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帥 羅迎春
(1、義烏市恒誠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義烏 3220002、浙江繡水園林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義烏 322000)
要改造的某大道由于整個道路路幅變化,需遷移現狀管線后,再實施雨污水管和配套管線。為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現行道路交通的影響,結合現狀車輛較少的情況,安排分半幅施工。先施工北幅,待道路成型后,再施工南幅。首先進行道路挖方和軟基水泥攪拌樁加固施工,同時進行排水、結構工程的施作。在上述工作完成后,進行路基填方、路面底基層、基層、面層方面的施工。
1.2.1 道路部分。①機動車道。3cm細瀝青砼面層,4cm中瀝青砼面層,5cm粗瀝青砼面層,瀝青封層,20cm(5.5:12.5:82)二灰結石基層,35cm12%石灰土基層+壓實路床處理。②非機動車道。3cm細瀝青砼面層,5cm中瀝青砼面層瀝青封層,15cm(5.5:12.5:82)二灰結石基層,30cm12%石灰土基層,壓路床處理。③人行道。25×25×5cm彩色道板鋪設,3cm 1:2.5號水泥砂漿度座漿,12cm C15砼墊層。
1.2.2 排水部分。①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位于道路慢車道下,距道路中心線19m。②污水管道。污水管道位于道路慢車道下,距道路中心線16m。全長2641.5m。其中d800管1473.5m,d600管680m,支管488m,共設污水檢查井56座。管道開槽施工部分,管道d500~d600采用PE管,PE管采用電熔套接口,砂石基礎分兩層鋪設,下層用5-40mm碎石鋪設10cm,上層用粗砂鋪設10cm;頂管施工部分,管道d800采用鋼筋砼平口Ⅱ級管,“F”型鋼套環接口。檢查井采用Φ700鋼纖維砼井蓋、井座。
(1)組織施工圖和合同技術規范的學習、圖紙會審,進行技術交底,了解施工工藝;沿線踏勘,了解現場情況。(2)協調好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的關系,明確監理流程。(3)由于施工期間可能涉及多種管線施工,需要主動與這些施工單位取得聯系,做好配合工作,合理安排施工,保證各種管線和管道施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按期完成任務。
3.1.1 先進行測量放樣,放出道路紅線,清除道路范圍內的青苗、雜物等,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凍土塊和鹽漬土。
3.1.2 在基底以外兩側開挖深度大于80cm的排水溝并溝通水系,以降低地下水位,減少地表含水量,保證雨后路基范圍內不積水。
3.1.3 填土路基必須根據設計斷面分層填筑壓實,分層厚度要與壓實機械功能相適應。壓實度按壓實標準執行,為保證均勻壓實,一定要注意壓實順序,執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驗收規范》,為保證壓實質量,必須經常檢查土的含水量及壓實度。
3.1.4 橋臺和路基接合部填土分層仔細壓實,虛鋪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頂下2.5m以內采用6%石灰土,壓實度不低于填土路基壓實度。
3.2.1 在施工灰土底基層前,先用12t~15t三輪壓路機進行碾壓檢查土基。在碾壓過程中,如發現土過干、表面松散,應適當灑水;如土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用挖開晾曬、換土、摻石灰或粒料等措施進行處理,然后進行準確測量放樣,并做出相應標記。
3.2.2 施工放樣。在路基上恢復中線;進行水平測量,在道路兩側設置標高。
3.2.3 備料。石灰質量符合規范規定的三級以上的生石灰;水用自來水或干凈的河水;將生石灰在料場集中堆放,并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的濕度,避免過于飛揚,也不能過濕成團;計算材料用量。
3.2.4 石灰土整型。用人工整型,即用鍬和耙將混合料推開,用路拱板初步整型;然后用推土機壓1-2遍,根據實測的壓實系數,確定縱橫斷面的標高,并按標準掛線;接著用鍬、耙按線整型,再用路拱板校正成型。整型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行,并配合人工消除粗細集料窩。
3.2.5 碾壓。整型后,當混合料處于最佳含水量±1%時,先用輕型壓路機穩壓1-2遍,然后用12T以上的三輪壓路機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后輪重疊1/2輪寬,并超過兩段接縫處,碾壓6-7遍,然后用環刀法檢查壓實度,若壓實度未達到設計要求,則加強碾壓,直至達到標準。碾壓過程中,如有“彈簧、松散、起皮”現象,及時翻開重新拌和壓實,使其達到設計要求。
3.2.6 做好接縫處理,搭接部分采用對接形式。攤鋪、碾壓完成后,應保持在潮濕狀態下養生一周,除灑水設備外,其表面不得通車。
3.3.1 施工放樣。恢復中線;進行水平測量。
3.3.2 備料。采用三級以上的生石灰和潔凈、堅硬、有棱角的碎石,用自來水或潔凈的河水進行配制。
3.3.3 二灰碎石拌和后要及時運至現場攤鋪,攤鋪中避免出現停工待料現象,推土機攤鋪,根據每車混合料攤鋪面積大小,事先畫好石灰網格,混合料一次到位,減少二次運輸。
3.3.4 整型。用推土機初步整型,確定縱橫斷面的標高,并釘樁、掛線。然后人工用鍬耙按線整型,并用路拱板校正成型;用輕型壓路機穩壓1-2遍;再次整平;對于中間低洼處,用齒耙將表層5cm以上耙松,用新拌和的混合料找補平整。
3.3.5 碾壓。整型后,當混合料處于最佳含水量±1%時,即進行碾壓。如表面水份不足,適當灑水。碾壓過程中若有“彈簧、松散、起皮”現象,則翻開重新拌和壓實,用灌沙法檢查壓實度,直至達到設計要求為止。
3.3.6 養生。成型后應盡快灑布瀝青封層;在養生期間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
3.4.1 瀝青規格必須滿足設計要求,用量為1.0kg/m2,吸油所用石屑須清潔、干燥、無風化、無雜質,有足夠的強度和耐磨性,集料采用S14規格,用量為7m3/1000m2。嚴禁使用瓜子片。
3.4.2 施工。用瀝青灑布車按1.05kg/m2用量沿路基縱向勻速噴灑瀝青,由內向外,一個車道,一個車道寬接著一個車道寬噴灑。噴灑封層瀝青后在瀝青破乳前撒布集料,用量為7m3/ 1000m2,按層鋪法施工要求完成下封層。石屑撒布后用輕型壓路機靜壓二遍,壓路機行駛要平穩并不得剎車或調頭。碾壓完畢后,封閉交通3天,3天至1個月內控制車輛行駛,并養護管理。
3.5.1 攤鋪及碾壓。當混合料卸車后,應迅速攤鋪,做到按順序隨到隨鋪隨平,保證虛鋪厚度,松實一致,級配均勻。虛鋪厚度按設計厚度乘壓實系數1.25~1.50(瀝青混凝土)。當瀝青混合料攤鋪一段,油溫適合時,即可碾壓,一般用6-8T雙輪碾壓至無輪跡時,再用10~12T碾碾壓密實,并消除輪跡。石油瀝青開始碾的溫度不高于140℃,終了溫度振動碾不低于65℃。碾壓先從路邊開始向路中心錯半軸碾壓,速度以每分鐘25~30m為宜。當碾壓一遍后,應檢查路面,有無局部粗麻不平現象,應及時用細料找補,一次找齊,防止掉渣。
3.5.2 接茬。橫縫與縱縫都應采取直茬熱接,茬縫方向應與路線垂直或平行。
3.5.3 放行。石油瀝青混合料面層溫度降至大氣溫度時,即可放行。
(1)施工前要進行基底整平,采用壓路機碾壓密實,如出現彈簧、松散、起皮現象,就及時翻開處理,保證基底的密實度達到90%以上。(2)道板的鋪設。測量控制點高程,并掛線,鋪時隨時檢查位置與高程。鋪設人行道板采用臥漿法施工,要求人行道板鋪設后表面平整,無松動現象,2cm的1:2.5水泥砂漿飽滿,人行道板塊對縫必須順直以保證美觀。鋪好后應沿線檢查平整度,如發現有位移、不穩、翹角、與相鄰板不平等現象,立即修正。人行道施工完畢后,需養護并拉線防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放行。
4.1.1 施工測量。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定線依據施放管道中心線和檢查井的位置。根據實測地面高程計算出槽深及上口寬度,并用石灰線放出管道和檢查井的開槽邊線。
4.1.2 溝槽開挖。依據溝槽深度、土質和地下水情況,開挖前向司機詳細技術和安全交底。溝槽開挖采用人機配合的方法,機械挖槽應確保槽底土壤結構不被擾動或破壞。開挖時保持槽底無積水,用在溝底開挖集水坑、排水溝,用水泵將溝槽水排清的排水井法排除地下水。
4.1.3 開挖警示。溝槽兩側設立警告標志,溝槽邊側設護欄,夜間懸掛紅燈,紅燈的間距約為30m每對。
4.2.1 開槽施工部分。在基礎上放線,以控制安管的中心線。管道采用人機配合下管。管子安裝好后,一定用干凈石子或碎磚將管卡牢,并及時好做管座。接口采用承插口橡膠圈接口或水泥砂漿抹帶接口。
4.2.2 過路頂管施工部分。根據污水管道深度計算土側壓力,以及管道頂進后背力計算工作井、接收井配筋與墻體厚度,現場立模澆筑工作井、接收井;工作井、接收井制作好后達到一定強度時,即在井內挖土下沉工作井,工作井下沉中應隨時糾偏,保證下沉位置準確,井體平穩安全;在工作井、接收井下沉到設計標高時,立即澆筑封底,封底采用鋼筋砼,澆筑40cm厚;接受井,工作井均下沉后,在基底達到一定強度時,即開始頂管,管道頂進采用泥水平衡施工,以確保以前施工的路面不開裂、下沉,且設沉降點,隨時觀測;在頂進管道結束后,立即按開槽施工要求施工工作井、接收井內管道,隨即砌筑窨井,窨井要求同開槽施工;閉水試驗同于開槽施工。
溝槽回填采用人工回填,對胸腔部分及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的填土必須控制無雜物,其壓實度分別不應小于93%、90%,其余部分應滿足道路設計要求。胸腔及管頂50cm內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實,以上用壓路機碾壓回填。溝槽回填時及時做好密實度試驗,密實度應達到設計和規范要求。
由于道路處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區,其新建或改造的施工過程中需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因素,如行人、車輛及原有的各種管線等。而大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也容易造成施工方懈怠,出現不應有的疏忽,并導致整體施工質量下降、工期損失、成本加大、甚至不必要的傷亡發生。因此,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要以合理的施工技術為基礎,嚴格把好各工序關,充分發揮施工監理和施工管理的作用,確保施工過程中各項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
[1]劉耀培.結合實例論道路排水施工技術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91-92.
[2]周旭垠.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傳播,2011,9:51.
[3]姜士營.淺談市政道路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