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張 靜 寇劉秀
中國人民解放軍68063部隊 汪紅兵

林紙一體化是當今世界造紙工業普遍采用的發展模式,由漿紙企業以多種形式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并將造林、營林、采伐、制漿、造紙與銷售結合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帶動林業和造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長期發展表明,林紙一體化是實現林業、紙業共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眾多可供選擇的林地資源中,國有林場由于具有面積大、產權關系相對單一和易于管理等特點,逐漸成為國內外漿紙企業實施林紙一體化戰略的首選。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林木的處置權和采伐權由林業部門嚴格控制,國有林場每年可以提供的原材料相對較少,一般無法滿足大中型漿紙企業對于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因此,在以漿紙企業、國有林場為主體的林紙一體化模式下,國有林場、漿紙企業要想真正實現一體化共同發展,需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1.林紙一體化發展概況。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進入了國家扶持的林紙結合階段。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20世紀90年代,國外部分大型漿紙企業開始了林紙一體化國際化發展進程。芬蘭造紙集團斯道拉恩索和芬歐匯豐、印尼金光集團等企業先后在我國建立了漿紙企業和速生豐產林基地。日本造紙行業也紛紛在巴西、智利、澳大利亞等國大規模營造速生豐產林,建立自己的林紙企業。
我國林紙一體化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過了各自為政、林辦紙、紙辦林、林紙改革試行、調整和整體推進等6個階段,并于2001年進入發展快車道。到2010年,國內新建速生豐產林基地已達到509.2萬公頃,預計到2015年可達到586.0萬公頃。
2.本文所討論項目的基本情況。本文所討論的林紙一體化項目位于中部地區,年楊木化機漿生產能力25.8萬噸,年楊木需求量約64.5 萬m3。自實施林紙一體化以來,該項目已通過置換等方式整合6家國有林場的林地使用權,分布在該省的北部、中部和南部。林地總面積為1.65萬公頃,活立木蓄積為55.6萬m3,年采伐限額為1.5 萬m3。國有林場每年通過采伐實現的林木產量僅占該項目漿紙企業林木需求總量的5.1%。
3.本文所討論項目所在區域林地資源情況。據統計,項目內國有林場所處縣域內林木面積為13.08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為11 944萬m3,分別是項目內國有林場林地面積、活立木蓄積總量的7.9 倍和21.5 倍;市域內林地面積為118.31 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為6 465 萬m3,分別是項目內國有林場林地面積、活立木蓄積總量的71.6倍和116.3倍。
林紙一體化戰略旨在通過開展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作,將林地和漿紙企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逐步解決目前國內外漿紙企業原料不足的難題,促進漿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綜合分析上述數據,項目內國有林場每年自身可以提供的原材料遠遠不能滿足漿紙企業的需求,項目可持續發展遇到瓶頸。同時,國有林場所處縣域、市域內林木資源儲備相對較大。因此,為較好地化解項目內國有林場年木材生產量不能滿足漿紙企業需求的矛盾,真正實現林紙一體化模式下漿紙企業、國有林場的共同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項目內國有林場應積極“走出去”,實施“立足自身,以點帶面”等發展戰略,加強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拓展原材料的獲取范圍和方式,以逐步提升自身林木蓄積量和提供量,實現原材料供應能力的逐步增強。
1.發揮國有林場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做好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作。在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方面,按照“分類經營、分類管理”的原則,合理劃分項目內國有林場的生態林面積和商品林面積,在全面完成生態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利用國有林場商品林林地開展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工作,確保自有林地在速生豐產林基地的核心地位。加強項目所處區域內林地資源的研究工作,適時開展租地造林、收購林地造林、委托造林、合作造林等工作,以絕對控制或相對控制等方式不斷拓寬速生豐產林基地面積。
在林木種植方面,要充分發揮國有林場長期以來積累的技術優勢,實施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科學化經營管理,將林基地經營方式由粗放式經營逐步轉為集約式經營,提升單位面積林木年產量,提高國有林場林木儲蓄量,實現其持續發展。加強林木種植技術的研究,通過外出學習調研、與科研院校合作成立重點問題攻關小組等方式,不斷引入先進技術、經驗,提升林木種植水平。
2.發揮項目自身優勢,增強國有林場在林木采伐限額度方面的調節能力。近年來,為推進林紙一體化項目的發展,國家先后頒發實施了《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關于加快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和《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文件,在林木采伐、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其中,在林木資產所有權方面,提出了“誰造誰有,合造共有”的政策,進一步明確林紙一體化項目對所造林地的所有權;在林木采伐方面,提出了原料林基地生產計劃單列、采伐限額擔保單批等政策,以便于林紙一體化項目結合生產經營需要適時、適度地調整采伐限額。為合理使用上述政策,發揮國有林場的規模效益,增強項目對內部速生豐產林基地采伐限額的調節能力,項目內可按照政策要求開展林紙一體化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工作,并依托該批復文件,以國有林場為主開展采伐限額單報單批的申報和審批工作。
3.發揮國有林場區域優勢,開展區域內原材料儲備工作。目前,中國已步入世界紙張生產、消費和進口大國行列,紙品總消費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2010年,我國生產建設用材年平均缺口在3 300萬m3以上。隨著原材料需求缺口的不斷增大,漿紙企業在原材料方面的競爭將越演越烈。為更好地控制項目所在區域內原材料的流向,取得原材料使用的優先權,該項目可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以國有林場為中心,開展區域內原材料的采購工作,建立原材料收儲和供應中心。同時,該中心建立后,由于可對項目內原材料進行集中運輸和供應,漿紙企業原材料采購成本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上述管理思路實施后,項目內國有林場的速生豐產林基地面積、原材料儲備量將大幅度增加,其原材料收購網絡也將覆蓋省內大部分區域,加之項目內國有林場整體的年采伐額度有所調整,該項目國有林場提供原材料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同時,由于各林場已通過速生豐產林基地內儲備了大量的原材料,并建立了網絡式的收購網絡,該項目在原材料上的話語權將大大增強。在今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項目可通過平抑市場價格,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利益最大化。
長期以來,國有林場由于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長期缺乏投入等原因,經濟效益較差。而上述管理模式的實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為確保上述模式的順利實施,項目內漿紙企業應給予國有林場一定程度的支持。
1.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林基地建設和原材料的收購過程中,涉及的資金成本主要包括林地和原材料的采購成本、苗木的購置成本和林木的撫育成本。上述資金在提供給國有林場后,可從其提供的原材料中進行抵扣。
2.提供一定的人力資源支持。項目內國有林場初次開展原材料的收購和儲備等工作時,由于經驗不足,往往面臨一定的風險,影響著國有林場及員工的積極性。為降低風險,幫助國有林場少走彎路,需要項目內漿紙企業提供一定的人力資源,對國有林場員工進行培訓,以提高其技術水平。
3.匹配完善的制度體系。為明確國有林場在上述發展模式實施中的職責、權限,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預期目標,該項目應聯合國有林場完善林木種植、原材料收購和儲備、原材料消防安全管理等規章制度,明確林木撫育標準、原材料收購和儲備標準等,做好消防應急演練等工作。
綜上,目前,在以漿紙企業、國有林場為主體的林紙一體化模式中,單一的由國有林場自身供應原料的方式已不能滿足漿紙企業的發展。為此,國有林場需要不斷拓寬視野,通過“走出去”,多渠道、多形式地整合內外部資源,彌補自身不足,以更好地履行原料林基地的職能,實現林紙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