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湖南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床成礦構造特征及其找礦意義

2012-12-18 03:43:38伍式崇龍自強徐輝煌周云蔣英潘傳楚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12年2期
關鍵詞:成礦

伍式崇,龍自強,徐輝煌,周云,蔣英,潘傳楚

(1.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六隊,湖南株洲412007;2.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510640;3.中國科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49;4.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湖南長沙410013)

湖南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床成礦構造特征及其找礦意義

伍式崇1,龍自強1,徐輝煌1,周云2,3,蔣英2,3,潘傳楚4

(1.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六隊,湖南株洲412007;2.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510640;3.中國科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49;4.中國科學院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長沙礦產資源勘查中心,湖南長沙410013)

錫田礦床內發育近SN向花崗巖穹窿伸展構造、NE向復式褶皺和NE或NEE向走滑伸展構造系統。穹窿構造主要由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崗巖和古生代地層及不連續的環形滑脫斷層組成,控制燕山期花崗巖與圍巖接觸帶矽卡巖型礦體的分布;復式褶皺為古生代地層組成的NE向復式向斜,在礦區中部被錫田復式花崗巖體切割。嚴塘復式向斜與小田復式向斜中的背斜核部,尤其斷層疊加的部位常控制一些構造破碎帶型鎢錫富礦體的分布。NE向或NEE向走滑伸展構造系統包括NE向右行(伸展)走滑斷層、NE向或近EW向右行次級的走滑伸展斷層、近SN向左行走滑斷層和NW向伸展斷層,控制了錫田礦區內的不同方向構造蝕變巖型、石英脈型和云英巖脈型錫鎢多金屬礦床的分布。花崗巖鋯石U-Pb、白云母40Ar-39Ar和輝鉬礦Re-Os同位素測年表明錫田地區燕山期構造活動、巖漿作用與成礦響應時間非常接近,介于150~160 Ma。巖體與地層(灰巖)接觸帶、巖體中的NEE向斷裂帶以及被NE向斷裂疊加的背斜軸部是重要的成礦區域,可作為下一步礦產勘查工作重要靶區。

成礦構造;錫鎢礦床;年代學;礦產勘查;湖南錫田

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床地處湘贛交界處,位于郴州-臨武深大斷裂南東側,受構造-巖漿的雙重控制(圖1)。自國土資源大調查已來,錫田礦區已發現矽卡巖型、構造-矽卡巖復合型、構造蝕變巖型、石英脈-云英巖脈型等多種類型的錫鎢多金屬礦床,其中規模較大的錫鎢多金屬礦脈20多條,主要分布在錫田巖體啞鈴柄地段東西兩側內外接觸帶的壟上、曬禾嶺、桐木山等地(羅洪文等,2005)。近十年來,對礦床的成礦時代和巖漿作用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劉國慶等,2008;羅洪文等,2005;付建明等,2009;伍式崇等,2004;馬鐵球等,2004;李獻華,1990),但對礦床構造的研究相當薄弱,對成礦構造的認識還不清晰。因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工作和研究。

錫田礦床構造對礦床的控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構造對礦體以及與礦體形成有關的巖體形成過程的控制;二是構造對礦體產狀和保存環境的控制。對錫田礦區成礦構造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闡明控制成礦作用和礦產時空分布規律以及礦床產狀的構造要素,為解決礦區的找礦勘查、預測和尋找隱伏礦體等地質工作的根本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1 區域地質

錫田礦區隸屬湖南省茶陵縣嚴塘鎮、秩堂鎮管轄,為南嶺成礦帶的一部分,處于揚子塊體和華夏塊體的交接部位(圖1a)。

圖1 錫田礦區位置(a)與地質(b)略圖Fig.1 Location(a)and geological sketch map(b)of the Xitian area,eastern Hunan province

除缺失志留系外,本區發育震旦系到第四系所有地層。震旦系-奧陶系主要分布在本區南部,發育炎陵-桂東的SN向隆起帶和炎陵-湯市的NW向褶斷帶。這些構造形成于加里東期,最后定型于印支期(郝義等,2010)。前者由一系列復式巖體組成,從北往南為萬洋山巖體、桂東巖體、諸廣山巖體和一些小的巖株、巖脈群。這些地質體構成隆起帶的主體,侵位于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組成的復式背斜中,總體走向近SN。巖層褶皺呈短軸狀,軸向330°~300°(湖南省地質礦產局,1988)。背向斜的排列有一定的等距性、對稱性,疏密相間,組成疏波和密波帶,間距一般7 km,這種疏密相間現象在萬洋山與彭公廟巖體之間表現最為明顯。而NW向斷裂受晚期華夏系和新華夏系構造的影響,其構造形跡連續性較差。

泥盆系-二疊系分布于區內錫田-南部的水口一帶,發育一系列NNE-NE向復式背向斜和斷裂構造,是本區重要的控巖控礦構造。前者由一系列復式背向斜組成,軸向30°~45°,背斜核部地層為奧陶系,蓋層基本被剝蝕。向斜核部地層為石炭系,出露寬度2~20 km,長度大于10 km。多為長軸狀至線狀褶曲。后者由一系列NNE向斷裂帶組成,從北往南有嚴塘斷裂帶、炎陵-寧崗斷裂帶、桂東斷裂帶等。這些斷裂帶的長度大于30 km,總寬度10~20 km,走向15°~30°。它們呈平行展布,具有一定的等距性,兩者之間的距離5~10 km。斷裂是區域內的主要控礦構造。

2 礦區地質

礦區主要出露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巖性為淺海相碳酸鹽巖、碎屑巖,石炭系中夾有濱海沼澤相含煤巖系。其中,泥盆系中統棋梓橋組(D2q)和上統錫礦山組(D3x)分布廣,主要由一套不純的碳酸鹽巖組成,在其與巖體的接觸部位發育強矽卡巖化和鎢錫礦化。受印支-燕山期構造運動影響,圍巖節理、裂隙發育,為脈型鎢錫富集成礦提供了有利的賦礦空間。

錫田花崗巖巖體,出露面積約240 km2,呈NW向或NNW向展布的啞鈴狀,為印支期和燕山期形成的復式巖體,構成熱-穹窿構造。主體巖性為印支期(中)粗粒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其鋯石SHRIMP U-Pb年齡為230 Ma(付建明等,2009;馬鐵球等,2005)。燕山期主要為中細粒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細粒黑云母花崗巖,呈巖株或巖枝狀產出,其鋯石SHRIMP U-Pb年齡為156 Ma(付建明等,2009;馬鐵球等,2005)。燕山期巖石具有高硅、富堿以及 W、Sn、Mo、Bi、Cu、U 和 Th 豐度高的特點。研究區與湘南地區的騎田嶺、香花嶺等含錫花崗巖體特征相似,是勘查鎢錫礦的有利靶區。頻繁的巖漿活動,為成礦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和條件,因而在晚期巖體附近及巖體內外接觸帶形成了以錫為主的一系列多金屬礦床(付建明等,2009)。

錫田礦區為一復式褶皺。其中部由于錫田巖體(熱-穹窿構造)的切割,在巖體西側形成了朝NE揚起,向SW傾伏的嚴塘復式向斜,巖體東側形成了向SW揚起,朝NE傾伏的小田復式向斜。而在礦區范圍內僅出露復式向斜的次一級褶皺,例如,西側有壟上向斜,東側有曬禾嶺向斜、荷樹下向斜等。斷裂構造主要有NE向或NEE向、近SN向和NW向3組,具有多期次活動特點,彼此交截、疊加和改造。熱-穹窿構造與NW向及NEE向斷裂是本區重要的控礦構造,對錫、鎢、鉛、鋅、銀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區礦石類型為錫鎢和鉛鋅多金屬礦。錫田鎢錫多金屬礦體大多賦存在接觸帶或矽卡巖的層間破碎帶中,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礦石礦物主要為錫石、白鎢礦、黃鐵礦、黃銅礦,其次為鐵閃鋅礦、磁鐵礦、磁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為透輝石、石英、綠泥石,少量螢石、方解石、綠簾石。礦石為半自形-它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交代殘余結構,浸染狀構造為主,條帶狀、塊狀構造次之。鉛鋅礦呈不規則脈狀產于灰巖的斷裂中,主要礦石礦物為閃鋅礦、方鉛礦、磁黃鐵礦、黃鐵礦,少量毒砂、黃銅礦。礦石多呈塊狀、粗粒,閃鋅礦棕黑色或黑色。脈石礦物主要為方解石、石英等。

3 錫田礦區成礦構造特征

3.1 穹窿構造特征

錫田穹窿構造,呈啞鈴狀,主要由多期次侵入的花崗巖及不連續的環形滑脫斷層組成 (圖1)。花崗巖的多次侵入造成原有地層或復式NE向褶皺被改造。靠近巖體的地層翹起,并出現順層滑脫、褶皺、剪切等現象。花崗巖主要形成時代有兩期,230 Ma和155 Ma(付建明等,2009;馬鐵球等,2005)。強弱巖層之間滑斷面有規律地傾向穹窿的周緣。下盤巖層構造簡單,上盤滑裂巖特別發育,呈大小不等的角礫狀及柔皺狀。灰巖發生矽卡巖化,并在有利成礦部位富集成礦。錫田矽卡巖型礦體主要分布在燕山期花崗巖與白云質灰巖的接觸帶上(圖2)。燕山期花崗巖穹窿構造的內外接觸帶是目前重要的找礦方向。

3.2 褶皺構造特征

褶皺在礦區中部被錫田花崗巖體切割,形成巖體西側的向NE揚起,朝SW傾伏的嚴塘復式向斜;東側的朝SW揚起,向NE傾伏的小田復式向斜。

嚴塘復式向斜總體軸向45°~50°,往西延伸出圖外,總長約13 km,礦區范圍內僅出露長約2~5 km。復式向斜由 D2q和D3x1組成,從北往南由4個次級背斜、5個次級向斜相間排列而成,在壟上地段兩者間距較大,由此往南和北兩端其間間距變小。兩翼地層產狀大多較平緩,但在花里泉的近接觸帶部位較陡。

圖2 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區壟上礦段10C(a)和100(b)號勘探線(位置見圖1b)剖面圖Fig.2 Profile of 10C(a)and 100th(b)prospecting line in the Longshang section of the Xitian tin and tungsten polymetallic deposit

小田復式向斜總體軸向45°~60°,往東延伸出圖外,礦區范圍內出露長約4~6 km。復向斜由D2q和C1y組成,從北往南由8個次級背斜、9個次級向斜相間排列而成,南北兩端背向斜的間距較小,中段兩者間距變大,次級背向斜兩翼產狀大多較陡。復向斜北部次級背斜軸部大多被區域性斷裂穿切(如F4、F5等)而發育不全。

3.3 斷裂構造特征

斷裂構造是本區重要的控礦構造。礦區發育有多組不同方向的斷裂構造,如NE向、近SN向和NW向,組成了礦區的基本構造格架。其中具一定規模的斷裂30余條,已研究編號19條(圖1)。

NE向(或NEE向)斷裂:為礦區最主要的走滑斷裂構造,局部被NNW向或SN向斷裂錯開。已編號的有 F1、F2、F4、F5、F6、F7、F8、F9、F14、F18等。斷層地表斷續出露長2~13 km不等,從北東到南西,其走向從NE(荷樹下以東)、NEE(荷樹下-壟上之間)到NE(壟上以西)有所變化。F1、F17構成 S型(圖1),斷層傾向 SE或 SSE,局部傾向 NW 或NNW,傾角陡,一般 60°~85°,局部近于直立。斷裂面沿走向和傾向呈舒緩波狀,有膨大縮小現象。在MC21和BT2剖面點,印支期花崗巖體斷層面上出現非常明顯的近水平擦痕,斷層產狀 165°~175°∠85°,擦痕滑動線產狀為250°~265°∠5°~10°,階步與擦痕等顯示右行走滑(伸展)性質(圖3a、b),為印支期后的構造活動產物。在 No.5(26°49′17″,113°46′03″)、No.6(26°50′14″,113°45′50″)、No.16(26°52′54″,113°41′5″)和 No.26(26°49′42″,113°45′50″)等印支期花崗巖地質觀測點,斷層F5、F9和F14發育10余米寬的NEE向斷裂硅化帶(圖3c),兩側蝕變強烈,蝕變范圍較大,并呈右階右行排列,顯示伸展力學性質。在桐木山或壟上“銅礦”開采坑道內,見含礦石英脈呈右階雁列或平行分布,呈群出現,為張性脈,類似于湘東鎢礦。在泥盆系-石炭系,NE向斷裂主要沿NE向褶皺構造的軸部出現,也發育很多順層的拆離斷層。在B26,印支花崗巖中發育近直立的韌性剪切帶,長石、石英明顯地定向拉長,并細粒化,石英脈呈S型構造,XY面上觀察呈現右行走滑(圖3d)。

近SN向斷裂:斷層呈S型變化,包括NNW(350°)、SN 向,到 NNE(15°)的一系列走向變化的小型斷層,亦是很重要的含礦構造,尤其NNW→NNE向構造轉化地帶。在18C和MC-21,斷層面產狀 105°∠68°~86°,擦痕滑動線產狀 25°∠5°~20°,顯示左行走滑伸展(圖3e)或走滑擠壓(圖3f)。11、21、22號礦脈可能受該組斷裂的彎曲部位(伸展位)控制。

NW向斷裂:為張性斷裂,已編號的有F3、F10、F11、F15、F16等。地表斷續出露長約 1.5~8.0 km,走向NWW,傾向NNE或SWW,傾角較陡,具有左行伸展性質(圖3g、h)。

上述NEE向右行(伸展)走滑斷層、NE向或近EW向右行次級走滑伸展斷層、近SN向左行走滑斷層和NW向斷層,共同構成了燕山期形成的NE向走滑伸展構造系統。

4 礦床類型及特征

礦區已發現的礦床類型有四種,主要為矽卡巖型、構造-矽卡巖復合型,其次為構造蝕變巖型、石英脈-云英巖脈型(表1)。

圖3 錫田礦區反映不同方向構造運動方向的野外照片及其赤平投影Fig.3 Field pictures and the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s of the Xitian deposit reflecting different construction movement directions

表1 錫田礦區主要礦床類型特征簡表Table 1 List of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ore types of the Xitian deposit

矽卡巖型礦床分布在中泥盆統棋梓橋組和上統錫礦山組下段不純碳酸鹽巖接觸帶部位及其外接觸帶形成的矽卡巖層間破碎帶中;其中與棋梓橋組有關的大多形成鎢錫多金屬礦,而與錫礦山組下段有關的則一般只形成錫多金屬礦。

構造-矽卡巖復合型礦床分布在巖體內外接觸帶受斷裂構造控制的碳酸鹽巖塊形成的矽卡巖中,發育于外接觸帶者形成錫鉛鋅多金屬礦,發育于內接觸帶者則多形成鎢錫礦。

構造蝕變巖型礦床產于巖體內或外接觸帶砂巖中,分布在牛形里、荷樹下等地。

石英脈-云英巖脈型礦床分布于壟上礦段南部花里泉一帶和桐木山礦段中部荷樹下、桐木山、狗打欄等地,產于錫田復式巖體之主體與補體花崗巖接觸部位附近,形成鎢錫多金屬礦床。此外,在礦區外圍西部嚴塘、堯水一帶形成沖積型砂錫礦。

5 構造活動與成礦響應時代約束

5.1 白云母40Ar/39Ar年齡

測定白云母的40Ar/39Ar年齡,是了解構造重要活動時代和礦床形成年齡的主要手段之一。馬麗艷等(2008)曾測得壟上礦段(圖1)云英巖化型礦體中白云母的坪年齡tp=155.6 ±1.3 Ma,對應了97.21%的39Ar釋放量,相應的39Ar/40Ar-36Ar/40Ar反等時線年齡為(155.4 ±1.7)Ma,40Ar/36Ar的初始比值為300.5 ±6.2(MSWD=0.74),接近于現代大氣氬比值295.5(馬麗艷等,2008)。說明所測試樣品中不存在過剩的氬,也無顯著的氬丟失,指示為可信的年齡,其坪年齡與燕山期花崗巖形成年齡接近,可用于地質解釋。

5.2 輝鉬礦Re-Os同位素年齡

輝鉬礦Re-Os同位素年齡,主要用來了解礦床形成時代。實際上,它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構造活動。測試的5件樣品采自荷樹下32號(位置見圖1b)云英巖石英脈型礦體。輝鉬礦單礦物呈片狀分布在石英脈型鎢礦體中,用刀片直接從手標本上挑選。輝鉬礦從手標本上剝離后在顯微鏡下做進一步的檢查與選純,送測樣品純度達98% 以上。本次Re-Os同位素測試分析在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Re-Os同位素實驗室進行,Re、Os化學分離步驟和質譜測定等分析方法參見文獻(Sun et al.,2010)。測試結果見表2,Re-Os等時線圖如圖4。

從表2可以看出,輝鉬礦中Re的 含量從8.67~43.99 μg/g,187Re 含量從5.45~27.65 μg/g,187Os含量為13.87~69.11 ng/g。模式年齡為149.85~150.91 Ma,變化小,在誤差范圍內近于一致,模式年齡加權平均值為(150.31±0.49)Ma(圖4a)。圖4顯示,等時線年齡為(149.65 ±0.92)Ma,等時線的截距為0.17(圖4b),說明輝鉬礦中基本不存在普通Os,Os都是Re的衰變產物,這符合計算模式年齡的條件。等時線年齡與模式年齡基本一致,可信度較高,說明所獲得的等時年齡和模式年齡是有效的。

表2 輝鉬礦Re、Os含量及其Re-Os年齡數據Table 2 The Re-Os contents and Re-Os dating results of the molybdenites

圖4 錫田云英巖-石英脈型錫鎢礦中的輝鉬礦Re-Os等時線Fig.4 Re-Os isochron for the molybdnites from the greisen-quartz vein type Tin-Tungstern ores of the Xitian deposit

6 討 論

6.1 構造、巖漿活動與成礦作用時代

前人曾對錫田復式花崗巖體進行了系統的鋯石SHRIMP U-Pb年齡測試。獲得印支期花崗巖巖漿活動發生在228~230 Ma,燕山期巖漿活動則在(155±1.7)Ma(付建明等,2009;馬鐵球等,2005)。

錫田巖體東側壟上礦床21號礦體中白云母Ar-Ar坪年齡為(155.6 ± 1.3)Ma,反等時年齡為(155.45 ±1.7)Ma(馬艷麗等,2008)。坪年齡和反等時年齡吻合很好,代表了一次重要的構造熱事件的發生(邱華寧和彭良,1997)。

所測錫田巖體西側荷樹下32號石英脈型礦體中輝鉬礦Re-Os模式年齡加權平均值為(150.31±0.49)Ma,等時線年齡(149.65 ±0.92)Ma,二者在誤差范圍內基本一致,反映了錫田主要成礦時代應該是150 Ma左右。3種測年數據反映了錫田礦區構造-巖漿-成礦事件的一體性。

近年來,不少學者利用鋯石SHRIMP或LA-ICPMS和輝鉬礦Re-Os同位素法以及高精度Ar-Ar法在錫田西南的郴州-臨武斷裂帶兩側(如柿竹園、香花嶺、新田嶺、騎田嶺、金雞嶺、姑婆山)獲得了一批燕山期花崗巖成巖年齡和鎢錫礦成礦年齡數據,一般都介于150~160 Ma之間(毛景文等,2004;彭建堂等,2007;李紅艷等,1996;路遠發等,2006;陳鄭輝等,2006;付建明等,2007,2008),這與錫田成巖成礦時代基本一致。研究表明,150~160 Ma是郴州-臨武斷裂帶兩側或南嶺地區晚中生代大規模構造活動、巖漿作用和成礦作用的高峰期。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床構造-巖漿-成礦作用時代與這一區域性的構造-巖漿-成礦活動期相一致。

6.2 華南活化構造背景與錫田W-Sn成礦作用

華南大陸巖石圈塊體(簡稱陸塊)是東亞大陸巖石圈中、新生代大陸活化構造研究最早(陳國達,1956),且克拉通地臺體制活化解體前奏活動顯著和活化構造體制發展階段性明顯、巖石圈活化構造-巖漿作用地質記錄較為豐富的典型大陸活化區(陳國達,1997)。錫田所在地區活化前晚古生代地臺的褶皺基底形成于加里東晚期(Li et al.,2010;Wang et al.,2007),是華南復式巖石圈中克拉通化年代最新、變質程度最低、剛性較弱的塊體。這里發育有厚度巨大的淺變質褶皺基底巖系和以碳酸鹽臺地相為主的地臺蓋層,并出現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斷裂谷,從而形成了華南陸塊中巖石圈斷裂構造最為發育、穩定性差的巖石圈塊體。這種繼承性的構造屬性,使華南活化區成為一個熱-構造事件頻繁出現(如印支(Wang et al.,2005;Li and Li,2007)和燕山事件)、地殼/巖石圈活化改造-再造作用類型復雜、活化構造-巖漿組合多樣和延續時間長、分布廣的區域(陳國達等,2001)。

在區域NE向構造-巖漿活動帶的湘贛粵地區,近240×200 km2的范圍內,所產出的一系列多期復式花崗巖巖基穹窿組合,構成了一個巨型構造-巖漿熱穹窿構造帶。熱穹窿由規模不同、多個環形的花崗巖基穹窿構造疊置而成,具有多時代和多期次花崗巖侵入形成的復合體特征。這些構造-巖漿熱穹窿構造以燕山期花崗巖為主體,加里東期和印支期花崗巖共存其中(孫濤,2006)。以郴州-臨武-江山-紹興斷裂為界,以北形成以Sn-Nb-Ta-W礦床,以南形成以W-Nb-Ta-REE為主的礦床。其中,在郴州-臨武斷裂帶以南,早期陸殼改造型花崗巖向晚期陸殼改造型演化時,鉀、氟及親氟元素逐步富集,含量增高,導致晚期晚階段花崗巖中鎢等親氟元素進一步聚集礦化,形成了與燕山期花崗巖有關的以鎢為主的礦床(胡受奚和徐金芳,2008);在郴州-臨武斷裂帶以北,由于處于超殼斷裂附近,后造山拉張減薄構造強烈(沈曉明等,2008),地幔基性巖漿底侵,下地殼的高溫熔融,使該地區形成以錫為主的一系列礦床。與世界上其他顯生宙造山帶或大陸增生帶或活化區相比,華南地區經歷了更顯著、更多次的構造運動和花崗巖漿活動。目前,繼南嶺地區大規模燕山期成礦發現后,已在越城嶺牛塘界發現了加里東期花崗巖成W礦,在王仙嶺發現了印支期成W-Sn礦。

錫田錫鎢多金屬礦床地處湘贛交界處,是南嶺成礦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位于南嶺成礦帶中段北緣,居NE向郴州-臨武斷裂與NW 向安仁-龍南深大斷裂交匯部位,明顯受到構造-巖漿的雙重控制。錫田成礦區成礦時代為150 Ma左右,與含礦的細粒斑狀或中粗粒斑狀花崗巖形成時代基本一致,說明與南嶺區域性的燕山期巖漿構造活化和WSn成礦關系密切(柏道遠等,2007)。

6.3 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成礦前構造主要為成礦流體提供運移的通道和就位的空間;而成礦期構造則與成礦作用是在統一的構造物質系統中協同發展,并直接影響成礦的物理化學條件;成礦后構造則主要對已形成的礦體產生改造(陳國達,1979)。

6.3.1 接觸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燕山期巖漿底辟作用形成的錫田穹窿構造是成礦期構造。由中心到外側,自西向東或從北到南,從深至淺,接觸面傾角由陡變緩,圈閉性好,控制了矽卡巖型礦床的具體空間位置。巖漿底辟作用衍生的環弧狀層間重力滑動斷裂及其滑裂巖帶在礦區內特別發育,幾乎在所有的重要巖性差異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層間的滑裂巖帶是最重要的導礦、容礦空間,在有利的巖性組合(包括礦源層)中,形成了一系列規模較大的矽卡巖型工業礦體。巖漿底辟及層間重力滑動派生的各種裂隙、斷層、層間滑動是導礦、礦液滲濾、交代及儲礦的重要構造。巖體與圍巖的接觸構造往往控制著蝕變和礦化程度。巖體頂部與有利圍巖接觸時,蝕變和礦化強;圍巖層面與巖體界面產狀反向截接時有利于成礦;圍巖層面與巖體界面同向傾斜時成礦較差。

6.3.2 斷裂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錫田礦區構造形跡包括NEE至近EW向右行走滑(伸展)斷層、NNW至近SN、NNE向左行走滑斷層、NE向壓性斷層或褶皺、NW向張性斷層。它們是燕山期強烈活動的產物,是礦區的成礦期構造。構造形跡的配套和力學分析表明,它們與南嶺地區NE向右行走滑構造系統配套。其走滑剪切作用力可能來自東部太平洋殼體和深部巖石圈地幔對華南塊體的作用。

產于內接觸帶或外接觸帶的碳酸鹽巖中的NNW向斷裂往往形成構造-矽卡巖復合型錫鉛鋅礦體,如曬禾嶺1、2、3號礦脈及黃壟寨一些NW向礦體(圖1)。

此外,在兩期花崗巖接觸部位的桐木山、狗打欄、花里泉、荷樹下等地,發育密集平行排列的NEE或SEE向斷裂,長50~1000余米,厚0.1~1 m,傾角近于直立,被石英脈或云英巖脈充填,并形成了較好的脈狀鎢錫礦。

印支期,南嶺及其鄰區形成一系列EW向壓性構造面和NE向走滑逆沖構造面(梁新權等,2005)。騎田嶺-九峰山花崗巖帶是南嶺地區EW向壓性構造面代表之一,巖體呈串珠狀沿東西方向展布,長約300 km,包括金雞嶺、騎田嶺、香花嶺、千里山、九峰山、諸廣山、大余、西華山等巖體。這些巖體多為多期復式巖體,主體為燕山期巖體,次為印支期和加里東期巖體(如大余巖體)。該巖帶深部受EW向的茶陵-廣昌斷裂和九峰山斷裂控制,巖帶內部及其南北兩側均發育一系列近EW向的破碎帶、褶皺帶和斷陷帶等。前侏羅紀的地質演化主要受古特提斯構造體制控制。中侏羅世以來的盆山格局則受太平洋構造體制和陸內深部構造-巖石圈地幔作用的聯合制約。

6.3.3 褶皺構造對成礦的控制作用

乙壟坳背斜和筧背向斜與成礦關系最密切。前者在背斜軸部虛脫部位形成了鎢錫富礦體(21-1號礦脈),并使中泥盆統跳馬澗組(D2t)抬升且與花崗巖接觸,導致21號礦脈往深部尖滅。后者則使中泥盆統棋梓橋組(D2q)下降,加上斷裂構造影響,不但形成了多層較好的鎢錫礦體,而且深部D2q與花崗巖接觸部位是鎢錫礦體賦存的有利空間。

7 結 論

(1)錫田地區W-Sn礦床構造-巖漿-成礦時代基本一致,介于150~160 Ma之間。

(2)錫田W-Sn礦區發育一系列與成礦期有關的近SN向的花崗巖穹窿伸展構造、NE向復式褶皺和NE、NEE向走滑伸展構造。

(3)錫田礦區位于啞鈴狀錫田花崗巖穹窿構造的手柄部位,W-Sn礦床的形成與巖漿作用和構造作用密切相關。礦床的定位與地層和花崗巖穹窿的接觸帶、巖體內的斷裂構造、區域斷裂構造和褶曲構造有重要關系。①巖體與地層的接觸面,特別是接觸面產狀由上向下由緩變陡的部位,或者接觸面與圍巖層面的交角最大的接觸部位,是最有利成礦的空間;②巖體中的NEE向斷裂是有利的成礦部位;③圍巖中的背斜軸部,特別是其被區域性NE向斷層疊加的部位,是勘查鎢錫多金屬礦床的有利地段。

致謝:感謝付建明研究員和另一位審稿專家所提出的寶貴意見!

柏道遠,黃建中,李金冬,王先輝,馬鐵球,張曉陽,陳必河.2007.華南中生代構造演化過程的多地質要素約束——湘東南及湘粵贛邊區中生代地質研究的啟示.大地構造與成礦學,31(1):1-13.

陳國達.1956.中國地臺活化實例并著重討論華夏大陸問題.地質學報,36:239-272.

陳國達.1979.成礦構造研究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陳國達.1997.東亞陸緣擴張帶——一條離散式大陸邊緣成因的探討.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1(4):285-293.

陳國達,楊心宜,梁新權.2001.中國華南活化區歷史-動力學的初步研究.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5(3):228-238.

陳鄭輝,王登紅,屈文俊,陳毓川,王平安,許建祥,張家菁,許敏林.2006.贛南崇義地區淘錫坑鎢礦的地質特征與成礦時代.地質通報,25(4):496-501.

付建明,李華芹,屈文俊,馬麗艷,楊曉君,魏君奇,劉國慶.2008.粵北始興地區石英脈型鎢礦成礦時代析確定及其地質意義.大地構造與成礦學,32(1):57-62.

付建明,李華芹,屈文俊,楊曉君,魏君奇,劉國慶,馬麗艷.2007.湘南九嶷山大坳鎢錫礦的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中國地質,34(4):651-656.

付建明,伍式崇,徐德明,馬麗艷,程順,陳希清.2009.湘東錫田鎢錫多金屬礦區成巖成礦時代的再厘定.華南地質與礦產,(2):1-6.

郝義,李三忠,金寵,戴黎明,劉博,劉麗萍,劉鑫.2010.湘贛桂地區加里東期構造變形特征及成因分析.大地構造與成礦學,34(2):166-180.

湖南省地質礦產局.1988.湖南省區域地質志.北京:地質出版社:719.

胡受奚,徐金芳.2008.區域成礦規律對華南大地構造屬性的聯系.中國地質,35(6):1045-1053.

李紅艷,毛景文,孫亞莉,鄒曉秋,何紅蓼,杜安道.1996.柿竹園鎢多金屬礦床的Re-Os同位素等時線年齡研究.地質論評,42(3):261-267.

李獻華.1990.萬洋山-諸廣山花崗巖復式巖基的巖漿活動時代與地殼運動.中國科學(B輯):746-755.

梁新權,李獻華,丘元禧,楊東生.2005.華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萬大山盆地構造和沉積學證據.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9(1):99-112.

劉國慶,伍式崇,杜安道,付建明,楊曉君,湯質華,魏君奇.2008.湘東錫田鎢錫礦區成巖成礦時代研究.大地構造與成礦學,32(1):63-71.

路遠發,馬麗艷,屈文俊,梅玉萍,陳希清.2006.湖南寶山銅-鉬多金屬礦床成巖成礦的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巖石學報,22(10):2483-2492.

羅洪文,曾欽旺,曾桂華,伍式崇,余陽春.2005.湘東錫田錫礦田礦床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華南地質與礦產,(2):61-67.

馬麗艷,付建明,伍式崇,徐德明,楊曉君.2008.湘東錫田壟上錫多金屬礦床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中國地質,35(4):706-713.

馬鐵球,柏道遠,鄺軍,王先輝.2005.湘東南茶陵地區錫田巖體鋯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質意義.地質通報,24(5):415-419.

馬鐵球,王先輝,柏道遠.2004.錫田含W,Sn花崗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形成構造背景.華南地質與礦產,(1):11-16.

毛景文,李曉峰,Bernd Lehmann,陳文,藍曉明,魏紹六.2004.湖南芙蓉錫礦床錫礦石和有關花崗巖的40Ar-39Ar年齡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礦床地質,23(2):164-175.

邱華寧,彭良.1997.40Ar-39Ar年代學與流體包裹體定年.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43-151.

彭建堂,胡瑞忠,畢獻武,戴橦謨,李兆麗,李曉敏,雙燕,袁順達,劉世榮.2007.湖南芙蓉錫礦床40Ar/39Ar同位素年齡及地質意義.礦床地質,26(3):237-248.

沈曉明,張海祥,張伯友.2008.華南中生代變質核雜巖構造及其與巖石圈減薄機制的關系初探.大地構造與成礦學,32(1):11-19.

孫濤.2006.新編華南花崗巖分布圖及其說明.地質通報,25(3):332-335.

伍式崇,羅洪文,黃韜.2004.錫田中部地區錫多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潛力.華南地質與礦產,(2):21-26.

Li Z X and Li X H.2007.Formation of the 1300 km-wide intracontinental orogen and post-orogenic magmatic province in Mesozoic South China:A flat-slab subduction model.Geology,35:179-182.

Li Z X,Li X H,Wartho J A,Clark C,Li W X,Zhang C L and Bao C M.2010.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events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Wuyi-Yunkai Orogeny,southeastern South China:New age constraints and P-T conditions.GSA Bull,122:772-793.

Wang Y J,Fan W M,Zhao G C,Ji S C and Peng T P.2007.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gneissic rocks in the Yunkai massif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aledonian event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Gondwana Research,12:404-416.

Wang Y J,Zhang Y H,Fan W M and Peng T P.2005.Structural signatures and40Ar/39Ar geochronology of the Indosinian Xuefengshan tectonic belt,South China Block.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7:985-998.

Sun Y L,Xu P,Li J,He K,Chu Z Y and Wang C Y.2010.A prac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olybdenite Re-Os age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Carius tube-HNO3digestion.Analytical Methods,2:575-581.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of the Xitian Tin-Tungsten Polymetallic Deposit,Hunan Province,China

WU Shichong1,LONG Ziqiang1,XU Huihuang1,ZHOU Yun2,3,JIANG Ying2,3and PAN Chuanchu4
(1.416Geological Team,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vince,Zhuzhou412007,Hunan,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emistry;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510640,Guangdong,China;3.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4.Changsha Center of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sha410013,Hunan,China)

The Xitian tin-tungsten deposit,an important deposit discovered recently in the Nanling ore-forming province,occurs in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Late Devonian dolomitic limestone and Jurassic to Cretaceous(Yanshanian)granitoids.The main ore types of the deposit are skan-,structural skan-,structural altered rock-and quartz-greisen vein types.There is a SN-trending extensional structure of granite dome,a series of NE-trending multiple folds and NE or NEE-trending strike-slip tectonic system developed in the Xitian deposit.The dome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Indosian and Yanshanian granites,Paleozoic strata and Mesozoic discontinuous ring detachment faults,which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skarn orebodies.The complex fold is a NE-trending complicated synclines,which consists of Palaeozoic strata,and is cut by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anticlinal core.Some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type ore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both the coaxial overprinted fold of two periods,which belong to Yantang and Xiaotian complicated syncline,and the ductile brittle shear faults.The strike-slip system consists of the first-order NE-trending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 faults,secondary P-orientation shear faults,SN-trending left laterial strike-slip faults and NW-trending stretch faults.The strike-slip system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quartz-vein-and greisen vein type tin-tungsten polymetallic orebodies.Zircon SHRIMP and LA-ICPMS U-Pb dating of the Xitian granites and40Ar-39Ar ages of muscovites from the greisenization type tungsten-tin orebodies as well as Re-Os isochron age of molybdenites from the quartz-vein type tin-tungsten ore bo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time of tectonic activity,magmatism and metallogenesis in Xitian tin-tungsten deposit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large-scale metallogeny in Nanling ore-forming province(150 Ma~160 Ma).There exist many metallogenic areas favorable for future exploration,such as contact zones of granites and limestones,NEE-or NE-trending fault zones in the granite dome,and anticlinal cores overprinted by the Yanshanian NE-trending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strata.

ore-forming structure;tin-tungsten deposit;geochronology;exploration target;Xitian,Hunan province

P613

A

1001-1552(2012)02-0217-010

2011-09-20;改回日期:2011-10-28

項目資助:國土資源部項目(201211024-01,03)、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KZCX1-YW-15-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872080,41072081)資助。

伍式崇(1967-),男,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礦產資源勘查與研究。Email:wushichong1967@163.com

猜你喜歡
成礦
歡迎訂購2022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歡迎訂購2022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淺析淶源縣大黃峪鉬礦成礦遠景
河北地質(2021年1期)2021-07-21 08:16:04
桂西沉積型鋁土礦床成礦規律及成礦模式
礦產勘查(2021年3期)2021-07-20 08:01:52
歡迎訂購2021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歡迎訂購2021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新疆寨北山銅礦成礦新認識及找礦預測
礦產勘查(2020年2期)2020-12-28 00:23:50
氧化還原作用對鈾成礦的意義——以相山西部流紋英安巖鈾礦為例
礦產勘查(2020年1期)2020-12-28 00:21:12
中非銅鈷成礦帶礦床遙感特征研究
礦產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2:08
柴達木盆地北緣鋰多金屬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潛力
礦產勘查(2020年6期)2020-12-25 02:4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九色91在线视频| a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第九页|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国产三级a|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日韩天堂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亚洲av综合网|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a级毛片免费播放|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页|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99一级毛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99这里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在线欧美一区|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第一页|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91丝袜乱伦|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操中文在线| 久久伊人操|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在线三级|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人人艹人人爽|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久久久亚洲色|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8090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69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婷婷六月|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区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天天综合网站| 国语少妇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