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電子政務中的行政送達
——以北京希優案為例

2012-12-21 15:32:51□丁
行政與法 2012年9期
關鍵詞:程序

□丁 寧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200240)

論電子政務中的行政送達
——以北京希優案為例

□丁 寧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200240)

電子政務的實行不是簡單地通過網絡改變行政手段,而是要從根本上轉變行政理念。最高法院確立了在相對人接受電子政務化的行政處理方式的前提下,行政機關可使用網絡公告的方式進行送達的規則,并根據網絡送達方式的特殊性發展出了新的審查規則。法院對北京希優案的判決思路中暗含了正當程序原則,并據此提出了符合法院最低限度公正的行政告知要求。

電子政務;行政送達;北京希優案;網絡公告送達

一、問題的提出及其分析角度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以互聯網為主導的電子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新技術自然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政府的行政方式。同時,行政現代化也要求政府行政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利用一切有利于提升行政現代化程度的技術手段。于是,電子政務應運而生。電子政務是指有關行政主體通過計算機文字處理、網絡等技術和媒介,發布有關政府信息、處理行政事務的一系列法律規范所構成的基本程序制度。[1](p50)其實質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政府傳統的集中管理、分層結構的寶塔式運行模式轉變為扁平化、高效互動式的數字化辦公。電子政務并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政府上網發布信息,它通過在網上建立全面電子化的虛擬政府,在統一、開放式的平臺上實現政府不同機構之間、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一體化溝通,一方面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政府接收公眾反饋意見、傳遞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行政透明度,使公眾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政府。[2]由此可見,電子政務的實行并不是簡單地通過網絡改變行政手段,而是要從根本上轉變行政理念。這是現代服務行政的必然要求。所以,這種新的政府運作模式不僅帶來了新的行政方式,也給傳統的行政觀念帶來了巨大沖擊。

北京希優案就集中反映了新興的行政方式所帶來的爭議:“本案系電子政務引發的新類型案件,原、被告雙方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的爭議,實質上是基于對傳統與現代政府行政方式的不同認識。”①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09)長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北京希優案的爭點之一是行政機關在電子行政過程中采用網絡公告送達的方式送達行政決定是否合法。②另外兩個爭點是:重新評標改變了第一次評標的廢標理由,是否違反《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第41條第3款的規定,重新評標的專家組成和招標文件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囿于主題,本文不作討論。

行政行為的送達,是有關行政主體通過一定的方式將行政文書交付行政程序參與人,使其知曉行政文書內容的一系列法律規范所構成的行政程序制度。[3](p54)行政送達是行政程序法中的重要內容,行政主體作出個別行政決定之后,應當以適當方式將行政決定送達行政相對人,以便行政相對人了解行政決定的內容,從而自覺地履行行政決定設定的義務,或者行使其確認的權利,或者在不服行政決定時有針對性地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因此,行政決定以什么方式送達到行政相對人,既關系到行政決定能否生效,又涉及到行政相對人能否及時履行義務和行使行政救濟等權利。[4]

在我國的法律理論中,送達似乎更多的是一種司法行為。送達理論的司法傾向使行政法學者們基本上忘記了這個理論在行政法學中的重要地位。[5]目前我國沒有行政程序法,也沒有關于行政送達程序方面的一般性立法,個別的規定是在《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中。總的來說,行政送達的程序和方式,若在單行法上沒有明確規定的,應當適用民事訴訟法上的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定的送達方式有直接送達、留置送達、委托及郵寄送達、轉交送達、公告送達。①參見《民事訴訟法》第78—84條.公告送達因對相對人的權利有著最為不利的影響,故成為最后一種被考慮的送達方式。《民事訴訟法》第84條也規定了公告送達的適用條件:“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在本案中,不存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的情況,行政機關也未優先選擇其他送達方式而直接適用公告送達,況且還不是公告在傳統的載體上,如公告欄、報紙等,而是采用的網絡公告送達方式。基于以上種種不合法律規定,也有悖傳統送達理論情形的存在,法院仍判決行政機關的行為合法。法院是持何種理由裁判的呢?同時,本案的判決結果也不同于以往類似的司法實踐。本案并不是第一個因網絡公告送達而產生爭議的案件。筆者在北大法寶、法意上以“網上公告”、“網絡公告”、“網上告知”為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閱讀,并閱讀相關案例書籍,在比較案件事實和法律爭點后,找到最為類似的案件是《中國行政審判指導案例》第21號案例,陳炯杰訴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案。陳炯杰案中教育考試院在網上發出發布公告,對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所認定的違規考生(包括原告)的處理意見予以公告,明確了考生對所認定的違規事實存在異議,可在公告之日起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陳述和申辯,逾期未陳述申辯的,將依法作出正式處理決定。最高法院在對此案的評析中提到了正當程序原則,指出程序法定是行政活動的原則,即便法律沒有明確的程序性規定,也應當遵循正當程序原則。雖然現有法律法規并沒有對陳述申辯權的告知采取何種形式作具體規定,但是,公告送達一般是在不能直接送達情形下的后備性選擇。被告無正當理由直接采用網上公告送達的方式,事實上剝奪了原告的陳述申辯權。[6](p105-107)北京希優案是最高法院的公報案例,陳炯杰案是最高法院的指導性案例,兩案的參照、指導效力都非常強,但兩案中,同樣的網絡公告送達,法院為何態度不同。

對此,學理和司法實踐都將“矛頭”指向了本案,本案已成為判定網絡公告送達是否或何時具有合法性的一個重要標尺。最高法院的裁判摘要確立了在相對人接受電子政務化的行政處理方式的前提下,行政機關可使用網絡公告的方式進行送達的規則,并發展出了用事實推定的方法判定相對人是否知悉被送達的行政行為的審查方式。因二審法院幾乎完全認可一審法院的裁判理由,故本文擬主要以一審判決為對象,對法院的判決思路進行中立客觀的梳理,并結合我國的行政法學說來抽取本案的規范性意義。

二、法院判決思路梳理

本案案情概要如下:北京希優公司(原告,上訴人)作為投標人之一,不服評標機構的評標結果,兩次向市商委(被告,被上訴人)提出書面質疑,并要求重新評標。市商委作出了重新評標的質疑處理決定,招標機構根據市商委的要求進行了重新評標。重新評標后的評審結論仍與原評審結論一致。市商委對重新評標進行了審核,作出了“同意專家復評意見,維持原評標結果”的決定,并對重新評標報告予以網上備案,招標網自動生成了中標公告。原告訴稱被告在收到自己提出的質疑后,雖在網上進行了公告,但沒有針對原告的質疑作出答復,程序上違法。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以(2009)長行初字第43號判決駁回。原告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可一審法院的裁判理由,以(2010)滬一中行終字第90號判決駁回。⑧該事實摘要并不完整,囿于文章主題,筆者只選取了與本文所討論爭點相關的部分案情.一、二審法院主要從是否符合法定程序、適用網絡公告送達前以及能否實現送達程序的目的、是否侵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三個方面判定網絡公告送達合法。下文筆者根據判決書對法院判決思路進行客觀梳理。

(一)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關于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法院從正反兩個角度審視了該問題。首先,“《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以下簡稱《13號令》)第6條已明確規定,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應當在招標網上完成評審專家抽取、評標結果公示、質疑處理等招標業務的相關程序,①《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第6條:“商務部指定專門的招標網站(以下簡稱“招標網”)為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業務提供網絡服務。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應當在招標網上完成招標項目建檔、招標文件備案、招標公告發布、評審專家抽取、評標結果公示、質疑處理等招標業務的相關程序。”且本案所涉的《機電產品采購國際競爭性招標文件》也明確規定,機電產品國際招標在招標網上進行招標項目建檔,招標公告發布、評標結果公示、質疑處理等招標程序……”。②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09)長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本案中,市商委在指定的網站上完成了質疑處理的相關程序,在審核重新評標報告后作出了同意決定,隨后對該報告進行了網上備案。法院認為市商委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從另一角度看,法院認為:“《13號令》也沒有規定以網絡方式作出行政決定的,還要另外向相對人送達書面的處理決定書。”③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09)長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換言之,不存在相關法律條款要求行政機關在進行網絡公告的同時還須通過其他方式向相對人進行送達,因此行政機關沒有其他的送達義務。

(二)適用網絡公告送達的前提

一審法院指出:“投標人必須于投標截止期前在招標網上成功注冊。因此,原告希優公司對于機電產品國際招標、質疑處理采用網絡化方式是明知的。原告選擇本涉案投標項目,就表明其接受網絡化的招投標方式和相關質疑處理的電子政務化行政處理方式。”④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09)長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從以上內容可以推導出,相對人明知并接受電子政務化行政處理方式,是適用網絡公告送達的前提條件。法院的證成思路是:推定原告在招標網(商務部唯一指定的專門的招標網站)上已完成了注冊,而市商委所有的招投標工作都會在這一網站上進行,故原告對于市商委通過招標網發布相關信息是明知的,即上訴人完全具有獲知相關信息的可能性,進而推定被送達的行政決定可以“到達”相對人,相對人可以知悉被送達的行政決定。

(三)能否實現送達程序的目的,是否侵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法院針對這一爭點又審查了通過該送達方式能否實現送達程序的目的——確保行政相對人能夠通過法定途徑及時得知行政行為的內容。二審法院指出:“上訴人希優公司通過查看招標網上公布的上述內容即已知道被上訴人經過重新評標作出了維持原評標結果的決定。”⑤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0)滬一中行終字第90號行政判決書.法院認為,市商委雖然未向原告直接告知質疑處理意見,但通過其對重新評標報告核準進行網上備案后自動形成的最終中標人的中標公告,原告仍可得知市商委作出了維持原評標結果的審核決定內容。也就是說,行政機關程序上通過發布公告已公開了作出的行政決定,內容上也可通過簡單推理得知該行政決定的內容。⑥根據《13號令》第50條,質疑處理結果根據情況可分為維持原評標結果、變更中標人和招標無效三種,本案最終形成的中標結果公告還是原中標人,故當然排除后兩種質疑處理結果.所以,行政機關已適當履行了送達的義務,可以達到送達的目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并沒有受到損害。對此,法院還從效率方面論證了網絡這一載體的優越性:“行政處理決定的載體可以有多種,可以采用電子方式也可以采用書面方式。行政機關作出行政決定后,可以通過計算機等自動設備將其轉化成有文字的紙制品送達行政相對人,也可以通過網絡以電子行政決定書的形式通知相對人,相對人也可以通過打印機將該行政決定打印在紙制品上,但是電子政務的初衷在于提高行政效率、節約行政成本,如果都以紙質記載文字為形式要件,則不能發揮計算機技術在提高行政效率上的優勢。”⑦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2009)長行初字第43號行政判決書.

綜上所述,法院認為本案中市商委在電子政務中采用網絡公告送達的方式符合法定程序,這一行政方式是相對人事先明知并接受的,而且通過該方式也可以實現送達程序的目的,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并未受到損害,故判定合法。

三、判決的規范性意義

判例一直是被我國法律界否定的概念,多數學者都從判例與判例法等同的立場,將判例與指導性案例相區別。其實,現實的成文法律制度在其運行過程之中,是否客觀地存在著與判例具有同樣功能的案例,其在客觀上起著怎樣的作用(客觀作用,與通過建立制度、期待該制度發揮的作用,即主觀作用相對)應是法學理論界所關心的問題。[7]本文也是遵循這一案例研究規則,旨在抽取出本案中可為今后同類案件所適用的規則。在總結出本案的規范性意義之前,為了該規范性意義的準確適用性,筆者做以下背景性的限定。由于本案該爭點的出現是雙方基于對電子政務包括電子行政行為的不同認識,故該案的規范性意義僅限于網絡送達領域,或同網絡送達有相同特點的送達領域,傳統的送達程序并不受此案影響。

(一)“法定程序”

自從《行政訴訟法》第54條將“違反法定程序”作為“撤銷或部分撤銷”行政行為的法定理由之一,關于何為“法定程序”的討論就從未終止過。學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焦點集中在“法”的范圍如何確定上,從而形成了法律、法規規定說,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說,法律、法規、規章和憲法規定說,重要程序說等學說。[8]

從本案中可以看出,《13號令》是國務院商務部的部門規章,①于2004年9月23日經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第十一次部長辦公會修訂通過.故法院認為的“法定程序”包括規章規定的程序。同時,從法院在審查網絡公告送達是否符合明文規定的程序要求外,還考慮了該方式能否達到送達程序的目的,是否會侵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這一判決思路觀察還可發現,法院的判斷過程暗含了正當程序的思想。同時,從最高法院對該案的評析中也能看出正當程序原則的運用。最高法院在評析關于送達方式的合理性問題時指出:“根據本案的相關法律規定,在法院合法性審查范圍內,行政機關僅通過網絡公示形式履行質疑處理告知送達的行政程序并無不當。但是,從合理性角度考慮,目前我國大量的行政決定仍通過直接送達的方式告知相對人。……行政機關在網絡公示的同時,通過口頭或書面形式直接向提出質疑的相對人進行告知,則更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更具合理性。”[9](p172)

經過一系列案件,②如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案、劉燕文訴北京大學案、張成銀訴徐州市人民政府房屋登記行政復議決定案、寧波市北侖區金鑫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訴彭淑華案等.法官運用正當程序原則的意識不斷增強。[10]凡是不違背制定法的明文規定,就屬于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范圍,不屬于違反法定程序,這種思想現已越來越多地受到司法實踐的挑戰。正當性日益納入法官的審查范圍,這對程序法的發展乃至整個法治的發展,都將產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力量。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要在我國真正確立正當程序原則,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二)適用網絡公告送達的條件

在本案中,一審法院也形成了網絡公告送達的適用條件,即相對人接受電子政務化的行政處理方式。換言之,相對人接受電子政務化的行政處理方式使得網絡公告送達方式獲得合法性。這是本案最大的規范性意義所在。

從陳炯杰案和本案的關系來看,二者具有承繼關系,且本案發展和充實了正當程序原則中的“正當理由”理論,即行政機關擁有何種正當理由時可直接采用網上公告送達的方式。比較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陳炯杰案中相對人事先并不知曉行政機關將在網上公布信息,而本案中希優公司對行政機關在網上完成相關程序是明知的。通過以上對比可發現,本案裁判摘要中所稱的“相對人接受……”不是以相對人內心是否肯定、認可這樣一種行政處理方式為依據來判斷的,而是從事實上判斷其是否事先明了這種行政方式,若事先知曉行政機關將采用該種方式,則可認定為“接受”。

本案也給我們提出了關于網絡公告送達合法性基礎的問題,到底是因為有法律規范規定了網上程序,還是因為相對人的接受賦予了其合法性?換言之,當只有法律規定或相對人的接受時,會不會得出不同的結果?解讀本案的法院判決理由,從行文順序和邏輯分析上可以發現,法院還是傾向于將明文的法律規定作為網絡公告送達的合法性基礎,相對人接受這一行政方式是該法律規定的必然結果。所以在這兩個因素中,法律規定是處于基礎性的、決定性的地位。

(三)由網絡送達的特殊性發展出的審查規則

⒈網絡送達的特殊性。根據本案及相關案例,筆者總結出了網絡送達不同于傳統送達的兩個特殊性:一是判定相對人是否知悉被送達的行政決定內容的方式不同。傳統的直接送達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將行政法律文書當面交付給行政相對人并讓其簽收的送達行為。相對人在送達回證上簽字、蓋章后,則判定其已知悉行政決定的內容。而在網絡送達中不存在相對人簽收這一程序,要完成網絡送達,不僅需要行政機關主動發布信息,還需要相對人主動查閱信息,即不同于傳統的直接送達,網絡送達的完成還需要相對人的積極作為。這是電子政務區別于傳統政務的特點之一。電子政務因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而成就各方主體間的平等性和自主性。電子政務從其技術解決方案的開發提供到政策、決策的制訂、執行,從其招投標到其聽證和行政救濟,都體現了公眾的參與和平等協商精神。電子政務更多地和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雙方的交互性行為。[11]那么通過網絡完成的送達行為,該如何判斷相對人是否已知悉行政決定的內容?是行政機關一發布信息就推定相對人獲知了信息,還是以相對人實際瀏覽了該信息為標準?在本案中,法院選擇了第一種方式。二是判定行政決定生效的時間不同。行政決定效力的發生時間一般為告知之時。告知之時,并不是指告訴之時,而是指受告知人即相對人知悉、知道之時。[12](p181)行政決定生效后,相關的行政復議、訴訟的期限才開始起算。由于上文中所釋,判定相對人是否知悉行政決定的方式不同于傳統的直接送達,故判定行政決定生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這一問題因在本案中未形成爭議,故法院沒有審查,但若該問題形成爭議,如被告辯稱原告的起訴期限已過,則將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何時是起訴期限的起算時間?是行政機關發布信息時,還是相對人實際瀏覽該信息時?或是相對人進行電子簽章后?今后的司法實踐也許會給出解答。

⒉用事實推定的方法判定相對人是否知悉被送達的行政行為。根據上文所述,網絡送達相較于傳統送達,最顯著的特殊性就在于判定相對人是否知悉被送達的行政決定內容的方式不同。網絡送達不存在相對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這一過程,故采用何種方式、標準判定相對人是否知悉成為該類案件中的關鍵問題。在本案中,法院的判決提示我們,應采用事實推定的方式來判定,即通過原告在招標網上的注冊行為推定其對被告在網上發布信息的行政管理方式是明知的,進而推定原告能夠知悉被告發布的質疑處理決定,且事實上原告也確實知曉這一行政決定(其在起訴期限內起訴)。這種推定不同于傳統公告送達中的推定。傳統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60日,即視為送達。但網絡公告送達不存在這一公告期間的規定,不是運用法律推定的方法,而是根據事實推定相對人是否受理被送達的行政決定。

(四)提出了寬松的行政告知要求

行政行為的送達程序與行政行為的告知制度有密切的聯系。告知制度是指有關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告知行政相對人相應行政行為的主要內容、理由和依據,相對人參與相應行政行為的權利和途徑,以及其對行政行為不服而表示異議和尋求救濟的途徑、時限等一系列法律規范所構成的行政程序基本制度。[13]設立行政告知制度的本質目的是為了確保相對人參與到行政行為中,使其充分了解行政行為,從而提高相對人對行政行為的接受程度。學理上通常根據告知發生的不同時段將其分為事前告知、事中告知和事后告知。其中事后告知又和送達程序緊密相連,一般在行政決定作出后會形成相應的行政文書,該文書就需通過送達程序送至相對人手中,從而告知相對人行政機關的最終決定。因此,送達其實是行政告知制度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本案,由于是在網上完成相關行政程序,告知和送達的界限更加不明顯,所以該爭點既涉及到送達的程序問題,也涉及到告知的內容問題。

關于行政行為的告知制度,有學者指出,根據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一般原理,行政行為告知的合法性要件為:一是行政行為告知必須由行政主體作出;二是被告知的行政行為必須依法定程序到達行政相對人;三是行政相對人已知悉被告知的行政行為。送達的行政文書的內容應包括行政行為作出的事實和法律依據、相對人陳述和辯解的機會以及相對人可選擇的救濟途徑和時間期限等。[14]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學理上對行政告知的內容和程序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這對于保護相對人的陳述、申辯等權利無疑有著積極的影響。這也是程序制度的意義所在。但本案中,不存在關于告知內容的法律規定,法院即用自己心目中的正當程序標準來審查該程序的正當性。從正當程序的適用看,正當程序的要求與其說是“積極的”,不如說是“消極的”。法院并沒有明確指出正當程序要求行政機關以何種程序行使權力,但確實指出如果程序不能滿足“某種標準”,就是不可接受的。這一標準就是“最低限度的公正”,意指某些程序要素對于一個法律過程來說是最基本的、不可缺少、不可放棄的,否則不論該程序的其他方面如何,人們都可以感受到程序是不公正和不可接受的。[15]本案中,法院認為相對人通過瀏覽中標公告即可得知行政機關所做的行政決定,即在法院眼中,符合“最低限度的公正”要求的行政告知,其內容能夠反映行政決定且不損害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即可。相比學理中嚴格的規定,法院提出的寬松的要求能否滿足“最低限度的公正”?這能否形成普適性的規則,是否具有形成規范性意義?筆者認為,本著行政法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這樣粗略、不完整甚至是隱晦的行政告知是不可取的,這不僅不利于行政機關的自律,也不利于對相對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但何為“最低限度的公正”?如何在公正與效率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電子文件的廣泛應用、網上辦公平臺的搭建已成為當今時代行政方式的發展趨勢,然而如何處理新技術與傳統理論觀念的矛盾,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面臨的難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有賴于全面的、系統的行政程序法的出臺以及法官為形成普適的裁判規則在每一個案中所作的努力。只有當相關的行政程序原則、行政程序制度得以確實建立時,才能統一、快捷地解決司法實踐中的行政程序爭議,才能推動行政程序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1][3][13]姜明安.行政程序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張鳳杰,潘文娣.電子政務及其對行政法的影響[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02):24.

[4]章劍生.論行政程序法上的行政公開原則[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06):105.

[5]田瑤.論行政行為的送達[J].政法論壇,2011,(05):182.

[6]中國行政審判指導案例(第1卷)[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7]朱芒.行政訴訟中判例的客觀作用——以兩個案件的判決為例的分析[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9,(01):106.

[8]章劍生.違反法定程序的司法審查——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1985—2008)為例[J].法學研究,2009,(02):153-154.

[9]中國行政審判案例(第2卷)[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10]何海波.司法判決中的正當程序原則[J].法學研究,2009,(01):142.

[11]張鳳杰,潘文娣.電子政務及其對行政法的影響[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02):28.

[12]葉必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章劍生.論行政行為的告知[J].法學,2001,(09):17.

[15]王錫鋅.正當法律程序與“最低限度的公正”——基于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J].法學評論,2002(2):28.

(責任編輯:王秀艷)

On Administrative Service in E-government Affairs——taking Beijing Xiyou case for example

Ding Ning

The implement of e-government affairs means not only changing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hrough network,but also fundamentally renovating the traditional notion of administration.Therefore,disputes over these newborn measures and notion of administration have taken place in judicial practices.Beijing Xiyou case is a guiding case directing at the legality of service by public announcement through network.The supreme judicial court established the rule that when counterparts accept th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in e-government affairs,administrative organs can serve decisions by public announcement through network.Also,the court developed a new rule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service through network.At the same time,the use of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can be founded in the court verdict,and the court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administrative notification complying with the justice at minimum level.

e-government affairs;administrative service;Beijing Xiyou case;service by public announcement through network

D922.11

A

1007-8207(2012)09-0089-06

2012-06-20

丁寧(1989—),女,新疆庫爾勒人,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猜你喜歡
程序
給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換欄
電腦愛好者(2020年6期)2020-05-26 09:27:33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44
失能的信仰——走向衰亡的民事訴訟程序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環球時報(2017-03-30)2017-03-30 06:44:45
基于VMM的程序行為異常檢測
偵查實驗批準程序初探
我國刑事速裁程序的構建
創衛暗訪程序有待改進
中國衛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2
恐怖犯罪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国产毛片|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不卡网| 久久精品丝袜|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性69交片免费看| 欧美性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欧美在线免费| 婷婷六月天激情|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动漫h|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日韩aV在线|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91在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美女被操91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天天射| 国产白浆在线|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亚洲av无码人妻| 91在线高清视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日韩a级毛片|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69av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91|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 精品国产网|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久久美女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