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月蓮
(陸河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站,廣東 陸河 516700)
近年來,我國人工林的不斷建設也在不同程度上改變著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在很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人工林最大的缺點就是樹種單一,正因為這種“單一”,也為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創造了有力條件,更加突出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對于上述情況,我國應始終貫徹把預防放在第一位,其次進行病蟲害治理的方針,從而實現我國森林建設的長遠發展。
2.1.1 森林病蟲害呈現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人工林面積呈上升趨勢逐漸的增加,天然林樹種的單一程度使其自身在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始終不如天然林的抵抗能力,再加上近年來森林病蟲害的不斷升級、不斷壯大,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發展趨勢也呈現出復雜性、多樣性,其中病蟲的危害面積以及病蟲的種類兩方面的內容是主要表現形式。病蟲的危害面積,在人工林面積增加的同時,呈現大面積發展,集中在一個區域內爆發這是人工病蟲害的主要發展趨勢,這樣加大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復雜性、多變性、集中性。關于蟲害的種類方面,從當前我國森林形式來看,森林病蟲害大多數呈現的是多樣化發展趨勢,病蟲的種類已經從80年代初至今已有平均10余種增加到近30種左右的數量,這為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加大了工作難度。
2.1.2 生態入侵病蟲害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生態入侵病蟲害已經成為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疑難雜癥”,迄今為止,已經有各種不明的外來物種侵入到森林中,這樣一來為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和更多的挑戰。典型的外來物種,例如:蘋果綿蚜、紅脂大小蠧、松材線蟲病、棗食蠅等多種具有較大危害性的病蟲,不斷的侵入到我國各地方的森林中去,伴隨著現代林業快速發展的腳步,流通環節也不斷加快,以上敘述的外來物種對于森林健康狀況危害性是極大的,這樣會給林業建設造成阻礙,會使林業發展停滯不前。
2.1.3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很難實現有效突破
在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對于森林危害最為嚴重的是刺槐尺蠖、棗灰蟓岬、楊樹天牛、棗瘋病等一系列較為頑固的病蟲害,因為它們所引起的病蟲災害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威脅著森林,少數地區因為以上原因致使災害年年發生。這類病蟲災害所涉及的范圍廣、覆蓋面積較大、危害性強,一旦得不到相應的控制,便會一發不可收拾,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使防治工作陷入相當被動的局面。
2.2.1 森林方面的因素分析
單方面的從森林方面來講,造成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積逐年遞增,天然林被不法人員嚴重破壞,導致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更加復雜。目前來看,我國森林面積逐漸減少,絕大部分都是人工林,而且人工林的樹種比較單一,生態系統也不如原始林,比原始林要脆弱很多,同時,對于森林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相對薄弱,這樣是致使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日趨緊迫的首要原因。天然林所遭到的破壞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這樣不僅會導致天然林在數量上減少,還會導致天然林的質量降低,從而使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使森林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
2.2.2 森林管理等因素分析
森林病蟲害的具體防治工作中,大部分地方對于病蟲害的防治都處于被動狀態,相對于管理也較為疏忽,管理方法也比較老套,在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上不夠積極,重視對于森林病蟲的救災工作,忽略了病蟲防災工作。在整體防治管理工作中,如果病蟲災害發生后,管理人員大多數依賴農藥的作用,但是他們不知道在殺害無數天敵的時候,也使病蟲增加了抗藥的能力,致使森林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一貫利用農藥的防治方法不僅會使管理效果變的更加消極,同時也會使防治工作的效率降低。
長期以來,對于林業的管理,社會上的認知只是從自身的利益來衡量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單純地認為森林病蟲害是完全沒有好處的,應該全部消滅掉,這種觀點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們應從生態學的角度重新認識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全放面的對病蟲害進行了解,避免森林資源因為蟲害防治工作出現偏頗。因此,林業工作者應把病蟲害的防治放在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中進行考察,清楚的認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意義。一方面要從積極的態度面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整枝、稀疏、劣勢植株的自然狀態能起到的積極作用進行了解。另外一方面,要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開展生態化建設,善于利用和發揮林木的天敵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昆蟲、微生物、植株等,有效控制病蟲害的威脅,以蟲治蟲互相制約,維護生態平衡,從而實現科學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3.2.1 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
加速生態環境的建設,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應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社會各界能夠更加廣泛的關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有關部門應把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盡早提上日程,把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劃入經濟發展建設的規劃中,減少森林資源損失,明確責任,加強林業的領導班子建設。
3.2.2 建立健全的森林病蟲害預測機制
應確定怎樣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預測目標、預測組織、預測人員、預測制度、預測方法等相關內容,然后有效地對森林病蟲害進行全面的實時監測。
3.2.3 加強林木檢疫
森林病蟲害的防疫應貫徹以預防為主要目的,綜合治理為基礎方針,做好病蟲害防治前的管理工作,嚴格防范危險性高的病蟲,尤其是外部病蟲傳入或是傳播到內部林木。
林業中的人工林建設,應盡量避免一刀切的現象發生,應依據造林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關于樹木和林子應遵循生態學的自然規律進行有效配置,配置的內容應按照相關的政策還要符合生物的適應性、多樣性原則,科學、合理的配置林木,使森林中的各項資源互相促進,茁壯成長,提高人工造林自身的病蟲害免疫功能,建立最貼近大自然的生態系統。
綜上所述,我國在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防治時,要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按類別劃分然后實施相應政策,進行分區分類治理病蟲害。“從我做起、從實際做起”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改變生態環境,呵護森林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并節約資源,做到防患于未然,標本兼治,嚴格按照防疫的標準進行檢查,加大監測的力度,以營林法則為主要依據,以防治工作為輔助工作,協調統一工作人員進行綜合防治工作。只有做到以上內容,才能更好地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進我國森林資源的增長和保護有限的森林資源。
[1]張星饒.森林病理學研究的生態數學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2]卜志國等.城市綠地蟲害發生的影響因素和防治對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5,20(4)404-406.
[3]吳小芹.大氣污染對森林昆蟲的影響研究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1994(3):36-42.
[4]劉玄機.森林病蟲害預測于決策[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