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瞬雨
關于iPad的商標,唯冠與蘋果的爭端大概是近來最熱議的IT話題之一了。不管二審的結果如何,也不管將來蘋果iPad是走水貨渠道還是改名,在各地工商局根據一審結果大規模查封iPad或經銷商主動下架之后,蘋果已經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但是筆者不會像“果粉”那樣一味地對唯冠進行所謂道德譴責,指其“耍流氓”、“訛詐”。且不論筆者所知的唯冠之前在IT領域是擁有諸多品牌、諸多產品的大廠老廠,并沒有什么“無良”的歷史前科;且不論唯冠的iPad商標注冊在蘋果之前,而當時蘋果的產品尚未萌芽。即使這次唯冠真的是因為債務纏身迫不得已對蘋果這個大財神采取了“耍流氓”、“訛詐”的手腕,但只要在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框架之內,就無可厚非。這種爭端實在見得太多,發生在蘋果、谷歌、微軟、思科、摩托羅拉等等大腕之間的商標和專利爭端,幾乎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的事。只不過發生在中國廠商與國外廠商之間,往往是中國廠商居被告席,假設這一次不是國內廠商反過來告國外廠商,而且告的是如日中天的蘋果,更關鍵一審還勝訴了,也不會掀起如此軒然大波。如果我們對這種事件有諸多微詞的話,那么真正應該做的不是針對爭端的哪一方,針對哪一家廠商,而是應該徹底反思與商標和專利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框架。
從知識產權的定義和目的角度出發,我們都知道商標注冊是為了防止后來者假冒,而專利是為了防止后來者剽竊,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保護先行者的經營成果和智力貢獻。然而事實上,有大量“專職”的商標買賣者搶注了實際產品開發和經營者的商標,遠非唯冠這樣“師出有名”;也有大量的專利申請之后根本不為所用,唯一的目的就是在將來阻擊同類產品的研發。商標和域名的搶注、專利的倒賣,都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和國際化的產業鏈。而這些實現沉睡的商標、域名和專利,就像一具具僵尸,專門等待時機從墳墓里跳起來咬人。包括這一次iPad商標之爭,唯冠手上的其實也是一具僵尸商標。
在筆者看來,商標也好、專利也好,都應該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期限和手段,來自動清除這種僵尸化的知識產權。按照傳統方法,注冊并擁有商標之后,只要交納維持費用,便始終擁有,自己不用還可以轉租,王老吉的爭端正是來源于商標的租用。對于唯冠而言,雖然其確實擁有iPad商標,但即使唯冠沒有破產,作為該商標用途的一體機產品早已消亡,如果新的知識產權法律能夠界定這種僵尸,并且及時清理出來供新的產品和廠商使用,那么王老吉的爭端、iPad的爭端都不會有,搶注行為也必將自然消亡。
此前導致摩托羅拉移動被谷歌收購的直接原因,也是各巨頭利用僵尸專利展開大戰當中谷歌所遇到的發展阻力。而收購獲得專利庫的目的也并不是谷歌用來擴大創新領域的工具,而是為谷歌及其安卓系統的合作廠商提供一頂保護傘。換句話說,谷歌并非要將專利庫中的僵尸救活(轉化成產品和量產商品),而是攜專利僵尸的武器以退敵。你有你的專利可以告我,我也有我的專利來反告你,當互相“侵犯”的專利數量和重要性達到差不多水平的時候,就能夠形成一種均衡。
這種知識產權的競爭性均衡,業已成為現代高科技企業的一種“潛規則”,既反映了現有知識產權制度對企業發展的一種脅迫,也是違背知識產權初衷的一種悲哀。就像中國孩子為了擇校不得不學習各種特長一樣,為了迎接將來可能遭遇的知識產權大戰,很多企業也花了很多無謂的精力研究與自身產品發展進程不相關和不必要的細枝末節,從而儲備大量商標和專利以備不時之需。在這次iPad爭端之后,尚未入華的Facebook立即展開了相關和類似商標的注冊工作,訛詐和反訛詐、漫天撒網與坐地起價,知識產權的僵尸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企業一個全球性問題和發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