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通)
誤解之一:只有不低于8%的增長率才能解決就業問題。這至少不能看做是一個定理。增長速度和就業的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經濟總量的增加、結構的變化、發展方式的不同、就業方式的改變而改變。靠增加投資、擴充工業增加就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高增長不一定能夠帶來高就業;今后增加就業,主要是靠服務業,靠內涵式發展。
誤解之二:只有保持一定的通貨膨脹才能有較快的經濟增長。在傳統的發展方式中,較快的增長速度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但如果反過來說,保持較快的增長不能沒有一定的通貨膨脹,則是顛倒了因果聯系。如果轉變發展方式,這種關系就不成立了。更重要的是,這種導致通貨膨脹的高增長代價高,實效小,泡沫多,是不可取和不可持續的。

誤解之三:中國具有9%甚至更高的經濟增長潛力。這種增長潛力顯然是以傳統發展方式為基礎的;如果堅持科學發展,不以速度為中心,我國現在的增長潛力不可能那么大。
誤解之四:把擴大內需等同于擴大投資。擴大內需不等于擴大投資,而且,首先應當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
誤解之五:繼續實施調控住房的政策會摧垮房地產這個支柱產業,因此要求改變調控政策,并要求放松銀根。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房地產業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居民住房,這一部分所滿足的是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吃飯穿衣具有相同的性質,屬于民心工程,不能完全成為以贏利為目的的產業,不能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手段,不能成為一般意義的“支柱產業”,更不能成為投機資本惡炒的對象。
誤解之六:我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因此,有人建議應當調整現行的經濟政策,放松銀根。這種建議值得警惕,說不定提出建議的人有的就是利益相關者。我國對增長速度的主動調整,根本不屬于“硬著陸”和經濟下滑,而是糾正不可持續的高速度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