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事件”使國人晚看5年彩電
1972年,國務院批準從國外引進一條彩色電視機生產線,決定由當時的四機部、外貿部、廣播局和國家計委負責實施。
在一年的時間里,考察團先后到日本、美國進行考察。1973年12月,在考察完美國康寧公司后,考察團接受了康寧公司的禮品——每人一個玻璃蝸牛。
1974年2月10日下午3點,江青突然來到四機部機關大院。江青一下車便對美國人送蝸牛禮品一事大發雷霆,說這是美帝國主義向中國挑釁,污蔑中國是“爬行主義”。罵了一通后,江青又發出指示,要外交部向美國駐華聯絡處發照會提抗議,把蝸牛退回去,彩電生產線也不要了。
第二天,一位副總理就召集四個部門的領導開會,在會上罵了娘:“人家給你個反動標語,你也不打開看看?”12日,周恩來責成外交部查一查美國送蝸牛有什么講究。14日,調查反饋回來了:美國人沒有任何諷刺挖苦中國的意思,蝸牛是圣誕節的一種傳統禮品,沒有快呀慢呀的概念。還有外國專家稱,蝸牛代表吉祥,美國還有歌頌蝸牛的詩歌。盡管如此,引進彩電生產線的工作還是停了下來。
1976年,“四人幫”倒臺了。這四個部門又重新打報告,經國務院批準后重新去日本考察、談判。談了一年多,直到1979年9月,中方才最后與日方簽訂合同。“蝸牛事件”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多花了近9000萬美元,也就是白白把7億元人民幣送了人;另一點是引進生產線整整晚了5年時間,換句話說,中國的老百姓本可以早5年看上彩電的。
(文/李中強 據《黨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