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鵬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
俄羅斯的轉型政治體制
龐大鵬
從轉型政治學的角度分析,俄羅斯目前的政治體制是從專制政體向民主政體過渡的一種形式。作為一種威權政體,俄羅斯的政治實踐面臨內在結構性矛盾和外在因素壓力兩個方面的挑戰。
從內在結構性矛盾分析,威權政體的第一個特征是可控性或者說合法性。這些首先是建立在經濟績效的基礎上。民生獲得發展,福利增長高于GDP增長。經濟績效和民生福祉成為合法性的來源。在行政權力架構方面,以精英為主,精英的流動性又比較低,目的是為了對公共領域實行有效控制。威權政體的可控性和低度政治參與導致對公共領域的控制和對政黨制度、聯邦制度及各級選舉制度的控制。盡管政黨法修改后在司法部注冊的政黨從原來的7個增加到了37個,但這些新成立的政黨大多是現政權黨的克隆黨。同時根據規定,司法部在注冊審查過程中如果認為有違法行為,可以即刻停止注冊。所以,多黨制實行了,但回旋余地很大。在中央和地方關系上,恢復了直選,聯邦地方行政長官的選舉通過兩個途徑,一是自我推薦,一是議會黨或司法部備案注冊的政黨推選自己的候選人。但無論哪種形式,都必須通過總統審查確認,如果總統認為候選人有瀆職或違法行為就可以終止其候選人身份。從2008年開始,普京大規模調整聯邦主體行政長官,僅在2012年就調換了21個,在2012年6月1日《聯邦中央與地方法案》正式生效前,普京已經把絕大多數聯邦主體行政長官調換完畢,未來5年基本不存在聯邦主體行政長官直選問題。在反腐敗問題上,盡管不允許官員在國外擁有財產和賬號,但如果是用于醫療或者教育的資金則不在管制范圍內。總體來看,普京上臺后,盡管進行了一些改革,但一直沒有逃脫威權主義體制的特征。如果說在普京執政的第一階段這種治理模式還能發揮作用的話,那么現在就面臨著諸多挑戰。
外在因素的壓力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一是中產階級的興起,二是公民意識的覺醒,三是體制外反對派人數雖少但影響大,四是社會情緒的轉向。目前俄羅斯的中產階級在大城市占到了40%,根據現代化理論,最早出現的中產階級最具有革命性。因為他們在政權中沒有自己的代言人,他們必然要求政治權力和政治參與。俄羅斯公民社會雖然沒有完全形成,但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新一代人已經成長起來,他們追求自由、人權、民主等普世的東西。在社會情緒和體制外反對派方面也同樣如此。
在社會政治基礎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普京的國家治理理念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內在矛盾的挑戰性和外在因素的挑戰性重疊,注定未來道路的曲折坎坷。民意與政治的挑戰,權力與資本關系的挑戰,國家資本主義的弊端等這些都是轉型中的表面問題,核心問題是如何面對西方的政治文明問題。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