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12年國際戰略形勢評析

2012-12-20 21:51:52林利民
現代國際關系 2012年12期
關鍵詞:戰略經濟

林利民

2012年國際戰略形勢主要受三個輪子驅動,第一個驅動輪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進入“峰值”狀態;第二個驅動輪是美國全球戰略調整最少在提法上經歷了從“重返亞太”、“戰略東移”到“轉身亞太”再到“戰略再平衡”的變戲法,調整的方向、內容、性質已經基本明朗,美國國家“性情”由此有變,并對2012年國際戰略形勢產生了直接影響;第三個驅動輪是世界潮流的變化,包括全球多極化、區域一體化退潮,“西化”、“民主化”退燒,第三次工業革命桅桿初露、中東地緣政治重要性下降和亞太地緣政治重要性繼續上升等。在不發生國際性突變(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出乎意料之外地大踏步推進)的條件下,世界經濟低迷很可能是一個中期、甚至長期現象;國際地緣政治結構“西降東升”的大調整不會稍有停頓;美國以戰略收縮為基調的全球戰略調整最少在奧巴馬的新四年任期將得以持續;而前述世界潮流的變化還只是地平線上隱約初露的一抹桅桿。因此,2012年國際戰略形勢很可能將是未來5-10年國際戰略形勢演變的微縮景觀。

一、世界經濟低迷進入“峰值”狀態

2012年,世界經濟仍深陷困局,在低谷徘徊。據英國《經濟學家》最新一期“經濟金融指數”綜合各方面信息得出的預測結論,2012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 -0.4%,其中希臘為 -6.8%、意大利為-2.2%、西班牙為 -1.4%、英國為 -0.1%。即使經濟表現稍好的德國,其2012年經濟增長率也僅為0.8%。歐元區之外,西方主要國家美、日及加拿大經濟雖較歐元區好一些,也是差強人意。美國2012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2.2%,日本僅為1.7%。在非西方國家,尤其是非西方主要經濟體,除印度、印尼、沙特等少數國家經濟增長率能達到差強人意的6%左右以外,其余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均在3%左右的低水平徘徊。①“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The Economist,December 8 ,2012,pp.84-85.

對于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一向被視為國際權威機構的IMF從年初開始就一路下調。2012年10月,IMF又把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7月份的3.9%下調為3.6%。①Clairs Jonds,“IMF cuts global growth forecasts”,Financial Times,October 9,2012.考慮到IMF向來有年初高估世界經濟增長率、而到年末和次年春再向下“修正”的習慣,3.6%的預測值依然嫌高。實際上,更多的國際權威經濟機構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略超過2%,不太可能達到3%。這一較悲觀的評估結論可能更符合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實際情勢。即是說,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將超過2%,不大可能超過3%。這一增長率雖然高于2008年和2009年,卻較之2011年和2010年為低。②“Theworld economy:Investors,beware”,The Economist,October 6 ,2012,pp.17-18.與此相一致,世界貿易、金融和投資活動也處于低點,世貿組織預測2012年世界貿易增長率為2.5%,較上年僅略有增長。其對2013年世界貿易增長率的預測也低于5%。③蔡依恬:“全球經濟趨緩將沖擊2012年及2013年貿易”,臺灣國際經濟研究院編:《國際經濟情勢周報》,2012年,第1764期,第93-94頁。

這一輪始自2008年的世界經濟低迷雖然不能完全排除經濟規律和經濟周期因素的影響,例如,“財政懸崖”(the fiscal cliff)之于美國,“歐債危機”、“歐元危機”、“歐洲一體化危機”之于歐洲,以及海嘯、福島核災難余波及中日釣魚島之爭升溫之于日本,④Philip Stephens,“Forget the fiscal cliff:It’s time to buy America”,Financial Times,December 7,2012;John Makin,“America beware:The fiscal cliff is higher than you think”,Financial Times,December 6,2012;“Japanese politics:Mutton dressed as lamb”,The Economist,December 8,2012.都是導致其經濟低迷不振的重要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說到底,這些因素的存在,與其說是美歐日及西方經濟不振的原因,還不如說是其結果。美歐日及西方經濟不振以至世界經濟低迷更深刻的根源應從政治領域,主要是從國際政治的高度以及世界經濟份額的長期不合理分配中探尋。近代數百年來,美歐日等西方國家憑借其著工業、科技、政治革命先鞭的“先發”優勢,長期壟斷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經濟成果,其經濟、貿易份額的世界占比長期處于不適當的高位。例如,冷戰后的10多年間,經合組織中包括美歐日在內的20多個西方國家,其總人口僅占世界總人口的約1/6,經濟產出份額和進出口貿易額卻長期占全球總份額的3/4甚至4/5的壟斷性高位,其金融貨幣優勢則更大。這不僅是不公平、不正當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因而其經濟、貿易份額方面過高的世界占比必然要經過一個適當的歷史時段,回落到適當位置??梢哉f,當前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經濟低迷、貿易不振,是迄今為止對其經濟、貿易份額世界占比依然過高進行“剛性調整”的直接結果,具有歷史必然性、正義性、正當性,因而也就具有不可抗性。這也正是冷戰結束以來經濟、金融、科技、管理等方面實力與能力極為強大的日歐美等相繼進入“失去的10年”的結構性根源。其中,日本已連續進入三個“失去的10年”、歐洲已連續進入兩個“失去的10年”、而美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也開始進入“失去的10年”。即是說,美、歐、日三家已同時進入“失去的10年”,同時在經濟困局中掙扎。⑤Max Hastings,“The west’s crisis of honest leaders”,Financial Times,August16,2011;Gideon Rachman,“America and Europe Sinking Together”,Financial Times,July 5,2011.

鑒于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的經濟、貿易份額仍占世界總份額的60%左右,其經濟競相滑入“失去的10年”,必然要拉低世界經濟、貿易增速,使世界經濟陷入低迷。也鑒于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經濟、貿易份額仍占世界總份額的60%左右,在西方國家這一份額降至合理比值以前,如降至世界經濟、貿易占比的1/3左右以前,西方國家經濟整體走出頹勢的可能性不大。正是基于以上一而二、二而一的原因,當前的世界經濟、貿易低迷將是一種中長期現象,有可能持續到2020年甚至2020年以后。

從根本上說,當前的國際經濟、貿易低迷本身就是一種國際政治現象而不是單純的經濟現象,很難依賴經濟學家用教科書中的經濟學邏輯和經濟周期律等加以解釋。美國的全球收縮,歐亞邊緣地帶、尤其是歐洲出現亂局,多極化、區域一體化以及“西化”、“民主化”浪潮同時退潮,都可以從這一輪世界經濟、貿易長期低迷及其后果中找到深層次根源。

二、美國全球戰略調整基本明朗

2012年,影響國際安全形勢及其發展趨勢的第二個驅動輪、也是最直接的驅動輪是美國打著“重返亞太”或說“戰略東移”旗號而著手推行的全球戰略收縮活動。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表《美國的太平洋世紀》一文為標志,美國開始全面推進其醞釀已久的戰略東移活動。①Hillary Clinton,“America’s Pacific Century”,Foreign Policy,November,2011,pp.58 -63.由于美國對其“重返亞太”、“戰略東移”活動的戰略用心遮遮掩掩,極不“透明”,也由于國際社會懾于美國“單極”霸權的威勢,習慣于按“出狠招”、“稱霸全球”的邏輯分析、理解冷戰后美國任何一項重大戰略調整活動,國際上因而一時間對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本質難以辨析,談之色變。國際社會有不少人,包括中國戰略界和民間以及網絡世界,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東移”是一種“進攻性戰略活動”,是為了阻止中國崛起,因而預示著中美關系必然走向新的緊張,甚至認為亞太及世界有可能走進分別以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為對立主體的“新冷戰”,中國所面臨的地區安全環境尤其“存在著惡化的風險”,②劉建華:“中美‘亞冷戰’:特征、成因及中國的應對”,《現代國際關系》,2012年,第11期,第36-38頁;朱鋒:“奧巴馬政府‘轉身亞洲’戰略與中美關系”,《現代國際關系》,2012年,第4期,第7頁。而美國也確實走出了幾步看似有一定攻擊性的“狠棋”。美新任國防部長帕內塔2012年6月借出席香格里拉年會之機發表談話,刻意宣布美要特別加強在亞太的軍事力量,包括派海軍陸戰隊進駐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宣布向新加坡派駐瀕海戰斗艦、加強關島基地以及在2020年要把美海軍實力配置從目前太平洋和大西洋“大體上各占50%調整為60%比40%”,屆時美將在太平洋地區部署“6艘航空母艦以及海軍的大部分巡洋艦、驅逐艦、瀕海戰斗艦和大部分潛艇”。這似乎印證了美“戰略東移”本質的“遏制中國說”。③U.S.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ce,“Panetta on New U.S.Defence Strategy,Asia - Pacific Policy”,Washington File,June 4,2012,pp.19 - 21;Lionel Barber,“In Search of New Metternich for the Pacific Century”,Financial Times,November 19/November 20,2012;James Blitz,etc.,“Asia Defence Spending on Course to Pass That of Crisis-hit Europe”,Financial Times,March 8,2012;Geoff Dyer,“A Less Pacific Ocean”,Financial Times,February 13,2012.

2012年以來,美國幾經調整,其“重返亞太”、“戰略東移”在提法上先后經歷了“轉身亞太”(Pivot to Asia)、“戰略再平衡”(Resetting the Balance)的演變,如今已定格在“戰略再平衡”概念上。

美國“重返亞太”、“轉身亞太”或者說“戰略東移”、“戰略再平衡”的戰略本質究竟是什么?國際社會及中國戰略界也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中國戰略界對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認識最敏感。戰略界最初有人認為美“戰略東移”是應對中國崛起;繼而認為美“戰略東移”是“以攻為守”,是政治大于軍事,形式多于內容,言辭多于行動?,F在美國“戰略東移”活動經過一年多的演變,其底牌與戰略本質已經基本明朗。大體可以認為,已經貼上“戰略再平衡”標簽的美國“戰略東移”活動,是美在全球搞“戰略收縮”的煙幕彈、代用語。美“戰略東移”的戰略本質是從全球收縮戰線,大體類似于1956年英國“從蘇伊士以東撤退”和尼克松1969年上臺后搞“換肩”戰略,其收縮規模與深度則介于后二者之間。

美國當前以“戰略再平衡”為旗號的戰略收縮有兩大要點:其一,就國際與國內兩個大局而言,美國將把戰略重點轉向國內,尤其是將集中力量重振美國經濟、貿易,以及重振其制造業與國際競爭力,盡可能減少國際“責任”;其二,在國際事務中,美國將在世界其他地區收縮,尤其是從大中東和歐洲收縮,集中經營亞太,并圍繞亞太及中國已基本崛起的事實,在亞太重新布局。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在亞太重新布局并不等于其在亞太各種投入、尤其是軍事投入在量的方面就一定會“絕對增加”。換言之,美在全球搞戰略收縮并不必然等于美一定要在亞太搞“戰略擴張”。例如,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雖然宣稱美2020年將使美駐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空力量對比由目前“大體上各占50%調整為60%比40%”,但他沒有說明屆時美海空力量的絕對數量究竟是多少。如果美??樟α靠倲档?020年有明顯減少,則可能表明美駐亞太的??樟α坎粫忻黠@增加,甚至還有可能減少。事實上,奧巴馬政府已決定“未來10年”美國防開支將減少4500億美元以上,大體相當于在現有開支水平上每年減少8%,④David W.Barno,Nora Bensahel and Travis Sharp,“Pivot but Hedge:A strategy for Pivoting to Asia While Hedting in the Middle East”,Orbis,Spring,2012,p.163.屆時美??哲娫跀盗可蠒幸欢~度的裁減。美國卡托研究所(the Cato Institute)有專家估算美裁減軍費開支對其??樟α康挠绊?,認為美裁減軍費開支后其海軍主要艦艇有可能由目前的313艘裁減至大約240艘,其中潛艇到2020年可能裁減至40艘、航母戰斗群甚至可能只保留5個。①Benjamin H.Fried man and Justin Logan,“Why the Military Budget Is‘Foolish and Sustainable’”,Orbis,Spring 2012,p.186.卡托研究所固然比較保守,這一分析結論或許是夸大其詞,反映美國軍方存在反對奧巴馬政府裁減軍費的訴求,但也不完全是無中生有。在一定程度上,卡托研究所專家的分析確實說明未來10年美海空力量在數量上有可能明顯減少。

美國以全球戰略收縮為實質的“戰略再平衡”將如何影響中美關系,不但取決于美“戰略再平衡”本身及其演變,也取決于中國對美“戰略再平衡”如何反應。在中國繼續堅持中美合作原則,堅持十八大提出的“三要三不要”——即“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②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46-47頁?!瓌t,以及在美繼續搞全球戰略收縮和“戰略再平衡”并愿意走“中美合作”路線的條件下,未來5-10年中美兩國在經貿、文化、科技、政治、安全以及戰略等各領域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中美關系朝“合作范式”推進的空間依然很大。當然,如果中美雙方有一方判斷失誤或雙方都判斷失誤,中美關系走向新的緊張甚至對抗的可能性也是不能排除的。③Christopher Layer,“The Global Power Shift from West to East”,The National Interest,May/June 2012,pp.28 -29.

三、國際亂局在歐亞大陸南緣肆虐

2012年,主要受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及其前景不佳以及受美國搞全球戰略收縮、前一年“阿拉伯之春”余波的影響,世界亂象增多,并呈現出冷戰結束20多年來不曾有過的若干新特點,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國際亂象從非西方向西方拓展,一向被認為是世界“穩定島”的西方世界,如歐洲也出現混亂。在地緣上,則表現為國際亂象由大中東地區向東、向西延伸。歐亞大陸南緣的瀕海帶和陸海結合部,從朝鮮半島、中日之間的東海,經中、越、菲等國之間的南海,往西穿過印度洋,跨越中東地區再到地中海西岸、北岸,包括希臘半島、亞平寧半島、比利牛斯半島直至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都出現冷戰結束以來未曾有過的亂局。歐亞瀕海帶亂局并主要集中于三大區域,一是東亞瀕海帶,二是印度洋與地中海之間的中東地區,三是地中海沿岸的歐洲。

在東亞瀕海帶,亂局主要表現為相關國家積聚數十年的領土、領海糾紛一窩蜂地浮出水面,并與歷史積怨形成共振。繼2011年中越之間南海問題升溫后,2012年,日韓竹島(獨島)之爭、中菲南海黃巖島之爭以及中日釣魚島之爭均大幅升溫,并嚴重損害了相關國家的經濟與安全利益,導致亞太安全形勢出現緊張局面,擦槍走火的危險性明顯增大。④Muer Dickie and Simon Mundy,“A Relationship on the Rocks”,Financial Times,October 16,2012;“Could Asia really go to war over these?”The Economist,September 22 ,2012,pp.11 -12.年末韓國“羅老號”發射失敗及朝鮮“光明星”衛星發射成功形成對照,朝鮮半島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大,又進一步加劇了亞太緊張局面。不僅如此,日俄北方四島之爭,中印邊界爭端以及印巴邊界爭端也暗潮涌動。此一輪東亞瀕海帶相關國家間領土、領海爭端升溫的直接背景是中國崛起加速以及美國來勢洶涌的“戰略東移”活動的刺激。⑤Robert S.Ross,“The Problem with the Pivot:Obama’s New Asia Policy Is Unnecessary and Counterdution”,Foreign Policy,Novermber/December 2012,pp.79 -81.未來一個相當長的時段,盡管繼續推進經濟與政治合作、促進現代化建設依然是東亞國家的主要目標,但由于中國崛起將繼續加速,美國在全球收縮的同時卻在刻意渲染“戰略東移”,東亞瀕海帶的相關領土、領海糾紛在此背景下還有可能呈間歇性升溫狀態,不時形成國際熱點,并損害相關國家的經濟、政治互信和東亞一體化進程。東亞瀕海帶因領土、領海爭端而擦槍走火,加劇軍備競賽甚至導致局部戰爭的危險性尤其不能低估。⑥Ben Mclannahan and Geoff Dyer,“Panetta Urges Restraintover Islands Dispute”,F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8,2012.

在大中東地區,動蕩較之以往出現了新的特點。埃及和突尼斯、利比亞、也門等國亂局有增無已;敘利亞內戰愈演愈烈,有可能引發中東政權更替的新一輪“多米諾骨牌”效應;⑦Gideon Rachman,“The perilous drift towards intervention in Syria”,Financial Times,December 4,2012;“Syria’s Crisis:Bashar bashed”,The Economist,December 1,2012,p.51.以巴緊張關系一觸即發,以色列在使用武力方面躍躍欲試;①Jeremy Binnie,“Israelistrikes look to neutralize Hamas’heavy rocket fire”,Jane’s DefenceWeekly,November 21,2012,p.19.而伊朗搞核開發以及以色列或美以聯合打擊伊朗的警鐘也不時敲響。②Bill Sweetman and David Eshel,“Dangerous Games”,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October22,2012,pp.48 -50;Bill Sweetman,“The Unlovable Bomb:Is the World Edging Closer to Nuclear War?”Aviation Week and Space Technology,October 22,2012,p.48.大中東地區歷來被認為是世界地緣政治“黑洞”,存在多種復雜矛盾,包括伊斯蘭國家與西方國家的集體矛盾,伊斯蘭傳統與現代化的矛盾,以及巴以矛盾、阿以矛盾,伊斯蘭教內部的教派矛盾,阿拉伯國家不同國家集團的矛盾,地區強國如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等爭奪地區領導權的矛盾,等等。冷戰后因美國強力介入中東事務,這些矛盾或被壓制、或者轉移。在美國下決心從大中東地區收縮、撤退以及世界經濟低迷、世界油氣供應中心逐步從大中東地區向西半球轉移的大背景下,這些被壓制的矛盾正處于可能復發、激化的十字路口,有可能導致大中東長期動蕩,甚至導致大中東地區出現政治上的“碎片化”現象,恐怖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民族分離主義等有可能在中東重新發酵。未來5-10年,中東地區發生地區戰爭,如以色列為維護“絕對安全”而主動出擊的戰爭(包括打巴勒斯坦、打伊朗)、地區強國爭奪區域主導權的戰爭、領土和水資源爭奪戰爭的可能性增大;導致政權更替的內部政治、社會運動也可能持續不斷。

在歐洲,金融危機、經濟停滯、一體化動力的衰減,正在激活歐洲各國間及各國內部的利益爭端和民族、種族沖突。事實上,2012年,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歐洲核心國家都出現了民族分離主義運動上揚的苗頭,以否定歐洲一體化進程和歐元為指向的國家主義也在抬頭。英國退出歐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英國一旦開了頭,就可能引發撕裂歐盟的一系列“多米諾效應”。③Jonathan Powell,“Out of Europe,Britain would be a weak tax haven”,Financial Times,December 12,2012;Benedict Brogan and RobertWinnet,t“We want our country back from Europe”,The Daily Telegraph,December 8,2012;“Making the break”,The Economist,December 8 ,2012,pp.24 -28.總之,歐洲一體化正出現停滯甚至后退趨勢,很可能出現“歐洲一體化怎么搞起來就怎么原路退回去”的困難局面,歐洲由此有可能從世界“超穩定”地區轉化為世界上新的動蕩區之一,出現重大地緣政治裂變。

四、多極化區域化退潮,國際格局有變

世界經濟低迷和美國從全球收縮并沒有阻擋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政治權力從西方向東方、從歐洲-大西洋地區向亞洲-太平洋地區轉移的歷史進程,甚至也沒有能夠延緩、遲滯這一進程的速度。盡管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有可能不超過3%,但是非西方國家、尤其是非西方新興大國,其經濟增速仍高于西方國家3-5個百分點甚至更高。例如,歐元區2012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為-0.4%,而非西方的印度2012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仍可保持5.8%、印尼可保持6.3%、中國則為7.7%。④“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The Economist,December 8 ,2012,pp.84-85.其結果是,西方的國際權勢繼續消減,而非西方國家、尤其是亞太國際權勢繼續穩步增長。從國際格局變化的視角看,一方面是中國、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非西方新興強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是日本以及歐洲的英德法意等國越來越失去大國雄心、意志,加速向中等強國身份過渡。歐洲的德法英等國之間尤其齟齬增多,開始淡化歐洲身份,越來越自行其是。凡此種種,必然要對歷時數十年的世界多極化進程和區域一體化進程產生消極影響。

考察國際關系史,世界多極化進程并不是一個從來就有的概念,也不是一個必然與大國體系相聯系的概念,比如,維也納時代和凡爾賽時代的人們就不用多極化概念來描述當時的大國體系和國際格局。“多極化”作為一個國際政治術語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是對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實力超強并壟斷著國際政治權力的一種政治反應與反彈。冷戰后多極化概念繼續盛行則是國際社會對美國單極霸權的反應與反彈。換言之,沒有單極霸權和兩極格局,就不會有“多極化”概念和多極化?,F在不但兩極格局已經解體,美國也著手從全球收縮,其單極霸權似已走到了歷史盡頭,多極化也就有可能行將結束其歷史使命。這也是為什么從2011年以來,國際國內媒體以及戰略界、學界不再像以往那樣言必談單極、多極的基本原因。今后的世界,大國和大國體系還會繼續存在。在力量配置上,今后5-10年的大國體系將朝中美兩個重量級大國外加一大批(最少10個以上)中等強國并存的格局過渡,這些中等強國將包括日韓英法德俄以及新興的巴西、印度、印尼、尼日利亞、土耳其、南非、墨西哥等。未來大國格局在中等強國數量增多、大國圈子變化的同時,大國國際影響力——包括號召力和控制力——也會下降。這樣一種大國格局既非單極、兩極、多極可以解釋,當然也非G0可以解釋。

快速發展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始于二戰后,其基本動力源是中小國家要在大國林立、弱肉強食的世界通過聯合而實現自保自強,爭取一席之地。簡言之,區域一體化是中小國家對以單極、兩極或多極為形式的大國政治在政治與戰略上的反應。如果沒有大國壓力,尤其是單極、兩極體制造成的安全及經濟、科技競爭方面的壓迫感,中小國家就沒有理由、也不會產生原動力讓渡其最可寶貴的國家主權,而去追求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區域一體化。現在單極、兩極格局解體,多極化退潮,大國國際影響力、控制力下降,而區域一體化進入到最難向前推進的爬坡期。同時,一個日益全球化,日益按“比較優勢”使大中小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合理分工,日益“去殖民化戰爭”、“去帝國主義戰爭”甚至“去武力”的世界,越來越使小國有可能在大國林立的世界相對自由自在地生存競爭,自主實現自己的國家利益,全球范圍內最初以中小國家通過走區域化之路來增強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的區域一體化“運動”的原動力由此頓失,區域一體化進程也必然要減速甚至停滯。

以歐洲一體化進程為例。戰后歐洲之所以成為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的先鋒,主要原因除兩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戰爭破壞及由此造成的心理創傷外,也是基于強大的蘇聯威脅其戰略安全;而美國經濟、貿易、科技、投資和國際權勢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也使歐洲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競爭壓力;歷史形成的大國情結則使歐洲幻想在“兩超”并立的世界找到一席大國之地。簡言之,戰后歐洲國家之所以摒棄延續數百年的“零和”游戲,大幅讓渡其經過幾個世紀你死我活的“國家間決斗”換來的主權,推進歐洲一體化,不是基于歐洲人“高尚”、“愛和平”或真的具有“后現代思維”,而是歐洲人迫于兩極政治的強大安全競爭和經濟、科技競爭壓力。現在蘇聯解體了,其繼承國俄羅斯不但未能恢復前蘇聯的實力與國際地位,反而開始向“中等強國”地位滑落,美國則在搞全球收縮,再加上一體化在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方面藥不對癥,歐洲不少國家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明顯抬頭,歐元和歐洲一體化進程陷入困境、“歐元區危機論”四處蔓延也就在情理之中。①Wolfgang Munchau,“Why we won’t solve the eurozone crisis for 20 years”,Financial Times,July 9,2012.同理,東亞國家2012年領土、領海爭端急劇升溫,也不是孤立現象,它也與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對相關國家的吸引力下降相關。

未來5-10年,隨著美國及西方國際權勢的進一步下滑、非西方國家及亞太國際權勢的相應上揚,多極化和大國政治不斷退潮,國際政治與國家間關系將更趨于民主化、多元化、多樣化,全球化進程則會在撤除區域一體化的“籬笆”后進一步向前推進。由此,中小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將有更大的自主活動空間,以中小國家通過區域聯合對抗大國權力政治、防止國際社會“大魚吃小魚”為導向的區域一體化進程極有可能陷入全面停滯甚至倒退。在這方面,曾經率先進行區域一體化嘗試的歐洲國家有可能再次成為“領頭羊”,即帶頭拆除經營多年的、妨礙全球化進程的歐洲一體化,并引起全球各區域跟進。在此過程中,英國有可能成為“領頭羊”中的“頭羊”,其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立場是“進”還是“退”,已經成為分析歐洲一體化前景的重要觀察點。即是說,目前英國對歐盟、歐元、“歐債危機”的政策選擇,不但直接關系到歐洲一體化前景,也關系到戰后以來一度在世界范圍內快速推進的區域一體化浪潮的前景。

五、國際地緣政治競爭呈現新特點

世界經濟低迷、美國搞全球戰略收縮以及多極化、區域一體化退潮等新因素對國際地緣政治競爭影響極大,并使之呈現出不少新的特點。

第一,美國及西方在全球及世界各大區域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繼續下降,而非西方國家的影響力則繼續相對上升,這使得傳統上不屬于西方的國家和地區獲得相對自主發展和獨立參與國際事務以及處理自己事務的機遇。例如,2012年的非洲、拉美、南亞、中亞、東亞甚至中東地區,都獲得了更多的相對自主權,美國及西方對這些地區事務的干涉動力、能力、意志及干涉投入都明顯減弱。這除了美國及西方實力下降因素影響以外,更是由于技術擴散削弱了大國的控制力、增強了中小國家的抗爭力。大國干涉其他國家事務的費效比發生變化、更加得不償失。一個突出的例子是敘利亞政府雖然四面楚歌,卻能在美國及西方的敵視中支撐到現在。美國及西方鑒于以往打伊拉克、打利比亞的教訓,面對敘利亞亂局和一個可能“一推就倒”的非西方政權,雖然亟欲推倒而快之,卻又不得不極力克制住“全面干涉”的誘惑,采取了冷戰后20多年來面對非西方國家亂局未曾采取過的“半觀望”、“半干涉”狀態。①James Dobbins,“The westmust intervene to tinish the Assad regime”,Financial Times,December 8/December 9,2012.

第二,區域強國的地區影響力普遍上升,對地區穩定的影響產生了新的不確定性。在中東,土耳其的影響力明顯上升,其對解決敘利亞問題的積極姿態、甚至敢于攔截俄羅斯與敘利亞航線上的班機都凸顯了這一變化。與此同時,伊朗在與美國的較量中也擴大了地區影響力。在南美,墨西哥和巴西的實力與影響力都在穩步上升,其中墨西哥被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譽為新興國家的增長新星。該刊為追捧墨西哥經濟表現甚至出了一期“特別報告”。②“The rise of Mexico”,The Economist,November 24 ,2012,p.14;“Special Report:Mexico”,The Economist,November 24,2012,pp.3 -16.巴西經濟也表現良好。在南亞,印、巴兩國相比,印度優勢進一步增大,力量對比的天平明顯向印度傾斜。而在歐洲,德國權勢大幅增加,在應對希臘危機和歐債危機過程中,德國明顯居于主導地位。這種區域大國權勢的上升,有可能成為地區穩定的積極因素。但如果地區大國過于張揚,也可能引起地區不穩定。如土耳其攔截往來于俄-敘之間的民航飛機,就有一定的冒險性;德國在歐洲權勢的過快上升,有可能引起英法和東歐國家離心離德;印度權勢的過于上揚則可能滋長其地區野心,并使巴基斯坦戰略上難以安心。

第三,國際地緣政治“黑洞”和“斷層線”移向從東北亞經南海、印度洋、中東地峽、地中海西岸、北岸的歐亞大陸南緣,意味著北半球將成為多事帶,這是冷戰結束以來未曾有的變局。由于歐洲向來是冷戰后世界的“超穩定”地區和世界最大經濟、貿易區,中東依然是世界油氣資源的主要供應區,東亞是世界經濟、貿易增長中心,這條新的地緣政治“斷層線”的出現,對未來國際穩定的消極影響究竟有多大,需要戰略界予以特別關注。

第四,亞太繼續向世界地緣政治中心區的新地位過渡,其2012年經濟、貿易增長率仍明顯高于世界其他區域,尤其高于歐洲、北美。據IMF數據,2012年亞太經濟可望保持5.3%的增速,比西方發達國家高出4個百分點,比世界平均增速也高出約2個百分點。③臺灣經濟研究院編:《國際經濟情勢周報》,2012年,第1766期,第16頁。亞太在全球的經濟、貿易份額也繼續上揚。有人估算,到2015年,東亞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集團”,其貿易額將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元區貿易額之和。④David W.Barno,Nora Bensahel and Travis Sharp,“Pivot but Hedge:A Strategy for Pivoting to Asia While Hedting in the Middle East”,Orbis,Spring,2012,p.160.正是亞太經濟、貿易份額和實力的快速上揚及其前景導致亞太地緣政治競爭暗潮涌動,相關力量競相搶位,安全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大。這也是2012年亞太地區相關國家領土、領海爭端持續升溫的基本背景原因之一。圍繞2012年急劇升溫的亞太領土、領海爭端尤其深刻反映了中國與亞太同步崛起正在引起亞太及全球深層次地緣政治競爭。

目前亞太明顯出現三支力量的地緣政治互動。一支是中國,一支是美國,一支是與中國存在直接領土、領海爭端的國家以及對中國崛起懷有一定疑慮的亞太中小國家。亞太其余國家則視議題及條件在三者之間選擇立場。目前,亞太這三支力量的地緣政治競爭突出了兩種互動情勢:第一種情勢是美國與中國爭奪對亞太中小國家的影響力;第二種情勢是一些亞太中小國家與中國競相影響美國的立場,爭取美國支持。如果中國在這兩種地緣政治互動中失利,亞太就可能出現美國與一些中小國家合力制約中國崛起的戰略態勢,進而導致亞太領土、領海爭端繼續升溫,軍備競賽加劇,也將導致區域合作和經濟發展“卡殼”以及其他地緣政治緊張。在這種情況下,不但美國全球收縮及重振經濟的戰略難以執行、亞太繁榮與穩定受影響,中國的崛起進程也有可能出現新障礙。

結語:中國如何應對三大戰略挑戰

2012年國際戰略形勢演變的基本特點折射出未來5-10年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將面臨三大戰略性挑戰:其中第一大戰略性挑戰涉及經濟發展和中國經濟的全面崛起;第二大戰略性挑戰涉及中國的地緣政治安全;第三大戰略性挑戰涉及中美戰略與安全關系。這三大挑戰密切關聯、相互滲透,需要中國依據十八大提出的“三要三不要”原則,從大戰略高度采取措施綜合應對。

首先,中國在未來5-10年仍應堅持經濟發展優先、堅持“咬住發展不放松”,厚植經濟、科技實力和綜合實力。未來5-10年世界經濟、貿易增長較長時段的低迷狀態確實增加了中國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速的困難,這是對中國不利的方面。但在另一方面,世界經濟長期低迷、尤其是美歐日經濟增長率較長時期難以高于2%,可使中國在經濟、貿易增長率低于過去30年平均增長率的情形下,繼續保持較之于美歐日較高的發展速度差,例如繼續相差四五個百分點。即是說,未來5-10年即使中國經濟增速低于8%、甚至低于7%,中國仍能持續“趕超”、持續擴大中國在世界經濟、貿易總額中的占比,持續提升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的相對實力。大體到2020年左右,中國經濟、貿易總量超過美國而躍居世界第一應無懸念。針對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的新情況,中國在經濟發展思路上一是要在力保西方市場的同時,下大力氣加強在經濟增速相對較快的非西方新興市場國家的布局,包括加強在非洲、拉美等國家的經濟、貿易、投資活動,“積少為多”、“積小勝為大勝”;二是密切關注“世界油氣中心西移”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等新動向,積極應對能源資源問題挑戰和新科技、新生產及生活模式形成的新挑戰;①關于“世界油氣中心西移”,可參閱Amy Myers Jaffe,“The Americas,Not the Middle East,Will Be the World Capital of Energy”,Foreign Policy, September/October, 2011; “Shale Gas Fracking Great”,The Economist,June 2,2012,p.18;“Shale of the Century”,The Economist,June 2,2012,pp.65 -67;Paul D.Miller,“The Fading Arab Oil Empire”,The National Interest,July/August 2012,etc.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可參閱[美]杰里夫·里夫金著,張體偉等譯:《第三次工業革命》,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Economist,April 21 ,2012,p.11;“Special Report:Manufacturing and Innovation”,The Economist,April 21 ,2012,pp.2-12.三是在設法保障經濟增長率在7% -8%的區間運行、不停止“趕超”的同時,利用“間歇期”,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時期和中國經濟增速相對較低時期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模式,以利于可持續發展。

其次,在地緣政治方面,繼續堅持以亞太為基石,繼續積極打造有利于中國和平崛起的周邊戰略依托帶,并在此基礎上繼續鞏固、拓展與西方及非西方新興國家的關系,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當前國際動蕩帶在歐亞大陸瀕海帶肆虐對中國構成的地緣戰略挑戰不容低估。在這一瀕海帶的三個動蕩區中,東亞是中國周邊依托帶的核心,中東依然是中國進口原油的主要來源地,而歐元區國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如果這三個地區動蕩不止、甚至出現動蕩加劇、擴展的情況,中國的經貿、能源及地緣政治利益都將受嚴重損害。中國應下大力氣幫助促進這三個地區實現穩定。而按輕重緩急順序,在美搞“戰略東移”的背景下促進東亞穩定應置于最優先位置;其次是準備在美國從大中東全部或大部撤出的情況下努力促進中東穩定。為此,在東亞,當前要務是如何促進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以及東亞瀕海國家如何從發展大局著眼,理順解決相關領土、領海爭端問題的思路。如果目前一時找不到最終解決辦法,相關國家就應繼續倡導“擱置爭議”原則,務必避免相關領土、領海爭端再度激化,以至于損害相關國家的和平發展利益和東亞合作氛圍。在大中東地區,當前要務是力促敘利亞問題及以巴沖突、伊朗核問題“軟著陸”,尤其要與國際社會一道力阻敘利亞動蕩向中東其他國家擴散、力阻以色列動輒使用武力。同時,也要力促美國不要放棄在大中東的國際“責任”,不要在“全面卷入”和“全面撤出”之間大起大落,從而造成中東不穩定。在歐洲,則要謹防歐洲國家因經濟低迷、一體化進程受挫而轉向“關門主義”。

第三,未來5-10年,有三個不能不特別予以強調的重要背景將對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其一,未來5-10年是中國在經濟、貿易及在亞太的影響“趕超”美國的“決賽”階段。國際上雖然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和評估結論,但主流意見大體認為到2020年左右,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體,屆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將在18萬億-20萬億美元之間,而中國的經濟總量則將在20萬億美元以上。①關于中國經濟總量超美時間表,近年國際上存在現時說、2017年說、2020年說等多種說法,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日前發表的“2030年全球大趨勢評估報告”則明確提出2030年說。See Thom Shanker,“U.S.predicts China will be top economy by 2030”,International Herald,December 11,2012.其二,美國“戰略東移”或說“戰略再平衡”進入全面落實階段并開始對亞太及全球地緣政治形勢產生直接影響。其三,亞太繼續成長為世界經濟、政治中心,世界各主要力量,包括俄、加、一些歐洲大國以及美國等,將在地緣戰略方面更加聚焦亞太,各主要力量在亞太的互動將對世界格局產生根本性影響。以上三大背景決定了未來5-10年中美關系如何發展變化對中美兩國、對亞太以至于對世界,都將較以往更加成為重中之重、更加命運攸關。中國必須較之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要把中美關系視為重中之重。如果認為中國經濟、貿易總量即將、或已經超過美國就沾沾自喜甚至輕視美國和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中國就要犯根本性的戰略性錯誤。

在具體處理中美關系過程中,中國要按“合作范式”解決中美關系中的敏感問題,尤其要注意如下幾個關鍵點。一是對美“戰略東移”或說“戰略再平衡”要有冷靜客觀評估,既不可熟視無睹,更不要反應過度。美國搞“戰略東移”是基于亞太正在成長為世界經濟、貿易中心區及美國在亞太利益不斷上升的事實。早在2010年,美國對亞太商品出口額已占其海外貨物出口的61%、農產品出口的72%。②David W.Barno,Nora Bensahel and Travis Sharp,“Pivot but Hedge:A strategy for Pivoting to Asia While Hedting in the Middle East”,Orbis,Spring 2012,p.160.今后美國對亞太的出口占比還會繼續上升。而在進口方面,亞太更取代歐洲成為美國海外最主要的進口來源。因此之故,美國大幅提升亞太在其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也就在情理之中。也因此之故,輕易地把美國“戰略東移”與遏制中國崛起劃等號就不能被認為是明智和理性的判斷。美國“戰略東移”在多大程度上“劍指中國”以及投入多大力量應對中國崛起,不但取決于美國既定戰略,更取決于中國如何反應。如果中國反應不當,美國“戰略東移”活動就真的有可能發生質變,從防止被從亞太“擠出去”③Joseph s.Nye,Jr.,“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wer”,F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10,p.3.轉化為全面遏制中國崛起。

二是在亞太不搞“關門主義”。在中國、美國、亞太鄰國三角關系中,中國既不搞“聯美制鄰”,更要避免“聯鄰制美”。中美在促進亞太繁榮、穩定、安全方面存在利益交匯點,因而要各有分工、各負其責、相互默契。但中國在處理與相關亞太鄰國的領土、領海爭端時,要力爭美國中立,謹防美國插手干涉。

三是要繼續推進中美經貿、投資及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關系。由于“頁巖氣革命”和“第三次工業革命”均以美國為發源地,美國在這兩方面都已取得初步成功。中國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從中尋找推進中美經貿、投資合作關系的新契機。

四是克制住戰略誘惑,不利用美國的全球收縮占便宜,搞“乘虛而入”,而是按平常心態、正常步伐在美國預定“撤退”的區域從事常態經貿、投資活動。在軍備建設方面,中國尤其要抵擋軍事力量建設上“趕超”美國的誘惑。即使中國經濟總量在2020年超過美國之后,中國也絕對不要追求美國那種全能的全球進攻性軍事大國地位。中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段,都不應、也不能謀求在軍費開支和軍備建設上“超美”。

當然,在按“合作范式”處理中美關系中的敏感問題時,也不能放棄合理、必要的斗爭。例如,未來5-10年,對于美在中國沿海地區抵近中國海岸線搞“??諅刹臁被顒蛹袄^續擴大對臺售武,繼續加強其亞太軍事同盟體系,利用TPP平臺分化亞太國家并制約中國,奉行以鄰為壑的金融貨幣政策,以及炒作西藏、新疆人權問題等,仍必須進行堅決斗爭。○

猜你喜歡
戰略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戰略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三步走戰略搞定閱讀理解
戰略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擴大開放是長期戰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亚洲熟女偷拍| 日韩欧美91|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高清|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h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婷五月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伦视频|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九九久久99精品| 国产第一页亚洲|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网站免费|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色视频国产|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91九色视频网| 综合色88|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一级|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91麻豆视频|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91麻豆视频|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jizz国产视频|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八区|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高清视频一区|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婷婷六月天激情| 国产黑丝一区|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呦女精品网站|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韩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