道路運輸車輛必須符合交通部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有關規定,企業必須申報燃耗公告,并對車輛進行實車測試,待達標公告發布后方可領到交通部發放的營運證,否則不能上路營運。
該《燃耗管理辦法》的實施對主機廠、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和市場產生了很大影響,部分改裝廠自2011年元旦后銷量至少縮減1/4。除了市場受到一定影響外,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也陡增,每輛申報的車型至少增加2萬元成本。這對量多、車型多的主機廠來說是一筆巨資,小批量、多品種的專用汽車行業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年末,同樣是針對商用車的燃油消耗量限值問題,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商用車燃料消耗量測量方法》和行標《重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階段)》也已經定稿,并分別于2012年1月1日和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就是說,燃油消耗量限值的試驗和公告申報將由工信部和交通部分頭管理,隨著工信部的介入,生產企業每輛申報車型的成本又將增加約3萬元。
7月份,繼2010年11月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部聯合召開了全國甩掛運輸試點的工作會議之后,交通部召開的交通運輸重大科技專項啟動實施會再次將甩掛運輸提上日程,其中通過的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就是公路甩掛運輸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專家認為,政府推出的有關甩掛運輸的各項措施,包括從外部環境和技術標準的統一的舉措,均有利于甩掛運輸的推進。
2011年,國家在治超治限的管理上更加嚴格,并重磅推出了新的政策。7月1日,國務院令第593號文件《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條例》出臺的目的是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暢通,進一步整治超載超限。該《條例》對車輛的生產、銷售以及運輸等各個環節都加以限制,比如,必須嚴格按照GB1589-2004的標準進行生產,那些不符合標準的車輛將不得生產和銷售。
該《條例》在專用汽車行業內引起很大爭議,多數企業認為,該《條例》對專用汽車行業有失公允。《條例》規定,必須嚴格執行GB1589-2004的規定,而GB1589-2004本身就是不完善的標準法規,專用汽車又具有“專”和“特”的特點,按照不完善的標準對特殊車輛進行“一視同仁”的管理,本身就不合理;各地方政府執法力度的不一致也將給企業帶來一系列問題。
7月1日以前,很多企業對產品進行了積極的整改工作,比如將底盤輕量化,對相關超限車輛進行整改等。
8月1日,為加強和規范公路超限檢測站管理,保障車輛超限治理工作依法有效進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和《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為基礎的《公路超限檢測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該《辦法》將輔助《公路安全保護條例》對高速公路上的超限車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因為《公路安全保護條例》自7月1日出臺后,各地執法松緊程度不一,超限車在路上跑的情況仍很常見。
兩個法規的正式實施時間,中間僅隔了一個月,可見政府對治超治限工作的重視程度。盡管當前各地執法力度至今仍然不一,企業根據用戶的需求仍然在生產和銷售超載超限車,但是兩個法規的出臺使得治超治限有法可依。專家認為,超載超限車輛將逐漸減少,最終退出市場,與此同時,道路運輸車輛的輕量化、規范化進程將隨著《條例》的出臺大大加快。從總體上來看,這些治超治限的政策法規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對于我國專用汽車行業來說,《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發布是一個利好消息。
《規劃》指出,材料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新材料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也是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對高強輕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鋼鐵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動力電池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6類新材料進行重點支持。到2015年,突破一批國家建設亟須、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關鍵新材料的自給率計劃提高到70%。
這意味著,現階段制約我國新材料發展的問題將可能在“十二五”期間有所突破,而與新材料產業發展密不可分的專用汽車產業將大大受益。
在現階段,我國應用在專用汽車領域中的新材料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研發能力較差,制造工藝水平較差,以及關鍵件需要采用進口件增加了成本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新材料在專用汽車中的發展。反觀國外專用汽車,新材料被大量運用,不僅整體性能好,工藝水平也明顯高于國內同類車輛的水平,并且車輛的輕量化水平極高。
因此,《規劃》的出臺將加快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步伐,可以預計的是,“十二五”期間,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新材料被大量應用在我國的專用汽車上,我國專用汽車的整體技術水平也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