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雨
(內蒙古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108 隊,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內蒙古狼山-查爾泰山多金屬成礦帶位于華北地臺北緣西段,為中元古帶被動陸緣熱水噴流成礦帶,它的成礦作用和火山活動密切相關。在本區還有東升廟、霍各乞、炭窯口等鉛鋅礦床,在北東方向上和白云鄂博礦區相連,與河套平原相接。
從含礦巖系和礦床成因兩個方面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六種類型:砂頁巖熔礦的沉積(沉積-變質型礦床);與火成巖有關的斑巖、矽卡巖、熱液交代型礦床和陸相火山型礦床;SEDEX 型;MVT 型;VMS 型和非硫化物鋅礦床。而礦床學家劃分的三種鉛鋅礦床分別是產于以碳酸鹽巖為主巖的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Valley-type,簡稱MVT)鉛鋅礦床以沉積巖為主的噴流沉積型鉛鋅礦床(SEDEX);以火山巖為主的塊狀硫化物型(VST)。
本研究區內的鉛鋅礦床與SEDEX 礦床相似。所以不再細致介紹其他類型,主要講一下SEDEX 型礦床。SEDEX 型礦床又叫海底噴流沉積礦床,成礦作用以沉積巖(頁巖、粉砂巖、碳酸鹽巖和凝灰巖)作為熔巖礦石,其形成過程為含礦熱液湓溢出海底且通過沉積、充填等方式將所含礦物組分在噴出口附近沉淀下來,進而富集成礦藏。SEDEX 型礦床主要是形成與大陸地殼基底上的拉伸盆地中,主要有大西洋被動大陸邊緣、克拉通盆地、大陸裂谷、弧后盆地等,礦床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⑴礦床的規模大、品位高;⑵富銀和重晶石,經濟價值大。
狼山-差爾泰山被動陸緣裂陷槽位于華北地臺北部裂陷槽帶西段,呈東西向展布,長約400km、寬約30km~50km,有南北兩個次級拗陷帶,而礦床主要是位于三級的斷陷盆地中。
狼山群裸露在地表的部分主要在研究地區的中部位置,是主要的含礦層位。下分三個巖組,分別為一巖組、二巖組、三巖組。巖屑主要有碎屑沉積變質巖,含少量的碳酸鹽巖和含礦建造。一巖組位于研究區東南部,主要成分為碎屑沉積變質巖,含少量的灰、灰白色的薄層眼球狀混合巖化石英片巖、黑云母變質粒巖,并可見少量的綠色薄層綠泥石英片巖。二巖組以一套碎屑巖和碳酸鹽巖混合沉積變質巖,其中主要深黑、灰色的白云巖、石墨絹云母片巖、石英片巖等,可見礦層沉積的夾層,并含有少量的凝灰巖。在本組巖層中的巖相和厚度變化比較大,和一巖段呈整合接觸。三巖組的下部主要由細碎屑變質巖構成,上部則為中碎屑沉積的變質巖,可見薄層的綠泥絹云母石英片巖和灰色的薄層白云石英黑云母片巖。上覆地層為李三溝組,呈角度不整合接觸,和下伏的二巖組呈整合接觸。
礦區的構造比價復雜,也很具有特色。褶皺和斷裂均有發育,且分別是不同的時代、其次和規模的褶皺和斷裂的不同配置,形成了不同的構造旋回和構造群落等。這樣就直接影響了本區內的各種成巖作用和成礦作用,有變質作用、巖漿活動、沉積作用等。本區的構造總貌是呈"西仰東伏"的不對稱復式向斜褶皺,向斜的北西翼相對比較平緩,而相對的南東翼就比較的陡峭,且在翼部發育有褶皺和逆沖斷層,礦層被中斷層所切斷,而斷層的一盤由于力的作用而上升,從而是上升盤裸露在外的部分受到剝蝕。礦區的斷裂構造發育,共發現了有75個斷裂,有逆掩斷層發育。
鉛鋅多金屬成礦帶的分布范圍和含礦特征是受華北地臺北緣斷陷海控制著的,具體的說就是,二級斷陷盆地可以控制一個或多個礦田的分布范圍和含礦特征,而礦床的分布范圍和含礦的特征則受三級斷陷盆地所影響。本區的同生斷裂活動形成了一個很小的半封閉的盆地,也就是白云鄂博-渣爾泰-狼山裂谷帶,它是一個二級的斷陷盆地。同時,斷層影響著盆地的沉積作用,也為成礦溶液提供了路徑。褶皺構造對于成礦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南北兩個成礦帶就明顯的受到了背斜翼部的控制。含偉晶巖的鈮等稀有金屬礦床形成于背斜的軸部地段,而在兩翼部分中的次級褶皺的軸心部位,則礦層會加深加厚,品位變富。
除了上述影響控制成礦的因素外,地層與成礦的關系也是不容忽視的。本區礦床有非常明顯的地層控制特征,這一點可以通過礦體的外形觀察得出,本區的礦體主要呈層狀、似層狀等,且本區的礦體的南西-北東走向,而賦礦地層及其所賦存的礦體整體上是和礦體一致的,向北東傾伏,向南西揚起,且地層在逐漸的變薄。
地層巖性也是影響本區礦床的因素,熔礦巖性和金屬礦物的組合、礦物的含量變化、礦石的結構構造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本區的變質作用對成礦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方面為變質作用使先沉積成礦的硫多金屬元素進一步活化、遷移和富集。第二方面為重結晶作用使有的礦物顆粒增大從而有利于篩選。變質作用的產物即礦區隨處可見的金屬硫化物,此外還有大理石、石墨、石榴石等礦產也是其產物。
礦石礦物組成主要有黃鐵礦、磁鐵礦等。在不同的礦物礦床,他們會有不同的組合。礦石具有塊狀和層狀等構造,偶見同生角礫狀構造、紋層狀構造。
礦床位于華北臺地多金屬成礦地帶內,地處華北板塊北側西端,狼山背斜南翼。受本區的斷陷槽控制,前面有所提及,這里不在贅述。礦體受狼山群二巖組控制巖性組合為海相碎屑巖、泥炭巖、碳酸鹽巖。而且在本礦區的富硫礦石具有典型的霍什布拉克的SEDEX 型礦床相似的特征和構造,這些又都是熱水噴流-沉積的典型特征,所以礦床是由多次的熱水噴流-沉積作用所形成的。
層控和巖控是狼山-渣爾泰山熱水噴流成礦帶的所有礦床的鮮明特征,這一特征在本區也比較普遍。礦化類型和礦床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同生斷裂作用,還有火山運動,以及同生沉積作用的火山噴發與含礦熱水噴流之間的耦合作用。狼山群的礦床中可見火山巖夾層,但是在礦床中火山巖夾層的巖性特征存在差異。本礦區的熱水噴流成礦作用不均一,過程比較復雜。狼山地區的礦床類型有典型的SEDEX 型成礦特征。通過對稀土元素的分析,得知成巖物質來源是陸源。根據本區成礦地質特征,東生廟三貴口礦床是海底噴流沉積,噴流沉積為主成礦期,后期熱液改造礦床,后期的熱液改造促進了成礦元素在礦體中的進一步富集。
[1] 李同柱.大渡河谷中段鉛鋅礦床成因與成礦模式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2007(5).
[2] 戴自希.世界鉛鋅資源的分布、類型和勘查準則[J].有色金屬,2005,3:16.22.
[3] 王彥斌,曾普勝,李延河,等.云南金頂和白秧坪礦床He,Ar 同位素組成及其意義 [J].礦物巖石,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