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招生方式,讓1000多萬考生的檔案和錄取狀況進行安全、快速、準確的異地傳輸是不可想像的。通過網絡招生,這一切迎刃而解。
網絡招生讓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錄取到合格的考生。
7月中旬,北京郵電大學招生現場,全體招生辦工作人員正緊張等待全國招生工作的開始……一切就緒,密鑰、賬號、密碼,一層層進入招生系統(tǒng)。他們開始閱檔、提檔、預排、備份,若增加招生計劃,再重新排檔、審檔、預錄、備份,報北京市招生辦審核、統(tǒng)計并發(fā)布錄取結果。據該校招生辦主任賈偉介紹,今年北郵共錄取3200名考生。
2007年,全國有1000多萬考生參加高考,2000多所高校通過網絡錄取了560多萬名新生,這意味著有1000多萬考生的電子檔案和錄取狀況等信息需要在極短的時間里,在教育部、各省招生辦與高校招生辦之間,進行安全、迅速和準確的網絡傳輸。
以往,這一切是人們不敢想像的。
將安全進行到底
“如果網上招生的網絡和終端不安全,那還不如不用。”在首鋼工學院網絡信息中中心臧雪松老師看來,安全是網絡招生的根本。
據賽爾網絡公司副總裁武文忠介紹,為保障高招網上錄取工作的順利實施,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配合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
首先,確保招生高校統(tǒng)一接入CERNET,使得網絡錄取工作在同一個自治域內完成。目前全國已有90%以上的高校直接接入了CERNET,這是網絡安全的基本保障。其次,CERNET是中國最大的實地址互聯網,教育網內的每臺計算機,特別是招生的主機都采用固定的真實IP地址,網絡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再次,CERNET依托CERNET的互聯網絡緊急響應小組CCERT,從全國網絡中心、地區(qū)、省、市四級節(jié)點對網絡進行7×24小時的不間斷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流量異常等情況能夠馬上處理。最后,作為專為教育信息化服務的網絡,CERNET的網絡環(huán)境是建立在確保應用的基礎上,因此在突發(fā)情況下,可以確保應用優(yōu)先進行。這種靈活的針對性的保障機制,也能夠保障網絡招生能夠按時順利完成。
對于各高校的計算機中心來說,首先要保證學校網上招生通道和相關設備的安全。據臧雪松介紹,目前該校機房有各類服務器、防火墻、防毒墻、路由器等控制設備。除了日常的人工監(jiān)控外,還依靠一系列監(jiān)控設備來對系統(tǒng)進行維護,“短信”就是眾多手段中的一種。如果計算機中心稍有問題,系統(tǒng)就會自動給機房的每位同事發(fā)送一條警示短信,而且如果不回復短信,機房系統(tǒng)就每隔5分鐘發(fā)一條,不停地發(fā)。另外,該校計算機中心部署的UPS系統(tǒng),也能夠保證斷電后1小時內正常工作。
不僅如此,今年教育部還對網上錄取系統(tǒng)進行了身份認證系統(tǒng)升級改造(即密鑰工程),各省級招生辦和高等學校還制訂了嚴格的密鑰管理辦法,并且使用CERNET分配的真實IP地址完成網上錄取工作。
除了網絡和基礎設備的安全外,終端的安全也格外重要。據臧雪松介紹: 采用CERNET的IP地址后,學校對網上招生的PC管理監(jiān)控又上了一個臺階。學校負責網上招生工作的老師每人有一臺專用電腦,每一臺電腦本身有專用的賬戶和密碼,并與電腦的網卡地址、網絡IP地址綁定在一起,確保使用者、電腦和網絡三個身份的統(tǒng)一。這樣既保證了PC安全,而且又方便對每臺登錄網上招生系統(tǒng)的電腦進行有效監(jiān)控。
與此同時,每位老師在網上招生系統(tǒng)上還有兩套密碼: 一套作為登錄網上招生系統(tǒng)的身份認證,另一套用來登錄各省、市招生系統(tǒng): 如去山東招生就要用山東網上招生系統(tǒng)的密碼,去山西招生就要用山西網上招生系統(tǒng)的密碼。同時,老師們所用的電腦中還安裝有兩套教育部統(tǒng)一下發(fā)的防火墻軟件,市面上根本買不到,而且網上招生軟件只有在這兩套安全系統(tǒng)中才能運行。
網絡招生大戰(zhàn)
“網上錄取學生可不能慢慢悠悠,有時候看到合適的學生就要搶。誰的網速快,誰就搶得快。”臧雪松半開玩笑地說。以前首鋼工學院的網絡是租用某網絡公司的光纖,這家公司租用了中國電信的網絡通道,網上招生時需要通過Internet網接入教育網,這樣一來不僅網絡穩(wěn)定性易受影響,而且網速較慢。
據了解,有的學校在外地的遠程網絡招生總共也就只有5~10分鐘的時間,招生老師在挑選補錄學生時,看完第一頁名單覺得不是特別滿意,再看第二頁名單又發(fā)現女生太多不符合專業(yè)要求,返回來從第一頁名單里挑選時,就會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已經被其他學校預招走了。甚至有時候老師點擊未被錄取學生姓名時,系統(tǒng)卻提示該考生已被預招,時間和速度的差異就在短短一瞬間。
今年,首鋼工學院對網絡進行了改造,租用了2兆光纖專線連接北京郵電大學賽爾網絡公司的節(jié)點,實現了直接接入CERNET,從而使網絡速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說到招生速度,臧雪松感慨道: 原來傳統(tǒng)的招生速度和網絡招生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往高校傳統(tǒng)招生工作的錄取手段大致要經歷人工操作、計算機輔助和遠程網上錄取三個階段。傳統(tǒng)錄取方式屬于“人力密集型操作”,從省招生辦向高校投放招生計劃,對考生紙介檔案流轉的管理,到各學校招生計劃的調整、考生專業(yè)的分配,乃至錄取名冊的產生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以前一個考生人數為十幾萬的省市錄取現場,錄取管理人員往往多達幾百人,錄取周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而一所招生人數在2000人左右的高校,也需要幾十名工作人員才能完成錄取任務。如此龐大的工程造成考生檔案的流轉過程不易控制,考生志愿難以一一滿足,差錯率也比較高,而且容易滋生腐敗等違規(guī)行為。同時,一些跨省市、跨地區(qū)招生的學校,錄取人員還要忍受長途跋涉而造成的諸多不便。
網絡招生有效改善了以上問題。以北京郵電大學為例,在開展網絡招生前,學校需派60多位老師到全國進行歷時1個月的招生工作; 而開展網絡招生后,7名工作人員僅用11天便圓滿地完成了錄取工作。
網絡招生,就是這么神奇。
評論:功夫在“網”外
高考遠程網上招生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安全性,并有多種措施保證其暢通無阻,較之過去的“手工作業(y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在過去,“孩子上大學可以運作”幾乎是公開的事實。
以前,有些學校沒有招滿學生,就可以在分數線符合該校要求的學生中自主選擇,這樣一來“遞條子、打招呼”,乃至領著孩子上門的事情就時有發(fā)生。有些學校甚至會留幾個“機動”名額;再比如在提前招生中,學生只需通過學校自主命題的筆試和面試即可入學,尤其在藝術類的面試中,“可操作性”更大。
在新的招生模式下,學校和招生辦需要把檔案處理和錄取結果盡快公布,以便學生和家長查詢。不過一些家長反映,他們在訪問錄取信息時,經常遇到訪問失敗或網速非常慢的情況。實際上,這些問題是因為高校與招生辦網站均設在教育網上,而網絡之間存在互聯互通的瓶頸所造成的。
雖然,信息化的應用改變了原有招生工作的業(yè)務流程,但更重要的是要徹底改變與完善高考錄取制度和機制,在學校自主招生的基礎上建立招生辦監(jiān)督機制,轉變招生部門的職能和服務意識,以及加緊相關制度和規(guī)范的配套。若非如此,單純應用某些信息技術,只能實現從“手工作業(yè)”到“機械化作業(yè)”的提升,并不能真正實現高考錄取的“公平、公正、公開”。(文/吳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