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成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北京 100120)
城市固廢綜合處理園區規劃研究*
鄧 成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北京 100120)
介紹了城市固廢綜合處理園區規劃建設所涉及的項目內容、用地、布局、工藝循環等重點問題,并以北方某城市固廢綜合處理園區為例進行闡述。
城市固廢;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規劃
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逐步加快,一方面,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趨于多元化,焚燒發電、生物處理、衛生填埋等設施并存;另一方面,餐廚垃圾、糞便糞渣、建筑垃圾、污水廠污泥等處理設施也開始建設。這些設施的選址和用地成為最難解決的問題。為了便于這些城市固廢末端處理設施的統一管理,節約建設用地,同時形成循環經濟效益,多地開始研究建設城市固廢綜合處理園區。最早規劃建設的城市固廢處理園區為廣東省中山市中心組團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基地[1](1999 年),隨后北京、上海[2]、蘇州、深圳[3-4]等城市依托原有垃圾衛生填埋場建設了園區,包括北京市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上海市老港環境園、蘇州七子山園區和深圳保安區老虎坑環境園。目前,北京、廣州、南寧、長沙、杭州、昆山、包頭、鞍山等城市紛紛開始規劃建設固廢綜合處理園區。
1.1 園區項目設置
1)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生物處理廠、衛生填埋場、滲瀝液處理廠、焚燒爐渣制磚廠、糞便糞渣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筑垃圾處理廠等。
2)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設施。包括廢舊汽車拆解及零部件利用設施、廢舊輪胎、廢舊家電、廢舊金屬、廢舊塑料、廢舊橡膠、大件垃圾的回收及再利用設施。
3) 危險廢物再利用設施。包括醫療垃圾處理、電子垃圾精深加工、廢礦物油、廢舊電池以及當地工業相關的危險廢物的處理設施。
4)環保宣教科研及親民設施。包括園區綜合管理、宣傳教育、實驗研究、職工宿舍、生活服務以及供周邊居民共享的體育休閑等設施。
5) 科技研發及裝備制造設施。包括科技研發、中試實證、企業孵化、裝備加工及制造等設施。
1.2 園區用地
1)國家相關建設標準。目前,我國的行業標準體系還不盡完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衛生填埋處理和堆肥處理有了相關的工程項目建設標準,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的建設標準尚在編制中。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設施、環保宣教科研等都還沒有建設標準。現有的部分可參考的工程建設標準如下:建標124—2009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42—2010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141—2010生活垃圾堆肥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CJJ 64—2009糞便處理廠設計規范。
2)工程案例。由于我國建設標準體系尚不健全,園區內大部分設施的具體用地也沒有可以具體參考的建設標準,因此,很多設施的用地需要參考相關的工程實例,需要結合項目的類型、處理規模、技術路線、地形地質、周邊環境(如高壓線、各種管道等)等因素綜合考慮。
3)其他。部分項目甚至沒有工程案例,但由于潛在的技術提供商給出了設備的尺寸和建筑要求等數據,可以根據其進行估算用地;部分用地不明確的項目,可以集中預留用地,將來根據項目情況進一步劃分。
1.3 園區布局
園區的布局應緊密結合園區自身項目和所處地形特點合理布置,遵循的布局原則:①實現園區建設,滿足建設用地,滿足交通物流的要求;②實現功能分區,同類設施集中布置,節省用地;③遵循循環經濟理念,實現園區內物流、能流、水流的循環利用;④實現車流、人流分離,便于交通管理,降低事故隱患;⑤考慮風向、地勢、道路布局等多種因素,實現最優布局;⑥優化建筑外形、美化景觀環境,提高園區的觀賞性。
1.4 循環經濟
園區內各項目通過工藝銜接,以及廢水和廢氣的集中處理,可以實現循環經濟的效果。典型的園區循環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1.5 其他考慮因素
園區規劃同時需要考慮其他各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交通物流、環保距離、建筑風格、景觀設計和基礎設施等。
2.1 基本情況
現有北方某城市,城區面積約190 km2,人口約200萬人。目前全市固廢處理設施主要靠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進行處理。由于衛生填埋場周邊可發展用地情況較好,經過論證,擬以衛生填埋場為基礎,對周邊用地進行整合,建設城市固廢綜合處理產業園區。
填埋場位于1條高速公路北側約500 m,進廠道路需穿過高速公路下方涵洞。填埋場周邊為荒地,現為附近鐵路施工的砂漿臨時攪拌場地。另外,1條泄洪區流經本區域。
2.2 功能分區
管理科教區、城市固廢處理區、污泥處理區、靜脈產業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區)和生態種植區。
2.3 園區用地與投資
該園區用地與投資見表1。

表1 某市固廢處理產業園用地與投資
2.4 園區布局

圖2 某市固廢綜合處理產業園規劃布局
園區布局見圖2。其情況說明如下:①以原填埋場進場道路為中央大道(最中央的道路),遠期發展為人流出入口,同時作為園區景觀大道;②中央大道西側(圖中中央大道上方區域)建設固廢處理區,依次設置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醫療垃圾、建筑垃圾等處理設施;③中央大道西側靠近高速公路的區域建設管理科教區,其位于園區最外側,使得固廢處理設施對其環境影響最小;④中央大道東側(圖中中央大道下方)建設靜脈產業區和污泥處理區,其中污泥處理區緊鄰垃圾填埋場;⑤填埋場緊鄰山坡建設生態種植區;⑥園區最西側道路作為物流路線,設置2個車流出入口,垃圾焚燒廠北側道路設置為園區橫向主干道;⑦原流經園區的泄洪區改造為景觀河道,在焚燒廠和管理科教區前建設水塘與其連接。
2.5 循環經濟
園區通過對生活垃圾焚燒煙道氣和蒸汽余熱的利用,有機垃圾的集中堆肥,實現區域內物質和能量的循環。
園區固廢處理設施工藝如圖3所示。

圖3 某市固廢綜合處理產業園工藝
綜合處理園區通過將污染物集中處理,實現土地的集約化使用,物質和能量循環利用,同時便于設施的統一管理,減少設施的征地拆遷難度,為城市固體廢物處理設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能。
[1]汪琦,熊小玲.技術創新在中山市中心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建設中的實踐[J].環境衛生工程,2007,15(2):57-61.
[2]曹其煒.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現狀分析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2004(4):56-62.
[3]唐圣鈞,丁年,劉天亮,等.以環境園為核心的城市垃圾處理設施規
劃新方法[J].環境衛生工程,2010,18(2):55-58.
[4]吳學龍,姜建生.環境園:破解城市生活垃圾難題之路[J].城市管理與科技,2009(5):26-29.
Plann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ark
Deng Cheng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120)
Taking one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ark in a northern city as an example,the plann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ark,which involved the issues of project content,land use,layout,process recycle,and so on,was introduced.
municipal solid waste;domestic waste;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ark;planning
X705;X323
A
1005-8206(2012)05-0021-03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 C15B02)
2012-07-30
鄧成(1983—),工程師,主要從事區域性城市固廢收運及處理設施規劃、城市固廢綜合處理園區規劃以及城市固廢分類收集研究。
E-mail:cucd315@qq.com。
(責任編輯: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