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華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
美國“重返”亞太與俄羅斯亞太戰略的調整
程春華
2011年11月以來,美國加強“重返”亞太攻勢:頻訪亞洲相關國家、在澳大利亞等地駐軍、欲建亞洲反導體系、拉攏東盟日韓、構建跨太平洋戰略伙伴關系(TPP)、在緬甸等國推進民主等。2012年1月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公布軍事戰略評估報告《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強調將戰略重心轉移至亞太地區。2012年4月30日,美國高層與菲律賓、日本高層會談,強調深化同盟關系。美國“重返”亞太動作頻頻,一時攪得亞太風起云涌、驚濤駭浪,引起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俄羅斯學者認為,美國“重返”亞太的動因主要有促進美國經濟復蘇、遏制中國、保持經濟領導地位、平衡亞太力量對比、履行對盟友責任、在亞太保持主導地位等方面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上老牌國家為維護既得利益與舊的世界秩序,而對部分“不聽話”的新興國家進行圍堵的較量。俄學者指出,美國“重返”亞太觸犯了俄羅斯利益,對俄美關系、中美關系都有損害,如加深俄美、俄中“戰略互疑”與矛盾等,使亞太局勢更加復雜和不穩定,因此要從戰略上積極應對美國“重返”亞太。
關于如何應對美國“重返”亞太,俄羅斯學界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大致有兩種主張。
第一種主張可稱為“助美制華論”,提出俄羅斯要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甚至幫助美國制衡中國,使俄羅斯國家利益實現最大化,代表人物有德米特里·特列寧等。第二種主張可稱為“協作制美論”,認為美國在亞太影響力上升會損害俄羅斯利益,主張與中國等亞太新興國家加強戰略協作關系,制衡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代表人物有弗拉基米爾·波爾加科夫、亞歷山大·盧金、米哈伊爾·季塔連科等。
“助美制華論”者評估俄羅斯在亞太局勢的前景時認為,俄羅斯“既面臨卷入超級大國沖突的風險”,又面臨 “坐山觀虎斗”、謀取“漁翁之利”的機遇。*亞歷山大·卡布耶夫、基里爾·別良尼諾夫:《美國把中東換成遠東——美國逼近俄羅斯亞洲邊境》,載《生意人》報2012年3月13日。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寧認為,中國崛起對俄羅斯是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對西伯利亞地區;莫斯科應該避免單邊倒向北京,必須加強同中國周邊國家的關系,特別是與印度協作以制衡中國。*德米特里·特列寧:《可信的朋友?俄羅斯和中國彼此如何理解對方》,莫斯科,2012年,第64—65頁。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院長列昂尼德·伊瓦紹夫承認俄印加強伙伴關系有遏制中國能量的考慮。
“協作制美論”者從戰略上強調亞太對俄羅斯的重要意義與作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弗拉基米爾·波爾加科夫指出,華盛頓在亞太地區恢復和加強與老盟友的關系,并制定以遏制中國為目標的政策,有損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所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莫西亞科夫指出,俄羅斯是太平洋國家,整個亞太地區對俄羅斯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協作制美論”得到俄羅斯大部分學者乃至高層決策者贊同,主張加強俄中等國之間的戰略協作,以及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的協作,以平衡美國及其盟國的影響。俄羅斯外交學院亞歷山大·盧金指出,正是由于同中國和其他亞洲伙伴的聯系,俄羅斯才處于世界影響力的核心。
針對世界與亞太地區形勢的變化,俄羅斯開始從總體戰略思想與定位、經濟、安全、外交等方面調整其亞太戰略與政策。
一是在總體戰略思想與定位上,俄羅斯逐步增加“歐亞主義”在國家戰略思想中的分量,更加重視亞太對其依托“歐亞聯盟”實現全面復興的支柱作用。
與葉利欽重視大西洋主義不同,普京更重視歐亞主義。俄羅斯國防與外交委員會主席謝爾蓋·卡拉加諾夫主張,“文化歐洲化”的俄羅斯未來在于“經濟亞洲化”。因此,俄羅斯認為,世界的“重心”正由西方向亞太“東移”,俄羅斯的戰略重心也應向亞太“東進”。
調整亞太戰略使俄羅斯的“雙頭鷹戰略”更加名副其實。提交普京智囊——瓦代爾俱樂部會議的報告《東進:俄羅斯和亞洲,還是俄羅斯在亞洲》明確了俄羅斯的“東進”戰略,即在顧及其他亞太地區事務參與者利益的同時,俄羅斯必須進一步加強同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經貿往來和政治合作;俄羅斯在該地區大國形象的全面確立,應在俄羅斯亞洲戰略的實施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經濟上,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使俄羅斯的西方市場萎縮、自身經濟困難,其經濟戰略由過于重視西方調整為更加重視加強與亞太的經濟聯系。
金融危機與歐債危機使歐美陷入困境,有時反而需要同樣遭受危機的俄羅斯提供幫助,而中國、韓國、印度等亞太國家所受沖擊較小, 其抗危機能力與成長潛力不可小覷,為俄羅斯提供了良好的合作與發展機遇。俄羅斯迫切需要搭乘亞太“經濟快車”,積極利用亞太國家的資金、技術與市場為經濟發展服務。2012年2月俄聯邦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稱,俄羅斯加強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存在是莫斯科的優先發展方向,利用亞太地區機遇解決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振興問題非常重要。
俄羅斯積極利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平臺,加快融入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2012年9月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APEC峰會與2013年APEC議會論壇將促進俄羅斯加速遠東地區經濟發展計劃的實現,并使俄羅斯更進一步融入亞太地區的經濟生活以及一體化進程中。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杰夫在《一體化為發展,創新為繁榮》一文中寫道,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是俄羅斯2012年在擔任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國期間的首要任務。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安德烈·沃羅金指出,對于作為亞太議會論壇主席國的俄羅斯來說,主要的任務是要更積極地融入到亞太地區,如果將俄羅斯納入到亞洲自由貿易區,將為俄羅斯的發展打開一扇富有前景的大門。
三是安全上,美國重返“亞太”等因素使俄羅斯安全戰略調整為更加重視維護亞太安全穩定,進一步介入亞太安全事務和開辟軍火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俄羅斯將其近半陸軍精銳兵力和多數海軍主力艦艇部署在遠東地區;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態度強硬。俄羅斯在遠東地區顯示實力,旨在維護自身安全利益,提高對亞太事務的“話語權”,削減美國反導體系和北約東擴擠壓其西部戰略空間的壓力。
俄羅斯實行一種相對中立與全方位合作的安全政策,以回應美國的軍事戰略調整。拉夫羅夫說,俄羅斯有充分的理由被認為是亞太地區軍事政治穩定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印度和越南是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伙伴。關于2012年4月24日俄中“海上聯合—2012”軍演,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安德烈·達維多夫指出,俄中軍演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美國及其盟國軍演的一種回應。
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賽金指出,俄羅斯未來將進一步擴展亞太(軍火)市場。2011年亞太地區占俄羅斯出口武器份額的43%。除印度和越南等俄羅斯武器的大客戶外,馬來西亞希望購買俄羅斯的尖端武器,而印度尼西亞則在購買步兵戰車等武器基礎上繼續擴大進口俄羅斯武器的種類和數量。中俄在軍事技術合作項目、中國無法生產的新式武器及零配件等方面有進一步合作的潛力。
四是外交上,俄羅斯更加重視與中國、印度、越南、印尼等國的雙邊關系及參與東盟等亞太多邊機制。
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指出,2011年俄羅斯強化了針對亞洲的政策,包括把俄羅斯,首先是把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同亞太地區的一體化有效融合。俄羅斯在金磚國家模式下加強了合作并發展了同亞洲主要國家的關系,特別重視與中國和印度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深了同日本、韓國、東盟以及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多層面合作,與美國一道參加了東亞峰會。
俄羅斯將進一步重視多邊場合下的亞太外交。普京在其外交競選綱領《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一文中特別提到了亞太地區在世界事務中作用的提升,并闡述了對俄中關系的看法。普京指出:“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中國也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弗拉基米爾·普京:《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俄羅斯駐華大使館,2012年3月1日,http://www.russia.org.cn/chn/2735/31294582.html。普京稱,印度是亞太地區的另一個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同時還應加強聯合國、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八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東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多邊機構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世界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