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梅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
2012第十六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簡況
徐向梅
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從1997年始創,每年舉行一次,吸引了眾多俄羅斯本國以及外國元首、政府首腦、政界代表、經濟學家、企業界精英、社會人士和媒體,論壇就全球經濟熱點問題以及俄羅斯經濟發展迫切問題交流看法,達成經貿合作意向。該論壇迄今已舉辦16屆,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世界性大型經濟論壇,被俄媒體譽為“俄羅斯的達沃斯”。第一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于1997年6月召開,由俄聯邦議會上院和獨聯體議會大會共同主辦,并得到俄政府的支持。從2005年起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開始參與該論壇,論壇因而獲得了非正式“總統論壇”的地位,從政治上和財政上都獲得了更多支持。從2006年起俄經濟發展部成為論壇官方主辦機構,部長擔任論壇組委會主席。參加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人數逐年增多,通常都有幾千人,代表從獨聯體國家擴展到歐亞等地區的80多個國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了2011年論壇。
2012年6月21—23日,第十六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召開,主題是“有效的領導力”。6月21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普京在開幕式上致詞。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米洛拉德·多迪克、肯尼亞總理拉伊拉·奧廷加和馬其頓總理尼古拉·格魯埃夫斯基,還有30多個國家部長級官員,以及來自87個國家的5347名代表參加了論壇,其中包括77個國家的官方代表團,1018位俄羅斯本國企業家代表,942位外國企業代表,其中包括157家知名外國公司和447家俄羅斯公司總裁。80多家俄羅斯和外國公司成為2012年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合作伙伴。論壇的總合伙人由上屆的2家變成4家:儲蓄銀行、俄羅斯石油公司,加上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和對外經濟銀行。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網絡公司獲得了論壇戰略合伙人地位。論壇的官方交通工具用的是奔馳車。
依照慣例,論壇期間頒發了“全球能源獎”,俄羅斯科學院的兩位學者和一位英國科學家獲得了該項榮譽。論壇期間在分組討論和商貿談判之余組織了帆船比賽、欣賞歌劇和交響樂、參觀現代雕塑藝術展等系列文化活動。
普京在6月21日下午全體會議上致開幕詞。他號召論壇參與者認真審視與弱化全球金融危機后果以及防止新一波危機來臨有關的問題,討論鞏固能源安全、調解金融市場、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最有效措施。普京特別提請關注在俄羅斯進行的大規模改革、技術與創新以及投資政策的逐步完善。他指出,擺在世界共同體面前的一個優先目標是建立21世紀的全球經濟體系,一個能夠應對地緣政治調整并符合所有國家利益的模式。普京呼吁世界主要經濟體吸取歐洲的教訓,協調一致行動,防止歐債危機的后果蔓延,特別是提升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作用,將20國集團建成制定世界經濟發展新規則的平臺。普京指出,有效的領導力在今天就是能夠贏得信任的現實主義的決策和行動,就是平衡的預算政策,對國家債務的監督和金融紀律。俄羅斯有準備應對世界經濟中可能出現的消極形勢,將致力于改善投資環境,實現真正的內部競爭,構建新的歐亞大市場。普京指出,領導力就是要善于找到擺脫全球停滯和不穩定的出路,提出和實施長期發展戰略。普京堅信,俄羅斯一定能夠建成強大的、開放的、讓人滿意的國家。
中共中央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出席了論壇開幕式,并發表了題為《加強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演講。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也在開幕式上致了辭。
本屆論壇,參加者眾多,來自方方面面,論壇的議程安排也是豐富浩大。三天的議程劃分了四大板塊,每個板塊各設若干專題進行分組、分時討論,參加會議的各界代表可以自由選擇板塊和專題參與。
在“構建值得信賴的未來”板塊下設置了20余個專題,涉及探索電力一體化的新模式、福島之后的核能問題、全球能源預測、后危機歐洲的發展、21世紀的銀行、工業化、技術創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土耳其投資趨勢、金磚國家需求增長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非洲發展、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機遇,等等。在該板塊下還舉辦了一些重要行業如能源、電力系統高峰會談,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學家圓桌會議。
在“實現俄羅斯的潛力”板塊分了 30余個專題:如:俄羅斯與阿拉伯世界,俄羅斯與歐盟,俄羅斯與印度,歐亞經濟一體化,通往新的全球經濟的窗口等。
在“改變世界的對話”,即與各界領袖人物會晤板塊的議題有:變化著的全球經濟中的金融部門,投資新興產業,21世紀地緣政治挑戰,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變化,今日汽車制造業等。
“站在創新前沿”板塊有15個議題,如:食品領域的創新,俄羅斯納米技術公司:俄羅斯創新組群——成功與失敗的第一組經驗,電影與IT,智能手機輻射等。
俄羅斯非常希望借助論壇加強招商引資,擴大與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普京表示,俄羅斯應在2018年前使投資額由目前占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20%提升至27%。應該說,第十六屆論壇在這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本屆論壇框架內共簽署了84項協定,其中9項合同價值逾3600億盧布,包括4項總值達1644億盧布的貸款協議。上屆即2011年第十五屆論壇簽署了68項協議,總價值3380億盧布,包括17項投資合同,總值2835.4億盧布。
本屆論壇最大的合約是俄羅斯洲際航空公司與法國空客公司簽訂的購買4家空客380客機的合同,合同金額17億美元。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與法國電力集團達成協議,聯合建設和收購在歐洲的天然氣發電廠。俄外貿銀行、俄天然氣工業銀行擬與歐洲復興銀行和歐亞開發銀行共同出資600億盧布參與圣彼得堡收費高速公路建設。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與匯豐銀行協議共同引資1.246億歐元研發和生產“快車—AM7”通訊衛星。俄直接投資基金與科威特主權財富基金簽署了啟動共同投資機制的協議,吸引約5億美元對俄投資。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子公司“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與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產資源機構(JOGMEC)達成協議共同勘探東西伯利亞。芬蘭能源企業富騰公司宣布在2014年前向俄羅斯電力能源部門投資40億歐元。此外,還簽署了一系列涉及經濟各領域如造船、機械制造、石油化工、能源和制藥等方面的合約。這其中作為主辦城市的圣彼得堡簽訂了約910億盧布的合同和意向書。
按照圣彼得堡論壇組織者的評價,本屆論壇無論從參加者人數還是簽訂合同的價值來講都是創紀錄的。其實往屆論壇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特別是經貿合同的金額總是組織者最得意的地方。不過也有俄學者指出,事實上論壇取得的成果很多只有紙面上的意義,并不總能兌現。
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是在俄羅斯處于經濟轉軌低谷時期開創的,盡管1997年經濟有止跌復蘇的跡象,但之后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危機使得俄羅斯國家依然處境艱難。論壇倒是一直堅持下來了,并且隨著俄羅斯經濟復蘇、國力增長,其規模日益擴大,吸引了更多國家及企業參與和關注,可以說論壇見證和宣示了俄羅斯國家的日漸強大,而與此同時,也讓世界加深了對俄羅斯的了解,為更加開放的俄羅斯重新融入世界建立了平臺。俄羅斯金融評估公司總裁阿格凡·米卡耶利楊指出,本屆論壇給他留下了比以往更愉快的印象,“我看到了斯科爾科沃和俄羅斯納米技術公司的評估報告。”可見,衡量2012年論壇的效率不能只用金錢做尺度。
論壇期間討論了全球和俄羅斯經濟的許多重要問題,或者達成共識,或者存在分歧。有兩個涉及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受到關注。一是有關私有化問題的討論。普京在發言中保證俄羅斯會繼續實行私有化,不會限制資本的跨境流動。但是俄羅斯鐵路公司總裁亞庫寧公開聲稱,在指定期限內私有化25%的股份是不現實的。外貿銀行也不相信在最近2年間能夠出售自己25%的股份。對此,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不得不再次公開聲明,說政府并不打算急著解決私有化問題,盡管2012年也并沒有放棄從國有股份出售中獲得3000億盧布的打算。針對這些言論,外國投資者產生疑惑,擔心俄當局有關私有化的言論只停留在口頭上。二是2012年論壇被認為是迄今各屆論壇中最具有社會取向的論壇。特別是關于是否提高俄羅斯人退休年齡的問題也引發了很多爭議。總體來說,論壇討論的取向是俄羅斯退休制度改革將會沿著提高退休年齡的道路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們建議俄羅斯政府將國人的退休年齡提高到63歲,男女一樣。俄財政部長安東·西盧阿諾夫提出了一個更具建設性的意見,那就是提高那些樂意工作更久一些的人的薪酬。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