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
(吉林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吉林 吉林 132011)
早在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聯合國和一些專家就多次疾呼:“當前地區性的水危機可能預示著全球危機的到來,迫在眉睫的水資源危機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嚴重的挑戰之一”。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世界人口增加了近3倍,而全球對水的需求卻增加了6倍。如果對水資源及相關的生態系統不能更好的加以保護和管理,那么到2025年,2/3的人將面臨嚴重的缺水或水資源短缺的情況。從吉林市水資源安全看也存在各種問題需研究和探討,做出長遠規劃。
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22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但吉林市得天獨厚,地處第二松花江畔,上有圍水面積550km2,庫容108億m3的松花湖,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全國水平的1.8倍,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2,在國內數豐水城市,在世界仍屬貧水城市。
吉林市年平均降水量為674mm,因受季風影響,夏秋季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一日最大雨量可達119.3mm,冬季最大積雪深度可達46cm;吉林市水文站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27.6億m3,多年平均流量為404m3/s,松花江最大洪峰流量為8300m3/s,滿足城市用水要求的最小流量為161m3/s,春灌期間的最小流量為361m3/s,近年來最枯流量為90-100m3/s。進入21世紀以來,由于異常氣候影響和人為對水環境的生態破壞,水資源年際變化有所增長,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降水量的3-6倍。
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水源屬Ⅱ-Ⅲ類水體,除CODmn和漂浮油類時有超標外,其他指標均符合Ⅱ類水體要求。一年四季有300天原水渾濁度低于30NTU,水質良好,水量充沛。是主要的生活水源:地表水源除松花江外,還有牤牛河(松花江支流)潛流滲渠水,市政供水地表水總取水能力55萬m3/d。
吉林市地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內河漫灘中,受大氣降水和松花江徑流的地下補給,含水層較淺,水量也較豐富,但大部分井重金屬含量較高,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經常檢出(致癌物),不適合飲用,不適合做為大型的集中水源。吉林市1990年部分用于工業和生活的地下水量為83000m3/d,目前,在遠離城市供水管網的邊緣地帶尚保留103眼井,每日取水量為21000m3/d,僅為1990年的25%。開采地下水除水質水量無保證外,還一個弊端是:久而久之引起地盤下沉,影響建筑物壽命,吉林市九站也出現過地下水與城市供水管網聯接引起污染的事例。基于上述原因,吉林市應以地表水源為主。
多年來,我市的水源,在水源的水源防護帶內亂挖砂石、道路施工、修建堤壩,是江中出現暗坑、暗溝,致使主流改道。取水戽頭擱淺現象嚴重,威脅取水安全。
2000年我市取水人口為140萬,2012年用水人口160萬,增長率為14%,人口的增長使我市人均水資源占有率下降12.3%,加之生產、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加劇了水源危機。
吉林市是建國初期興建的,以化工、電力為中心的老工業城市,多年來環境問題與水污染比較嚴重。雖然政府在上個世紀末,關閉了一些嚴重污染的單位,但仍有個別企業屢禁不止。
基于上述水源及水質現狀提議如下措施以保護和利用松花江水資源:
吉林市現有兩座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為53萬m3/d,其中吉化污水廠日處理工業污水23萬m3/d,吉林市水務集團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設計能力為30萬m3/d,現該廠處理能力已滿負荷,甚至超設計能力。同時由于當時設計時排放出水水質為國家一級B,為保護松花江水質,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應加大對生活污水處理投入:一是提高污水處理的能力;二是提升污水處理廠排放水質的標準,達到國家標準的一級A。
吉林市水務集團現有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為30萬m3/d,現已達滿負荷,甚至超處理能力。由于水務集團屬公益性服務行業,現行水價又偏低,保本甚至略有虧損,無力投資。希望政府考慮投資性融資,盡快對污水處理廠進行二期擴建,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杜絕污水的直排。
吉林市水務集團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排放標準為國家標準一級B,為保護松花江水體,排放標準應達到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但現污水處理廠存在一定困難:一是由于現處理能力已滿負荷;二是由于現行污水處理費0.4元/m3,而現處理成本接近0.8元/m3,處于虧損狀態。為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一是政府投資加快污水廠二期的建設,同時對原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二是提高污水處理費的價格,確保處理費用的投入,使污水廠的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盡快改善松花江的水體和生態環境。
吉林市從水源上為豐水城市,但水源單一,沒有備用水源,由于取水方便,各工業、企業都自行從松花江中取水,且各單位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不重視,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重復利用率不高,特別是中水的利用沒有高度的重視和認知。吉林市水務集團污水處理廠已投資建設了再生水(中水)處理系統,一期工程處理能力4萬m3/d,由于附近工業、企業對中水利用和水資源保護的意識及認知不高,不愿接受,望政府及主管部門出臺相關規定對生產作業過程中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如熱電廠、鋼鐵廠、園林綠化、洗車等用水行業強制利用再生水,以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穩步推進再生水的處理率,節約水資源。
吉林市水務集團始建于1927年,現供水設計能力50.5萬m3/d,多為老水廠,設計標準低。為保證滿足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只能降低負荷,同時四水廠取水頭由于河道改變及水位下降,導致取水窗口外露,取水困難。但隨著城市發展及用水人口的增加,實際用水量逐年增加,現已造成“有量無質,有質無量“的供水局面,為保證供水安全,需對一、二、四水廠進行工藝改造,同時為滿足用水量的增加,特別是南部新城的建設及高新北區發展的用水(規劃40萬m3/d),三水廠后10萬m3/d的續建已迫在眉睫,六水廠的建設亦應提到日程上來。規劃部門已規劃在大藍旗江畔,占地16公頃,規劃設計能力60萬m3/d,可分兩期建設,以解決供水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保障安全優質供水。
吉林市水務集團現有供水管網(DN100以上)1000余公里,由于受資金的約束,對一些老的管線尚未改造,解放前管線尚存70余公里,特別是船營區為老城區,管線老,埋深大,漏點多且不易發現和維護困難。同時由于接收后的物業棄管小區二次網質量差、漏點多、有些管線已成篩網狀,無法維護,造成損失率的偏高,成立集團前損失率45%左右,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集團領導高度重視,籌措資金加大產銷差率的治理,現已降至35%以下,但仍存在資金不足,尚存老的管線無力更換。
以上兩問題,由于水費中不含有水廠建設改造及管網改造的費用,為保障供水安全和節約水資源,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和籌措,早日實現水廠的擴能改造及市政管網的更新。
[1]張曉宇,竇世卿.我國水資源管理現狀及對策[J].2006.
[2]杜威漩.論政府在水資源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