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文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
從“梅普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結構
王秋文
2011—2012年俄羅斯政壇最大的熱點,就是“梅普組合”的“王車易位”。這是梅普早在4年前的約定,只是現在公之于眾而已。“梅普組合”的形成和出現是當代俄羅斯政治結構的特有現象。“梅普組合”曾被高度評價,也曾受到質疑,2011年更高調表達“普梅易位”,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俄羅斯轉型政治結構的顯著特點。
1.“梅普組合”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礎上,在2008年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特殊的政治結構
在俄羅斯社會轉型中,政治民主的基本形式初步形成。根據憲法:總統任期4年,連任不得超過2期。因此,在2008年第2個總統任期結束時,普京不可能再繼續連任總統。普京的政治理想是:“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可以說其重振俄羅斯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普京親自挑選了年輕的接班人梅德韋杰夫參加新一屆總統競選,結果,梅德韋杰夫以70.28%的高得票率當選,而普京則屈尊出任政府總理。2008年的俄羅斯政壇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梅普組合”的政治結構:由年輕的總統和主政的總理組成,從而開始了“梅普組合”執政時期。
顯而易見,在“梅普組合”中普京占主導地位,他依然是俄羅斯的政治領袖。不過在形式上普京做到了遵守憲法規定,不再繼續謀求連任。這體現了當代俄羅斯對政治民主的基本遵守和追求,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
2.“梅普組合”成績顯著,組合結構被認為是有效的政治機制,也是俄羅斯轉型政治民主的成就
梅德韋杰夫上臺后提出了司法改革、反腐敗和社會經濟現代化以及4個“И”計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2009年梅德韋杰夫在其國情咨文中提出推行“建立在民主價值和機制基礎之上的全面現代化”。其“現代化”構想被認為是啟動俄羅斯的“體制性變革”的新戰略。英國《獨立報》評價:梅德韋杰夫承諾開創俄羅斯民主新時代。“全面現代化”戰略意在顯示梅德韋杰夫在“梅普組合”中的總統地位。
但始料未及的是,2008年底全球經濟危機迅速波及了俄羅斯,面對危機,梅德韋杰夫作為總統提出的改革構想退居次要位置,而普京作為政府總理負責的解決危機的問題躍居主要位置,危機形勢下實際權力轉向新總統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了,總理的經濟職能更加凸顯,梅普攜手應對危機。
在總統支持下,普京政府實施了有效的反危機計劃,使危機產生的社會后果遠小于1991年的動蕩或1998年的崩潰。國際社會對業已形成的“梅普組合”的政治結構在克服危機的實踐中體現出的高效工作能力表示認同,“梅普組合”的政治結構被認為是有效的政治機制,這也是俄羅斯轉型政治民主的成就。
1.“梅普組合”政治結構具有相對穩定性,這一方面是由于組合從基礎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轉型政治民主的局限性和復雜性所決定的
“梅普組合”從形成之時,就不是一種平等的政治結構,而是以普京為主導的政治結構。正如俄著名政論家尼古拉·彼得羅夫評價“梅普組合”的運行和穩定性時所表示的,“只要普京需要,他在梅普組合中永遠占主導”。因此,“梅普組合”從形成之初就被質疑。雷日科夫當時就表示,很難估量梅德韋杰夫的政治前途。90%的杠桿攥在普京手里,這使梅德韋杰夫處境模糊,他好像是主要人物,可最有影響的卻是普京。而且如果2012年以后普京準備回到克里姆林宮,梅德韋杰夫怎么辦?
梅普的高支持率是“梅普組合”政治上相對穩定的唯一基礎。相對穩定的“梅普組合”不是政治制度本身,而是“梅普組合”搭檔者的個人魅力,因此,“梅普組合”的政治結構是一種人格魅力的政治體制,其內部關系和諧的基礎是不平等,一旦尋求平等,“梅普組合”的組合關系就會出現危機,這是普京的政治地位和俄羅斯政治發展的現實狀況決定的。
2.“梅普組合”在治國策略上的差異為俄羅斯政治民主的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模式選擇
梅普雖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在治國策略上仍有許多不同之處。如果說普京是俄羅斯的民族領袖,那么梅德韋杰夫則是俄羅斯的革新派領導人。
梅德韋杰夫上臺后,表現出了一個現代化、有工作效率和理性的管理者的形象。完善政治制度,發展公民社會,被認為是公開、民主、開放的政權,這在俄羅斯歷史上“尚屬首次”。梅德韋杰夫政治改革擴大了政黨、社會組織和公民對政治進程的參與程度,“游戲規則”更加透明。
在經濟發展模式上,梅德韋杰夫強調發展“智慧型經濟”,力推新一輪私有化改造,實現經濟現代化轉變,其經濟發展目標是高新技術產業。普京則要建立“創新經濟”,實行“有限私有化”,主張在國企的私有化改革中國家仍需持股51%以上。普京強調穩定發展,不應卷入“不合理的自由主義傾向的改革”。
在政治民主化問題上,梅德韋杰夫強調政治民主化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前提條件,主張實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建立真正的多黨制,公平競爭,輪流執政。而普京表示政治體制改革“需要極其謹慎”,要“逐步完善”,反對實行西方式民主政治,欣賞中國的發展模式。
“梅普組合”不同的治國方略為俄羅斯政治民主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模式選擇的可能性。
3.“梅普組合”的公開分歧一度成為2011年俄羅斯政壇最大的擔憂
隨著2012年總統大選的臨近,關于“梅普組合”不和諧的報道日漸增多。套用一句時髦的話,“梅普組合”常常“被不同”。2011年3月,梅普對利比亞局勢的表態被認為是“梅普組合”的公開分歧。2011年3月21日,普京表示,聯合國安理會關于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存在“缺陷和不足”,“它實際上允許對一個主權國家進行侵略,讓人聯想起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梅德韋杰夫隨后表示,在對利比亞局勢發表聲明的時候必須非常準確,無論如何使用類似“十字軍東征”這種表述是“不能接受的”。同時指出,他不認為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是“不正確的”。梅普的公開分歧,成為2011年俄羅斯政壇最大的擔憂。尤其是兩人一直都不肯公開表示是否參加2012年總統選舉,其一舉一動都更加備受關注。之后,民意測驗中梅普的支持率都有很大降低。
2011年9月24日梅德韋杰夫在統一俄羅斯黨代表大會上宣布了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明智的”“正確的決定”,提議支持普京參加2012年總統大選,普京欣然同意,并提議梅擔任下屆政府總理,梅也表示愿意“從事具體工作”。就這樣,俄羅斯“2012政壇之謎”的謎底揭曉:按照幾年前就達成的協議,“梅普組合”換位不換人、輪崗不輪休。“梅普組合”“王車易位”,雖沒有出乎預料,但產生了很大影響。
一種意見認為,“梅普組合”“王車易位”的高調表達,預示了俄羅斯未來20年的政治格局,維護了俄羅斯的穩定局面。既然“梅普組合”早就達成協議,提前公布有利于俄政局穩定,百姓安心,甚至連俄羅斯未來20年的政局都豁然開朗了。按照修改后的總統任期,普京2012年當選后可能連任12年,2024年后梅德韋杰夫連任12年。這樣,2036年前的俄羅斯政治格局已經明了。俄社會學家查普林說,“在俄羅斯歷史上如此和平、體面、誠實、友好地實現權力交接,這還是第一次。這是政治道德的典范,這會讓我們前幾任領導人和其他國家百姓嫉妒的……”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梅普組合”的“王車易位”是民主的倒退,甚至是對民主的嘲諷。反對派也表示,梅普輪流坐莊,無益于俄羅斯改革,是俄羅斯民主制度的缺失。“普梅易位”宣布后也出現了一些反對派的抗議示威活動。議會選舉后的大規模游行表明,“新梅普組合”仍面臨嚴峻考驗,在政權穩定的同時還必須面對如何發展國家的問題。
應該說,從“梅普組合”到“普梅易位”的政治二人轉,世界政壇實屬罕見。這是俄羅斯民主政治的現實寫照,具有鮮明的俄羅斯特色,似乎不可思議,但又符合俄羅斯現實的政治民主程序。對俄羅斯來說,政治民主重要,俄羅斯強大同樣重要。俄羅斯的強國夢想使其許多現實問題變得簡單。普京執政可以保持俄羅斯政策的連續性,這就是俄羅斯的選擇。而且,俄羅斯總統是在全民直選的民主選舉制度中完成的,普京也表示,他等待也期待人民的選擇。2012年3月俄羅斯的總統大選將決定“普梅易位”能否順利實現。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