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延,張 凌,劉 珺,孫 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信息科,北京 100142)
·論 著·
皮膚病學信息資源的多元化整合及有效利用
劉 延,張 凌*,劉 珺,孫 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信息科,北京 100142)
目的 分析皮膚病學信息資源分布情況,并將相關資源進行分類整合,進而探討有效利用信息的對策和方法。方法 查詢自有數據源、共享數據源、網絡數據源,獲取皮膚病學各類信息。結果 國內外主要數據庫資源50余個,主要著作千余部,主要期刊300余種,主要機構與學術網站資源200余個。結論 利用數據庫資源,全面獲取皮膚病學信息資源;利用皮膚病學經典專著、核心期刊,系統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利用皮膚病學網絡資源信息,獲取行業性背景信息;掌握專業的檢索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皮膚病學資源的利用率。
皮膚病學;信息存儲檢索;文獻分類;醫學信息學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皮膚病學作為臨床醫學的重要學科,其信息資源正在迅速增長。如何有效地利用皮膚病學資源,是專業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通過對皮膚病學信息源的分布情況進行系統分析和梳理,對皮膚病學的資源按文獻類型進行多元化整合,探討有效獲取皮膚病學信息的對策與方法。
1.1 資料 對皮膚病學領域的信息資源按文獻載體類型進行分類,主要有國內外皮膚病學數據庫資源、國內外圖書、期刊信息資源及行業性資源等。
1.2 方法 對上述資源進行采集、檢索、處理、分析歸納、分類整合,具體方法是:1)查詢自購數據庫。中外文數據庫如CHKD、SinoMed、CMCC-CMCI、CBMdisc、CMA、CMKD;外文數據庫如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獲取其相關皮膚病學資源。2)查詢中外文文摘及全文網絡數據庫,如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line(SDOL)、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用“Dermatology”、“皮膚病學”、“Skin disease”、“Dermatoses”、“Dermatosis”、“皮膚病”等相關主題詞,檢索國內外皮膚病學相關信息,搜索查詢相關數據庫名稱、名錄、及目錄性索引。3)查詢網絡數據源。包括國內外知名醫學出版機構、皮膚病學專業研究機構、醫院等相關單位圖書資料館藏目錄及國內外網上書店。4)利用通用瀏覽器、傲游、360極速等應用于WWW服務模式及國內外醫學專業的搜索引擎及相關搜索引擎,包括:Achoo、Medical Matrix、Medscape、google、baidu、yahoo、sina、sohu、搜搜、搜狗、有道、北大天網搜索、MSN搜索,網易、權威醫學學科信息門戶查詢:查詢關鍵詞“皮膚病學”、“皮膚病”,“Dermatology”、“Dermatoses”、“Dermatosis”、“Skin disease”檢索網絡行業性資源,了解協會(學會)、大學院系、研究機構、研究中心和組織機構等資源情況。
2.1 皮膚病學數據庫信息資源 通過上述檢索策略和途徑檢索到國外相關皮膚病學常用數據庫9個,見表1;國內主要相關的皮膚病學全文庫及書目數據庫5個,見表2。
2.2 皮膚病學圖書期刊信息資源 根據外文圖書期刊目錄最新版提供的統計數據,國際上正式出版的專著已有上萬部,期刊等連續出版物有幾百種,國內外正式出版的、最新中英文專著有16部,見表3;國內外主要皮膚病學專業期刊19種,見表4。
2.3 國內外學術組織與機構信息資源 互聯網是獲取皮膚病學信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網上皮膚病學信息內容主要包括皮膚病學背景信息和皮膚病學研究信息兩方面的內容。國外主要專業機構與學會組織18個,見表5。

表1 國外相關皮膚病學常用數據庫

表2 國內相關皮膚病學常用數據庫

表3 國內外皮膚病學部分最新圖書題錄

表4 國外SCI收錄的主要皮膚病學專業期刊及國內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表5 國內外皮膚病學主要專業機構與學會組織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與發展,高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周期在不斷縮短,技術更新頻率加快,高新技術在皮膚病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常態,有大量的文獻報道信息[1],皮膚病學專業工作者要及時捕捉和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緊密跟蹤專業研究的前沿以及高新技術發展的動態。
3.1 整合利用數據庫資源,全面獲取皮膚病學信息資源 專業數據庫及相關數據庫的建立,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及時準確地獲取信息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徑,成為獲取皮膚病學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越來越多的皮膚病學數據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訪問。由表1得知,美國關節炎及肌肉骨骼皮膚疾病研究所建立的數據庫提供全美國及國外有關的皮膚病及教育資源題錄、文摘等信息,與皮膚科學密切相關的基礎研究數據庫有DNA序列數據庫及蛋白質序列相關數據庫,是主要的生物信息學數據庫,涉及到皮膚病臨床研究的許多領域,如與異位性皮炎密切相關的塵蠟變應原的克隆、表達和生物學功能鑒定等。DNA序列數據庫主要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生物技術中心 (Natural Center of Bioteehnoogy Information,NCBI)的GenBank、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和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uropean Bioinformaties Institution,EBI)開發的EM-BL及日本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日本DNA數據庫(DDBJ)組成。上述3個數據庫分別收集所在區域的核酸序列信息,通過交換各自數據庫共享收集的所有數據。美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蛋白質序列相關數據庫Protein Data Bank(PDB)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數據庫,它除了收集蛋白質和多肽的三維結構(X射線和核磁共振測定)外,還收集酶、病毒、糖類和核酸(DNA和RNA)的晶體結構數據PDB文件,詳細給出了蛋白質分子的名稱、生物種屬、參考文獻、一級結構、二級結構、晶胞參數、原子坐標、NMR數據等方面的信息,可應用于蛋白質結構預測和結構同源性比較。為方便用戶,該數據庫有適用于不同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多種版本、類似蛋白質結構的數據庫,還有蛋白質分類數據庫和蛋白質家族數據庫。
皮膚病學的臨床信息資源大都被世界知名的相關數據庫收錄,如Medline(Pub Med)、Embase等,國內的清華同方的CNKI、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Sino Me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都收錄了皮膚病學的信息源(見表1、表2)。如2012年2月在Embase數據庫樹狀結構中查找皮膚病(Skin disease)條目就有991478條記錄[2]。特別是循證醫學信息對于臨床診療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如筆者2012年2月7日利用Cochrane Library檢索系統檢索皮膚病學方面的循證醫學信息,就有Cochrane系統綜述227篇,一般綜述107篇,試驗9307篇,方法研究69篇,技術與經濟評估111篇[3]。
3.2 整合利用皮膚病學經典專著、核心期刊,系統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核心期刊、經典著作是專業領域創作性勞動的凝結,是優選的信息源,在時間、空間、知識包容、讀者群體四個層面有突出特點[2]。選擇學習經典專業核心書刊、檢索核心期刊雜志,對于提高專業知識學習、獲取高質量信息頗為有益。經典著作知識點成熟、系統,期刊新知識點集中,時效性強,對于更新知識、掌握前沿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源。由表3得知,國外皮膚病學的經典專著大都由著名的醫學出版公司出版。桑德斯出版公司出版的《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第11版)》(Andrews’Disease of the Skin:Clinical Dermatology,11thed.)、由約翰威利國際出版公司出版的《皮膚病學(叢書)(第10版)》(Lecture Notes:Dermatology 10thed.)及《皮膚病學教程 4卷集(第 8版)》(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4Volume Set,Print and Online Package,8thed.)、利平科特.威廉姆斯出版公司的《索爾皮膚病手冊(第 10版)》(Sauer's Manual of Skin Diseases,10thed.)以及莫斯比醫學出版公司的《臨床皮膚病學,第5版》(Clinical Dermatology,5thed.)等等,這些著名的醫學專著都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通常每4年更新版本,是全世界業內公認的重要皮膚病學資源,也是皮膚病學醫學工作者的案頭必備工具書。國內的經典專著有人民衛生出版的《現代皮膚病學基礎(上下冊)》、《皮膚病藥物治療學(第2版)》、《朱德生皮膚病學(第3版)》、《常見皮膚性病診斷與治療》等等,全軍皮膚病研究所、空軍總醫院皮膚科是全國和全軍的著名專科,主要出版的專著有人民衛生出版的《銀屑病患者必讀(第2版)》等。這些專著的出版為廣大皮膚病學醫師提供了廣泛的需求,成為臨床及科研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目前全世界皮膚病學的期刊有幾百種,大多數皮膚病學期刊實現電子化與網絡化,方便了讀者閱讀和瀏覽(見表4),如由英國自然集團出版《皮膚病學研究雜志》(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0年影響因子(IF)為6.27,發表的文獻內容涉及皮膚生物學和皮膚疾病基礎研究的各個方面,包括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腫瘤的形成、細胞生長和調控、發育、皮膚結構、細胞外基質、遺傳學、免疫學、黑素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理學等學科;其主頁提供期刊文獻檢索和瀏覽,1970年至出版一年前免費獲取。《皮膚病學文獻》(Archives of Dermatology)2010年影響因子(IF)為4.760,主要刊載有關皮膚病方面的研究論述、病例報告、綜述、短篇通訊、文摘和美國皮膚病學會的學術討論摘要,側重刊載皮膚病臨床實踐的新的醫療概念和方法;用戶可以在網上免費瀏覽部分全文,年限不定。《英國皮膚病學雜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0年影響因子(IF)為4.351,刊載皮膚的生理實驗與皮膚臨床方面的研究論文、臨床記錄和觀察報告等。《美國皮膚病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10年影響因子(IF)為4.274,由美國皮膚病學會出版,提供有關皮膚病預防、診斷和治療到實驗室技術等的最新進展,刊載皮膚病的基礎與臨床方面的研究論文,在Sciencedirect上可瀏覽文獻目次和摘要。《性傳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2010年影響因子(IF)為3.267,由美國性傳播疾病協會出版,該雜志發表經專家評審過的原始的性傳播疾病及其有關領域的臨床、實驗室、免疫學、流行病學、社會學及歷史方面的文章,用戶可以在網上免費瀏覽1996年至出版前一年全文。《皮膚學研究文獻》(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2010年影響因子(IF)為2.010,由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出版,實驗性皮膚病和皮膚形態學免疫學研究的原始調查資料,網上可閱覽內容目次、摘要,依卷、期號查找,但全文獲取需付費。這些雜志是國際公認的皮膚病學核心期刊。而《中華皮膚科雜志》、《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臨床皮膚科雜志》、《皮膚病與性病》、《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及《實用皮膚病學雜志》等都是國內皮膚病學刊載最密集的刊物,收錄了較多高水平的皮膚病學專業原始論文。上述文獻源是專業創作性勞動的結晶,對系統學習皮膚病學理論、更新和拓展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動態很有幫助。
3.3 整合利用皮膚病學網絡資源信息,獲取行業性背景信息 互聯網是獲取皮膚病學行業性資源的重要途徑之一。網上皮膚病學信息有重要的參考價值[3],內容主要包括皮膚病學背景信息和皮膚病醫學研究信息兩方面的內容。如某一皮膚病學研究機構的部門組成、部門領導、通信地址和電話號碼等,這些信息通過其他途徑不易獲取;皮膚病醫學研究信息包括研究計劃、研究領域及研究項目內容介紹,可獲取一些相關的背景信息。國外皮膚病醫學官方機構和學術組織的網站信息可靠,網站學術質量很高[4],可作為平時積累專業信息的瀏覽工具(見表5)。有的學術組織網站還建立了專業主題分類索引,定期更新維護,供讀者查找專題住處如能鎖定這些網站,定期瀏覽必有收獲。例如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AAD)創立于1869年,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皮膚病學會,它的主要宗旨和目標是開展皮膚科學和繼續教育。該網站的特點是皮膚病學方面的資料和信息非常豐富,信息價值較高,同時還提供相關的皮膚病網站鏈接。美國皮膚病學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Dermatology,ASD)于1992年成立,是美國民間非贏利性組織,該協會和其他組織機構在科研、教育、社會經濟和立法等方面協作,發布社團信息,報告各種學術活動與會議,致力于研究與探討皮膚病診療、皮膚生物學應用的發展,包括皮膚、毛發、指甲和黏膜疾病的研究進展。英國Wales大學皮膚科學系(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University of Wales College)提供該系的信息、課程和教學、會議、出版物、接觸性皮炎資料及相關網絡站點、期刊、植物皮膚學數據庫的鏈接。歐洲接觸性皮膚學學會提供會員信息、消息、報告、會議和連接的相關網站,提供簡明的描述或不同類接觸性皮膚學及皮膚接觸測驗。國際皮膚病學會(Internet Dermatology Society)成立于1959年,是一個面向臨床的國際組織,工作重點是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臨床皮膚病學教育。其會員遍及73個國家的著名學術性團體,而且每5年組織召開一次世界級的學術大會,提供新聞、成員信息、會議預選和相關鏈接。國內的研究機構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病研究所、空軍總醫院皮膚病學中心、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病中心等,這些機構經常組織國際性的會議,平時定期組織學術講座、舉辦皮膚病學學習班。
3.4 掌握專業的檢索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皮膚病學資源的利用率[5]使用數據庫或利用互聯網檢索時,應用注意檢索技巧,專業的數據庫一般都有初級檢索、高級檢索、期刊檢索、分類檢索等,例如要查找特定的期刊收錄的文獻,查找期刊檢索,再查找期刊中的文章;高級檢索可滿足一站式檢索的要求,用布爾邏輯運算符“And”、“Or”、“Not”進行組配,還可利用運算符,如加號“+”、減號“-”、通配符“*”、通配符“?”等,每個數據庫收錄年限及收錄范圍各不相同,例如全文數據庫清方同方(CHKD)的收錄年限是從1994年至今,維普數據庫的起始年限是1989年,萬方數據庫收錄范圍包含有115種中華系列期刊等等,外文常用的全文數據庫埃思唯爾(Elsevier Science Direct Online)、斯普林格在線(Springer-Link)、牛津大學期刊(Oxford Journals)、綜述類期刊數據庫(Annual Reviews)、科學引文索引(SCI)等數據庫的收錄范圍及收錄年限也各不相同;Medline數據庫、Pub Med數據庫、Embase數據庫的收錄范圍和年限也不盡相同。例如Medline數據庫與Pub Med數據庫時差為2~3個月,掌握了這一環節就可利用Pub Med補充最新的信息。
[1]趙 越,賴 維.第69屆美國皮膚病學會年會報道[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1,18(4):287-290.
[2]王京山,玉錦貴.經典文獻概念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6,11(1):103-105,115.
[3]Hanson AH,Krause LK,Simmons RN,Dermatology education and the Internet:traditional and cutting-edge resources[J].J Am Acad Dermatol,2011,65(4):836-842.
[4]Jain V,Raut DK.Medical literature search dot com[J].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1,77(2):135-140.
[5]劉 延,陳 玲,孫 瑋.互聯網上國內外現代皮膚病學資源的獲取技術[J].中國美容醫學,2005,17(9):1377-1380.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and effective use of dermat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LIU Yan,ZHANG Ling,LIU jun,SUN Wei.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Air Force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142,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ntegr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rmat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and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information.Methods We query our own data source,the shared data source and network data sources,and obtain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 of dermatology.Results The database includes more than 50maj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database,including more than 1000books,more than 300kinds of periodicals,and more than 200main institutions and academic website resources.Conclusion We can obtain comprehensive access to dermat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by using database resources,lear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dermatology classic monograph and core journals,and acquire indust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using the dermatology cyber source information.The professional retrieval methods and skill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dermatology resources.
Dermatology;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Documentation;Medical informatics
R751
A
1003—6350(2012)16—009—06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6.004
空軍總醫院立項基金課題(編號:KZ2009002)
劉 延(1964—),女,湖北省武漢市人,副主任技師,學士。*
張 凌。E-mail:zhangling99yy@sina.com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