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有人因為國內親人患病在網上問該病美國有沒有特效藥、怎么買,可惜最終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否定的、令人失望的。這又是為何呢?
美國藥品控制非常嚴格,非處方藥種類比中國少很多,就算有靈丹妙藥,沒有處方,正常途徑下也是買不到的。
每一個美國超市都基本有一個非處方藥專柜,粗看起來種類好像還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治療輕度的感冒發燒或者過敏的藥,其他種類的藥物非常少。比如,雖然有些外用的非處方藥物含抗生素,但口服的抗生素一律是處方藥。效果比較好的止痛藥也不會在柜臺上賣的。需要這一類藥物都必須看醫生由醫生開處方拿藥才行。
美國沒有全民醫療,不少經濟狀況差的成年人沒有保險,讓他們自己掏腰包看醫生是不現實的,因此就有那么一些人有小病都無法治。比如,曾經看過有人實在疼痛難忍在黑市買了止痛藥,剛回到家尚未服下就來了近十個全副武裝的警察并被他們五花大綁帶走。
有人可能會說,這也太離譜了吧?區區幾粒止痛藥怎能招來牢獄之災?這么說其實是對美國社會缺乏了解的表現,很多止痛藥可以作為毒品使用,警察局緝毒的重點之一就是抓非法兜售和濫用止痛藥的人,有時甚至不惜“釣魚執法”。有人因此對醫療部門不滿,稱對藥物嚴格控制等于制造事實壟斷,切斷了某些人獲取必要藥品的途徑。
有買主也得有貨源才行,這些黑市上的藥物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有的人看了醫生抓了藥但沒有服用;有人假病看醫生騙藥;有人使用假冒處方買藥;還有的從其他國家販賣。
買了藥但是癥狀消除了不服用的人不會少,美國社會一直強烈建議大家把藥上繳銷毀,電視里也經常有這樣的公益廣告,但是見錢眼開的人總是很多,可以轉賣個高價做的人就不會太少。疼痛是一種很主觀的癥狀,醫生一般聽病人描述做判斷、儀器難以派上用場,“病人”欺騙醫生的機會很多;由于怕醫療糾紛官司,美國醫生一般也會適當順著病人的心愿處理病情,畢竟根據調查,美國醫生被告經常并不是診斷或者治療方案有問題而是因為病人不開心。
開太多止痛藥的醫生是有可能被調查的,如果和病人勾結開止痛藥給病人做毒品,醫生執照可能會被吊銷并且可能要坐牢的。正常人自然不會這么做,因此這并不是癮君子得到毒品的一條好途徑。
此路不通,有癮君子干脆假冒處方,于是辨別處方真假也就成了藥劑師上崗后的第一堂課。最權威的辨別方法自然是打電話去醫生那確認,但這樣費時效率低,更重要的培訓是從處方本身尋找蛛絲馬跡。漏網之魚不可避免,一旦有人漏網,這個藥店就會“門庭若市”,癮君子云集,實在讓人頭疼。好在現在美國電子處方開始流行,醫生開藥方前先問清楚病人取藥地點然后把藥方通過網絡傳到藥店。藥店也有了一份使用電子處方的醫生的名單,凡是自稱是這些醫生開的紙處方一律視為假的。
最近幾年,好幾種非處方的感冒藥、過敏藥也不能在超市、藥店自由購買了。這是因為這類藥品含有可以做興奮劑或者可以制造毒品的成分。比如,偽麻黃堿是感冒藥、過敏藥的常見成分,對它進行修飾即可以制成“冰毒”。最近一些年有不少毒販子在這方面動腦筋,已經成了一個世界性問題。這類藥品在美國雖然還屬于非處方藥,藥店并不將它們擺在貨架上,而是擺上一些卡片代替,顧客要買藥必須拿下卡片到柜臺找售貨員幫忙,藥品限量銷售,顧客的身份信息會被記錄下來。
如果回到最初的問題,有人也許會問:如果有在美國當醫生的親戚有沒有可能買到所需的藥?答案還是非常難。美國法律雖然沒有禁止醫生給家人看病,但是醫生協會及認證機構都要求醫生非緊急情況不要這么做。在身邊的親人尚且基本不能給看病開藥,遠程操作更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