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晴(佛山市禪城區圖書館,廣東 佛山 528031)
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就是圖書館在實現基本知識服務功能的基礎之上,利用本館的文獻、館員、設備、館舍、品牌影響力等各種優勢資源,為讀者提供外延性服務。[1]
禪城區圖書館自2003年開始,致力于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延伸至鎮街、村居及社會基層各群體。通過發展和完善“禪城區聯合圖書館主分館體系”,加強社區圖書館建設,開展流動服務,深化信息服務,挖掘讀者活動內涵,構建禪城區圖書館延伸服務網絡,從廣度和深度意義上延伸了服務。
1.1.1 建設總分館體系,依托分館延伸服務
禪城區聯合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是根據禪城區人口分布狀況、各街道(鎮)產業的特點,采用佛山市聯合圖書館“5U聯合圖書館”系統,依托系統平臺,以禪城區圖書館為主館建立的一批布局合理、深入社區,貼近市民的公共圖書館群,其主要特征是管理統一、服務統一、標志統一,資源高度共享。禪城區圖書館在開展延伸服務時以分館建設為抓手,再以分館為節點開展延伸服務,既主動與鎮街合作建設分館,又結合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農家書屋、職工書屋的建設,將條件成熟的基層點圖書室納入聯合圖書館服務體系,目前已建立5個分館(少年兒童圖書館、瀾石金屬圖書館、環市童裝圖書館、張槎外來工圖書館、張槎中心小學圖書館),納入聯合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服務點5個。體系內的各服務點實行“一卡通借通還”,使用統一的業務管理平臺和書目數據庫,共享圖書資源和各類數字資源,按聯合圖書館業務標準及規范開展服務。
1.1.2 設立館外流通點
館外流通點,是針對有借閱需求的單位,由其負責提供借閱場地和專人管理,禪城區聯合圖書館以集體外借的方式為其提供文獻資源并定期更新。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流通點定期向圖書館反饋文獻利用情況。對資源利用率高、合作效果好的流通點,享有優先加入聯合圖書館體系的權力。目前,已建立的7個館外流通點。
1.1.3 設立流動服務點
禪城區圖書館采取租用物流車輛的方式,開展流動服務。流動服務點相當于一個微縮版的汽車圖書館,由帳蓬、折疊臺凳、可拆裝書架、圖書、用于借還書的可無線上網電腦及工作人員等組成。服務點一般針對服務對象作息特點設立在人流量較密集的地方。目前每月定期上門服務的共有8個服務點。此外,還結合閱讀宣傳推廣活動、傳統節日等不定期走進社區開展流動服務。
1.1.4 提供信息共享服務
隨著禪城區聯合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擴展,為了了解決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的問題,禪城區圖書館組建了城域網(VPN),從技術上解決因IP影響數字資源訪問的問題,讀者在館外也可利用借書證號遠程登錄圖書館網站,訪問館內數字資源。
禪城區圖書館通過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綜合整理和深層開發,以共享工程為依托,整合資源,通過講座、教育培訓等方式,將服務延伸到基層。同時,通過打造品牌活動,為公眾提供有文化內涵的深層次服務,使圖書館服務得以豐富和發展。
1.2.1 深化信息服務
(1)創編特色館刊、館報。為了給領導決策和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給廣大外來務工人員一個獲取信息資源、表達個人感情的平臺,引導少年兒童探索讀書樂趣,激發兒童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禪城區聯合圖書館創編了《禪城參考》《小亭》《七彩讀書報》等館報、館刊,定期出版,免費派送給相關機構、團體和個人,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2)為專業讀者提供專業信息服務。禪城區圖書館在分館建設中結合地方經濟特色,融合公共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配置文獻信息資源,在為社區居民服務的同時也為地方經濟提供服務。專業分館利用館藏專業資源和專業網站資訊,對專業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進行二次文獻信息加工。瀾石金屬分館編輯的行業信息簡報——《金圖資訊》,環市童裝圖書館自建的“童裝數據庫”等都是為專業讀者提供的專業化的信息服務。
(3)以“共享工程”為依托,將服務延伸到基層民眾身邊。結合“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的建設,以“共享工程”的數字資源為依托,采用送資源下基層的方式,將講座和影視資源定期配送給分館和基層網點。如張槎館每天都有免費電影播放,每周都有公益講座,每月一期主題書展。沙崗村及大富村基層點也定期播放優秀的影視資源,且把每月的播放安排表印好后提前派發給每家每戶。
1.2.2 挖掘讀者活動的內涵
(1)開展讀者興趣小組活動為了給眾多熱愛學習、喜歡閱讀的讀者搭建一個學習、溝通、交流的平臺,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禪城區聯合圖書館張槎分館自2008年開始,分別成立了文學興趣小組和電腦興趣小組,兩個小組每月定期開展活動,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吸引了眾多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讀者參與,至2011年底,興趣小組共舉辦活動達50多場次,參與人數達1400多人次。
(2) 推出零歲閱讀計劃,閱讀教育從零歲開始。參考國外圖書館的先進理念,從嬰兒開始,按照他們的年齡思維特點,進行一定方式的閱讀教育,將會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禪城區圖書館針對街道定期舉辦的新婚培訓班,主動走進培訓班為新婚夫婦提供“孕、產、育”圖書借閱服務,同時還特別推出“零歲閱讀計劃”,為新婚夫婦提供育兒閱讀推薦書目,孩子還沒有出生,圖書館就給父母準備了一份有關孩子的閱讀計劃。
(3)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閱讀指導活動。禪城區圖書館以豐富的讀者活動的吸引市民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如結合“4.23世界讀書日”“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和各類傳統節日等開展節日知識競賽、圖書館進社區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營造全民閱讀的氛圍。
禪城區圖書館通過開展延伸服務,使圖書館的資源流向基層,改善了基層圖書館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狀況,吸引了眾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大大增強了圖書館服務輻射能力,取得的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市民到館時間成本降低。物理距離是影響市民利用圖書館的重要因素之一,禪城區聯合圖書館建立的服務點是貼近市民的星羅棋布的網點,在有限的成本投入情形下盡可能縮短市民與圖書館之間的距離,以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設立在每個街鎮的分館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服務窗口,是主館服務觸角的延伸,而分館又形成了新的服務圈,再延伸至基層,從而降低了市民到館的時間成本。
圖書館運行成本降低。從下表和下圖可以看出,禪城區圖書館構建延伸服務網絡體系后在辦證量和接待讀者量、開展讀者活動等都有大幅提升的同時,讀者進館成本、外借成本相比開展延伸服務網絡體系前的2003年卻在大幅度降低。
公共圖書館讀者數量的多少,是公共圖書館服務效益高低的主要指標,禪城區圖書館構建延伸服務網絡體系后,在各個街鎮建立分館及服務點,形成較強輻射能力的圖書館服務網絡,使一個圖書館變成了多個圖書館,產生滾動效益。
根據佛山市聯合圖書館(不含順德)2011年度及2012年一季度業務統計數據,禪城區圖書館各項業務指標都排在本地區同級圖書館的首位。至2012年一季度禪城區聯合圖書館辦證數量占四區圖書館辦證數量的41.8%,而禪城區聯合圖書館館舍總面積僅為四區圖書館總面積的29.4%,這一橫向對比數據也說明了構建延伸服務網絡體系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遠大于一館一地的服務效益。

表 禪城館構建延伸服務網絡體系統計數據比較

注:因禪城館構建延伸服務網絡體系時間跨度較長,本表格選取建立主分館體系開始的2003年及近二年的數據進行對比。
此外,分館為街鎮企業提供的文獻資源和信息服務,由此對本地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間接的推動作用。
禪城區圖書館開創的延伸服務網絡建設與總分館建設相結合,使聯合圖書館真正成為建立在總分館基礎上的區域性服務網絡,為區域性網絡和總分館體系的協同發展積累了經驗。這種獨特的辦館模式及高效、便捷的讀者服務工作得到了同行、專家、讀者的肯定和贊揚,在國內公共圖書館界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是國家文化部、中國圖書館學會向全國推介的辦館模式之一。2011年,“禪城區總分館制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獲得了“首屆廣東省圖書情報創新獎”。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慰慈認為,禪城區聯合圖書館的總分館制的創新在于:一是辦館理念的創新,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文化創造;二是管理體制的創新;第三是服務上的創新。由邱冠華、于良芝等所著《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一書指出:佛山市禪城區聯合圖書館探索了前人未涉足的很多領域,創造了我國唯一的純粹意義上的總分館體系,在很多問題上成為我國公共圖書館界“第一個吃螃蟹者”。[2]這種依托總分館制的延伸服務網絡,擴大了禪城模式的品牌效應,使得禪城館在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保持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勁頭。
(1)延伸服務要適度。延伸服務的核心在總館,分館的建設、管理、資源建設、技術維護、人員培訓、后勤保障等是對總館實力和能力的考驗,體系內分館數量越多,對總館壓力就越大,因此,建設延伸服務的基層點時要量力而行,避免出現一味追求圖書館基礎性服務的延伸,而造成總體服務質量下降,甚至陷入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
(2)延伸服務要適宜。圖書館的服務要看是否以群眾最方便獲取服務的方式來提供服務,只有貼近民眾,依據群眾的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為其提供符合需求的信息,才能融入到百姓生活。因此,延伸服務要因地制宜,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使圖書館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會有生存的空間。
(3)延伸服務要適時。隨著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發展,人民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閱讀方式、閱讀習慣也在發生變化,這就要求圖書館的服務也要與時俱進,利用館藏資源和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將傳統的服務模式向新型的、多元化的服務模式轉化,為讀者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閱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