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警備區參謀長 葉志勝 少將
非戰爭軍事行動是軍隊履行歷史使命的重要方式,是維護國家安全環境的重要途徑。當前,遂行非戰爭軍事任務已成為軍隊常態行動,如何提高指揮效率是亟須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

與一般作戰行動相比,非戰爭軍事行動背景復雜、指揮政策性更強,行動突然、指揮節奏更快,任務多樣、指揮要求更高,力量多元、指揮協調更難。指揮員在籌劃指揮非戰爭軍事行動時,應當強化政治意識、大局觀念和戰略思維,立足全局、統籌謀劃,科學研判、審慎決策,善把重心,精確控制。一要著眼大局,把握方向。非傳統安全威脅性質復雜,危害和影響巨大,處置行動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更大危機。部隊遂行非戰爭軍事任務,既是軍事活動,更是政治任務,必須堅持軍事任務與政治要求相一致,始終在大局下行動。要堅持從政治上思考,始終用敏銳的政治眼光分析各類災害、事件的深層次背景和原因,堅決用黨中央、中央軍委命令指示統一思想,著眼戰略全局,精心籌劃、精心部署、精心組織,確保一切行動聽黨指揮,一切行動服務人民;要善于從政策上把握,牢固樹立依法行動、依法處置意識,準確把握政策界限,堅持用政策說話、事實說話、行動說話,確保部隊行動始終處于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許可范圍之內,尤其是在運用武力處置群體性和涉外事件時,必須慎之又慎,切實做到有理、有利、有節、有效;要注重從全局上謀劃,部隊遂行任務,無論行動規模大小,參與力量多少,均要以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為重,統籌使用軍事行動、政治攻勢和外交斗爭,主動抓好對全局具有關鍵作用的主要工作,積極為大局利益作貢獻。二要聚焦任務,找準關節。非戰爭軍事行動指揮既有共性規律,又有個性特征,不同任務指揮原則不盡相同,必須著眼實際,科學運用。處置突發事件指揮,要按照“快、準、穩”的基本要求,把握快速報告、上報預案、調查取證、聽令行動、有效控局的指揮行動要點,確保慎重穩妥處置;維穩指揮,要把握以地方政府和公安武警為主、部隊配合的指揮原則,以應急處突分隊為骨干,依令行動、二線配合、審慎用兵,同步打好信息管控戰、宣傳輿論戰、攻心瓦解戰;救災指揮,要把握救人為急、救命為先的指揮原則,軍警民聯合指揮處置,科學用兵,量災用兵,量情用兵,就近用兵,安全用兵,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要關注重心,即時應變。非戰爭軍事行動爆發突然、任務多樣、變化迅速等特點,決定了指揮重心因時因情因勢而變,難以把握。突發事件爆發之初,破壞力尚未全部釋放,往往變化快、蔓延快,行動稍有遲緩便會錯失最佳戰機,部隊遂行任務必須突出“快”,緊緊把握“搶點到位”這個重心,圍繞快速到位、迅即展開、救人解困、控制事態,準確研判情況,果斷定下決心,統籌力量使用,組織跟進保障,最大限度地爭取主動權。部隊遂行任務過程中,不同行動、不同環境、不同階段,工作任務與重點不盡相同,要緊緊把握“階段中心任務”這個重心,區分主次,統籌兼顧,嚴密調控,科學組織;但危情、災情和局勢往往突變多變、發展迅速,部隊隨時可能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指揮員和指揮機關還應審時度勢,及時根據行動企圖適時轉換指揮重心,確保各種行動始終圍繞重心而展開。
非戰爭軍事行動,參與處置部門多類、力量多元、軍地一體、行動聯合,指揮協調復雜,支援配和難度大,只有建立權威規范的指揮機制,才能確保組織指揮靈敏、順暢、高效。一要以聯合高效為目標,科學編組指揮機構。建立軍地聯合指揮機構是有效整合軍地資源,統一指揮和協調各種力量的組織保障。目前,國家、省、市三級應急指揮機構基本健全,均成立有維護社會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反恐怖工作領導小組等非戰爭行動應急指揮機構。因此,一般性搶險救災、應急處突等行動,要以地方黨委、政府為指揮主體,部隊積極參與,做助手、當參謀、提建議,堅決服從地方統一指揮,高標準完成任務。在平暴制亂、反恐處突等行動中,通常以部隊為指揮主體,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派員參加,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部隊指揮員熟悉軍事行動指揮的優勢。對于大規模、大范圍、大強度的搶險救災、平暴制亂、反恐處突等需要局部省(區)整體應對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應建立軍地聯合指揮機構,軍地雙方共同謀劃、共同指揮、共同處置,發揮各自指揮優長,協調和調動各方力量,運用和整合各類資源,獲取最佳指揮效益。二要以職責明晰為前提,明確界定指揮權限。遂行非戰爭軍事任務,既可能獨立進行,也可能軍地協同實施,必須界定指揮責權,明確指揮關系,理清行動主次,合理劃定任務范圍,搞好銜接配合,確保行動準確高效。從軍地雙方看,要重點細化明確地方政府、相關機構及軍隊在應急行動中的職責、權限,既確保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地位,也遵循部隊組織指揮程序和兵力調動權限規定。從軍隊內部看,現役部隊、民兵預備役和其他參與力量構成隸屬關系的,要按建制、按系統實施指揮;不構成隸屬關系的,要依據上級指令,按照“劃分區域負責、任務屬地指揮”的原則,明確各部隊和其他參與力量指揮機構的職責,圍繞共同任務目標,相互協調、主動配合實施指揮。三要以系統配套為要求,健全指揮協調機制。建立軍地協作運行機制,制定聯合行動辦法,定期召開軍地聯席會議,共同研判形勢,集體研究部署,合力攻堅克難,把地方需求與部隊主動作為統一起來,確保協調一致完成任務;建立友鄰協調運行機制,牢固樹立“一盤棋”、“大任務”觀念,加強友鄰部隊之間以及與地方反恐、減災、地震、氣象、衛生、環境等部門的橫向聯系,完善情況通報、定期會商、歸口協調、聯訓聯演等制度措施,明確各自任務、職責分工、注意事項等,正確處理聯合行動與分工負責的關系,確保密切協同、整體制勝;建立內部協調運行機制,科學設立指揮編組,有機融合指揮要素,統一工作標準,完善司政后裝高度聯合、平戰兼容的作戰值班制度,實現首長機關、指揮要素緊密銜接溝通。
非戰爭軍事任務轉換頻繁,行動相互交織,部隊行動快速,戰場情況復雜,戰機稍縱即逝,指揮的應變性、時效性、針對性較強,必須縮短指揮周期,改進指揮方式,確保快速反應,靈活指揮。一要圍繞態勢掌控加強情報信息搜集研判。這是及時、準確、快速處置各種突發情況的重要保證。要密切關注自然災害和社會突發事件爆發征候,實時監控重點方向、重點地區、重點對象的社情民風,準確獲取內幕性、預警性情報信息,為指揮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要廣泛延伸偵察觸角,全面掌握屬地及任務區內民族宗教、氣象水文、電磁環境等多個領域信息,為指揮決策提供有效情報信息支持;要采取各種手段實施連續不間斷的情報偵察,特別要加強現場情況的實時監控,組織好分類、識別、印證、融合和篩選,為指揮決策提供先決條件;要密切與武警、公安以及地方應急辦、防震防汛等部門的協作,建立軍地多級情報支援協作機制,發揮軍警民多種偵察力量的作用,消除情報信息盲點,掌握主動權。二要采取平行工作方式壓縮指揮控制流程。遂行非戰爭軍事任務,既要按規定方法、步驟組織實施,把程式化的應急機制運用好,還要積極探索平行作業等方法,簡化程序、減少步驟、壓縮文電、同步展開,防止出現循規蹈矩、行動緩慢等情況。要區分不同情況,梳理、修訂和規范應急值班、請示報告、情況通報、對策研究等工作制度,簡化處置程序,減少指揮環節,縮短指揮周期;要提煉決策內容,精簡規范指揮文書和口令,實現格式化、標準化,以電話、對講等方式為主下達命令,確保指揮的實時性;要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借助專家系統化、專業化知識輔助決策,提高指揮決策的質量效率;情況緊急時,還要勇于負責,敢于打破常規,急事快辦、要事特辦、必要時邊報邊辦。三要圍繞快速反應靈活運用指揮方式。堅持按級指揮與越級指揮相結合,既堅持按級指揮原則,又針對非戰爭軍事行動突發情況,特事特辦,果斷采取越級指揮,減少指揮層次,拓寬指揮跨度,保證指揮及時高效;堅持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相結合,在重要時節、重點區域、重大任務上,堅持統一區分任務,統一使用力量,統一協調行動,實行集中指揮,對任務分散、部署分散的部(分)隊,則充分下放權力,增強一線指揮員處理現場情況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做到統放有度;堅持靠前指揮與委托指揮相結合,重大行動、關鍵時節,必須重心前移,加強現地指揮,對工化、醫療等專業性很強的部(分)隊及特殊情況的指揮則采取委托指揮方式實施,提高指揮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四要著眼提高指揮靈敏性強化現場控制。有效控制現場、控制部隊是實現決心意圖的最重要環節。要把政治好、專業精、能力強、經過重大任務錘煉的干部委派到現場實施指揮,同時合理賦予其臨機處置權,在一線指揮處置基礎上,因情果斷實施越級指揮或指派現場指揮組前出控制事態;要想細想全突發意外情況,在熟悉和完善行動方案計劃基礎上,突出險情、危情、難情的指揮預測,研究制定應對措施;要精確組織協同,一般事項按預案協同,重點行動由現場指揮員直接指揮,同時密切與地方協同,圍繞主要和關鍵力量行動,按照任務、時間、空間,規定各行動力量的任務和行動程序、方法,情況緊急時可以主要任務部(分)隊為主,邊處置情況,邊組織協同,確保行動快速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