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力之三 :不健全的司法
——金融生態安全缺乏強制性的司法保障
金融企業和一般工商企業一樣,也存在著經營失敗需要通過破產、清算、兼并、重組的問題。由于缺乏有關這方面的法規,實踐中對經營失敗的金融機構遲遲得不到有效處理,造成金融風險越來越大,金融生態嚴重惡化。
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的許多特征是通過法律制度來體現的,因此,有專家認為法律制度是影響金融生態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我國的市場經濟,應該是法治經濟,同樣金融生態的培植和維護最后還要靠法制。目前有關法律,尤其是對金融債權的保護不夠。現行的刑法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提供虛假信息而進行金融詐騙確定為刑事犯罪。而對于在我國企業的信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雖然不以據為己有為目的,但卻通過向銀行提供虛假信息而獲得貸款的行為,并未規定要追究刑事責任,而這類欺詐行為是產生銀行不良貸款的重要原因。
完善金融法律環境,是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的根本所在和金融生態好轉的核心條件之一。完善的法制環境能夠有效地保護金融主體產權,有效遏制惡意信用欺詐和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發生。從法律制度來看,核心問題是缺乏有關金融機構破產退出和存款保險制度的法律,盡快建立起以此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調節機制。為此,必須盡快完善與銀行債權保護密切相關的《破產法》和《擔保法》,同時出臺一部有利于保護金融機構債權人利益,督促金融機構更穩健經營,有效引導金融資源高效配置、良性循環的《金融機構破產法》。同時建立一個以市場原則為基礎的存款保險制度,鼓勵發展金融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