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震 劉立峰 (吉林市中心醫院普外二科,吉林 吉林 320)
近些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因胃部疾病(如胃潰瘍、穿孔,胃部腫瘤等)而進行胃切除的患者正逐年增多。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胃部分切除術后約有10% ~20%患者可出現膽石癥〔1〕,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膽石癥的關系日漸受到重視,本研究選取我院近年胃部分切除術后并發膽石癥的患者,檢測膽囊黏膜HP感染情況,探討胃部分切除術后并發膽石癥與HP感染的關系。
1.1 材料 選取2005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吉林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就診的胃部分切除術后(術后0~10年)并發膽石癥16例,術前經B超及術中手術探查均無膽石癥,無其他手術病史,年齡53~78〔平均(65.5±7.1)〕歲,為觀察組。另選同期就診無手術病史,術前經B超檢查及行膽囊摘除術,且術后病理明確診斷膽石癥患者20例,年齡52~77〔平均(63.5±4.7)〕歲,為對照組。兩組性別與年齡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行CT及B超檢查明確診斷,行腹腔鏡膽囊摘除術,取出膽囊,抽取約5 ml膽汁于無菌試管中。剖開膽囊,取2.0 cm×2.0 cm膽囊黏膜;將標本編號后置于 -70℃冰箱保存。
1.2 方法 采用HP免疫組化法、Giemsa染色檢測膽囊黏膜HP感染情況,抗體及試劑盒由北京中杉生物制劑有限公司提供;ELISA法檢測膽汁HPIgG陽性表達,所用試劑盒由北京華美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提供;所有儀器由北華大學生物中心提供。操作嚴格按使用說明進行。Giemsa染色由吉林市中心醫院病理科完成。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行χ2檢驗。
胃部分切除術后并發膽石癥組膽囊黏膜HP免疫組化、Giemsa染色與膽汁HPIgG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免疫組化、Giemsa染色、HPIgG陽性率比較(n)
相關研究〔2〕認為,由于迷走神經干切斷、食物刺激、食物改道、術后粘連可使膽囊與膽道收縮障礙,以及術后膽道感染等因素可引起膽汁淤積,但其具體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HP是一種存在于胃黏膜表面的革蘭陰性需氧菌,被認為與許多消化系疾病相關,在我國具有較高的感染率。趙淑賢等〔3〕研究表明,殘胃中HP陽性率在67% ~80%,可促進萎縮性胃炎及腸化生提前出現,提示在胃部分切除后殘胃中的HP大量存在,并參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閆繼勤等〔4〕也發現,殘胃的特殊環境可增加HP在黏液層內的生長繁殖。1993年Ward等〔5〕首次證實在大鼠模型膽囊存在螺旋桿菌。Figum等〔6〕發現膽石癥時存在HP感染,且HP可使膽汁中直接膽紅素轉變成間接膽紅素,難溶的間接膽紅素可以與鈣結合形成膽石。本文發現,在無手術病史的膽石癥患者中HP在膽囊黏膜及膽汁中均有較高的感染率,與以上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證明HP感染與膽石癥的發生具有密切關系。
Swidsinski等〔7〕研究發現細菌在膽道中可產生多種代謝產物,大量的代謝產物可對膽囊黏膜產生毒性,破壞黏膜上皮細胞,引發黏膜細胞的變性,進而加重膽汁淤積。結合本文結果發現,胃部分切除術后HP感染率明顯高于未行胃部手術組,可以推測胃部分切除后胃內酸性環境發生改變,胃酸減少對于細菌的防御功能減弱,HP繁殖增強,增加膽道感染機會;而HP感染破壞膽囊黏膜上皮,參與結石性膽囊炎癥發生。
綜上所述,胃部分切除術后HP感染很可能是術后并發膽石癥的重要因素,因此,胃部分切除后對于HP感染的治療可能成為防治并發膽石癥新方法,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1 Lorusso D,Misciagna G,Noviello M R,et al.Cholelithiasis after BillrothⅡ gastric resection〔J〕.Surgery,1988;103(5):579-83.
2 Sitzmann JV.The effect of CCK in the prevention of cholestasis〔J〕.SGO,1990;170(1):25.
3 趙淑賢,范 榮,魯永明.幽門螺桿菌與殘胃〔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7;14(3):188.
4 閆繼勤,劉 婷.胃十二指腸術后殘胃癌9例內鏡診斷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7;14(3):189.
5 Ward JM,Anver MR,Haines DC,et al.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of unknown origin in mice from a large research facility〔J〕.Vet Pathol,1993;30:4769-76.
6 Figum N,Cetta F,Angelico M,et al.Most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patients have specific antibodies,and some also have H.pylori antigens and genomic material in bile:is it a risk factor for gallstone formation〔J〕.Dis Sci,1998;43(4):854-86.
7 Swidsinski A,Ludwig W,Pahlig H,et al.Molecular genetic evidence of bacterial colonization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J〕.Gastroenterology,1995;108(3):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