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婷婷,張福耀,張 晉,郝志萍,郭旭凱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晉中030600)
谷子是山西省中部半干旱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其抗旱、穩產,抗逆性、適應性強[1-2]。為了篩選適宜晉中地區種植的谷子新品種雜交組合,加快新品種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步伐,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經濟效益,使谷子種植逐步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3-7],山西省農科院高粱所谷子課題組于2010 年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對其豐產性、適應性等重要的特征特性進行了試驗觀察鑒定。
參試品種包括:晉雜優2 號、晉1A/谷豐2 號、晉1A/大同22、晉1A/懶谷子、晉1A/長18、晉谷34 號(CK)、晉1A/晉谷29 號、晉谷29 號、晉谷21 號、懶谷子3 號。
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2 次,小區面積為2.65 m×9 m。每小區種6 行。南北種植,設保護行。
試驗地設在山西榆次區修文鄉東白村,海拔831 m,年平均氣溫9.8 ℃,年降雨量446 mm,年日照時數2 662 h,無霜期158 d。前茬為玉米。
2010 年5 月26 日播種,6 月16 日間定苗。播前基施N 肥(尿素)375 kg/hm2,P 肥(過磷酸鈣)750 kg/hm2,農家肥60 m3/hm2。生育期灌溉2 次,中耕1 次,除草2 次[8]。
對試驗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和顯著性檢驗[9-11]。
從表1 可以看出,參試品種穗飽滿度較好,其中,晉1A/谷豐2 號、晉1A/大同22 的千粒質量分別為3.4,3.3 g,其谷色和米色色澤黃,株高適中。晉1A/晉谷29 號、晉1A/懶谷子的千粒質量和剛毛等性狀指標表現也較好。

表1 谷子各參試品種生育期性狀表現
從表2 可以看出,除晉1A/谷豐2 號的生育期為98 d 外,其他參試品種的生育期都在100~120 d 之間,晉1A/谷豐2 號、晉1A/大同22 的生育期比對照晉谷34 號短20 d 左右,比較早熟。晉雜優2 號、晉1A/晉谷29 號、晉1A/長18、晉1A/懶谷子的生育期也比對照短。其余品種生育期與對照相近。

表2 谷子各參試品種物候期調查
從表3 可以看出,參試品種中,晉雜優2 號有輕微黑穗病。晉1A/谷豐2 號、晉1A/大同22、晉雜優2 號出現倒伏現象,其余品種的抗旱性、抗倒伏和對其他病害的抗性均表現較強。

表3 谷子各參試品種抗性調查
對試驗產量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區組間無地力等方面的差異;品種間產量達顯著水平。對產量結果進行新復極差比較(表4),10 個谷子品種中以晉1A/大同22 產量最高,為4 776.0 kg/hm2,與對照在5%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在1%水平上存在極顯著差異。晉1A/晉谷29 號產量居第2位,晉1A/谷豐2 號產量僅次于前二者,比對照增產23.4%。晉1A/懶谷子、晉雜優2 號產量均高于對照,有小幅度的增產,比對照增產約5%左右。其余參試品種晉1A/長18、晉谷21 號、懶谷子3 號、晉谷29 號分別比對照減產,產量表現最差的是晉谷29 號,比對照減產19.6%。減產品種與產量排名前2 位的品種組合在5%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與產量最優組合晉1A/大同22 在1%水平上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4 谷子各參試品種產量結果分析
通過生育期性狀指標、物候期指標和抗性指標的調查研究及產量測定與比較,從參試品種中篩選出適宜晉中市種植的豐產穩產性強且優質、抗病的優良組合晉1A/大同22、晉1A/晉谷29號、晉1A/谷豐2 號,為大面積示范和推廣提供了理論依據。本試驗所篩選出的3 個組合的千粒質量都低于對照,下一年度試驗中繼續觀察參試品種的千粒質量數據,在加強田間管理的基礎上,看其是否能達到或超過對照。
2010 年谷子生育期期間雨水多,加之小區地塊選取可能存在地力不統一的因素,篩選出的優良組合有倒伏現象。在下一年度試驗中,規避試驗操作的誤差,進一步考察本試驗中出現倒伏的這3 個組合的抗倒性。
[1]王洋,周懷平,關春林,等.旱地谷子水肥高效調控技術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5):540-542.
[2]郝春雷,劉愛業.赤峰市谷子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82.
[3]李志勇,謝夏青,董志平,等.谷子彎孢病菌Clga-1 基因克隆和初步分析[J].華北農學報,2011,26(2):39-42.
[4]王素英,宋中強,劉金榮,等.優質高產谷子新品種豫谷16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12,41(3):35-37.
[5]王軍,郭二虎,王隨保,等.高產、優質、多抗谷子新品種晉谷27 號的選育[J].天津農業科學,1999,5(2):25-28.
[6]王顯瑞,趙敏,張立媛,等.播量和施肥對糜子產量、農藝性狀及生長的影響[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3):30-32.
[7]趙國順,陳素省.留苗密度與施肥對谷子品種保213 產量及其性狀的影響[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12):9-13.
[8]王海英,張福生,桑英.有機谷子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1):112.
[9]張國權.計算機在農業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0]劉學洪.現代生物統計及試驗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11]馬翔龍,郭黨,李小東,等.玉米雜交種產量相關性狀灰色關聯度分析及品種評價篩選探討 [J]. 山西農業科學,2012,40(6):58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