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6年小學畢業,接著去了縣城的中學讀書。第二年,父母為了方便照顧我,舉家從村里遷到了縣城。那時,我所在的鄉幾乎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小學。2001年,全國中小學開始撤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村的小學被撤銷了。村里有一部分孩子去了鄉中心小學,大部分去了縣城寄宿讀書。
整整10年過去了。2011年夏天,我回鄉探親,在公車上偶遇我的外甥女(現任某小學英語教師)。閑聊中,她向我介紹了現在鄉里小學的情況:目前,兩個自然村至少擁有一所小學,教育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她說,現在交通也很方便,通往縣城的公路保證每天至少有一班公車通行,而這班公車往返的時間正是按照師生們上下學的時間設定的,老師和學生可以辦理月票,免去了徒步的辛苦。
《讀者·原創版》是我在2006年接觸的,我收集了自那以來的絕大部分刊物,非常喜愛!“特別報道”(最初叫“關注”)欄目以往都是約請作者撰稿,這次編輯部集體上陣,場面蔚為壯觀,而且討論的話題又是頗有公益性質的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我讀后頗有共鳴,忍不住提筆寫幾句感言,作為對大西北同行的呼應。
袁恒雷
看到第一期雜志的“特別報道”,感覺確實是貧困山區孩子們的真實寫照?!丁案呖紶钤h”光環下的教育困局》提到,即便這些孩子如此努力,以后也不一定有機會擺脫命運的枷鎖。希望政府和愛心人士行動起來,一起關注這些孩子的現在和未來,希望孩子們的“冬天”不會太長。
周文香
1月刊左揚民的照片很棒,讓我很受鼓舞??傊?,在考試和年關將至的時刻讓本有些懈怠的我重又打起了精神!
午夜超人張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