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山
(新疆準東石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 阜康 831511)
在我國很大一部分油田的開發中是用向地層注水的方法保持著內部壓力的。在以后的工程進行中,用水注入油層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油層被注入水就可利用二者之間的屬性判斷出油層的位置和深度以及所在的區域。這是我國測量方法發展的方向。
下面就主要講解利用常規的測井方法確定殘余油的分布地域的相關信息。
(1)這種方法提供的數據可以讓我們直觀的看到剩余油在儲存層中的一些信息。
(2)這種方法提供的測井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研究剩余油所在的儲存層的內部結構,如縱橫向走勢和厚度,還可以觀察到剩余油在其中的一些變化趨勢分布位置。
(3)這種方式可以分辨油的種類。
(4)還可以得出每一個部位可以采出的油量和程度。
(5)可以針對得出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出油所在區域的分布和進行開采之后的影響。
(6)這種方法操作起來簡便,使用規模廣泛,成本低,并且可以準確的測出剩余油分布的深度和廣度。
2.1 采用這種基本方法的著重點在于:要準確了解剩余油所在儲存層的巖性、屬性、和含油程度、對電的阻力程度、注水的滲透程度等。進行了一階段的調查和分析實驗,完美的把握住了很多專業技術上的難題,對四個油儲存層的剩余油分布狀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概括。對油量以及水滲入的容量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其中的誤差小于10。
2.2 采用這種基本方法的根據和詳細內容。
它根據兩點:(1)當油田被注水處理之后,儲油層原有的油量減少,含有水量的油田所占比例加大;(2)注水之后的油田的電阻性能加強,對于這些用曲線來表示就會體現出兩個特點:1電阻性能這一項在被水注入的油層部分變低,通電率變小。2表現在實際上油層的通電標準線隨著注水的深度發生移動。
3.1 根據含油量和含油分布的區域可以分出不同種類的油。
3.2 分析得出不同油田的儲存量計算不同范圍油田的儲量、計算可利用的剩余的油量。
4.1.1 分析不同油層的巖性、屬性、條件和相關因素,模擬出相應的圖形,計算出變化規律,通常變化規律一般呈現指數關系或者非線性關系。
4.1.2 探討油層在注水前后期各參數的變化和影響變化的條件,建立圖表,圖表必須以數據作為依據進行計算機繪制。
4.1.3 設計基本測井信息數字與各參數之間的關系式,可以通過計算機數據擬合的方式進行數據相關性擬合。
如果想要充分了解剩余油在地下所在的區域,只應用一種技術手段是一定不夠的。我們要用到很多關于此地的第一手信息,根據實際應用的現狀來分析計算和鉆研。
4.2.1 根據所得到的地質信息,進行相應的配套實驗,得出數據后進行圖標的設計。
4.2.2 以所得到的信息為依據研究各因素之間的變化規律。并且根據規律列出適用的計算方程,可以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準確表明。
4.2.3 通過實驗得出,注水前后地下油層的電阻性能變化,并根據此關系建立圖表進行相關分析。
4.2.4 應用這種測量方法和相應資料計算各種因素之間對油層的控制和影響并進行圖表說明。
4.2.5 根據在實驗室得到的結果進行整理,計算各種性能比率,設計方程。整合成一整套完唄的數據資料,做成整體的圖表進行宏觀把握。
5.1.1 根據各種油類的飽和數據和圖表中的顯示來進行曲線概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現有的油量飽和情況和最原始的情況保持一致,遠遠比殘留的飽和程度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得出油層完好,沒有被注水侵入的結論。(2)現有的油量飽和情況沒有最原始的情況好,但是還是比殘留的飽和程度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得出油層已經有水進入,但是并沒有影響油質的結論(3)現有的油量飽和情況已經只和殘留的油飽和情況不相上下,我們可以知道油層已經收到注入水的強烈侵入,油層的含油量降到最低,基本沒有可采用的價值。
上述的概括方法非常方便,而且是眼睛可以看見的,可以相對準確的概括出油量的剩余情況。
5.1.2 成平行于地面方向分布的概括。
根據各種油類的飽和數據和圖表中的顯示,以及對垂直于地面方向分布參數的參考,各種性能的對比,我們可以準確的概括出每一個類型的儲存層剩余油按照平行地面的方向分布的狀態。
5.1.3 應用平面的概念去概括剩余油在地下的各個層面分布的狀況,其中的信息有,油量多少,油的所在比例,電阻性能,儲存層的巖性分析、注水程度等,利用這些數據整合出一個平面圖來直觀全面的概括相關信息以及各參數之間的關系變化。
(l)我們通過這種圖能夠準確的概括出剩余油在不同的儲存層如油田、不同巖性的油層、油組、層系的大小變化和具體的區域的所占比例。
(2)我們還能夠概括出不同油類的儲存系數。能夠明確的在圖中看到,油在不同區域分布的多少。
(3)我們還可以通過平面圖得到哪些區域可以產出高質量的油。
(4)通過平面圖我們還能夠概括出在哪里設置油井,各個油井之間的距離,井深的測量等等參數。
最終通過這種方法來達到最完美的采油效果。
[1]謝遠軍,王思文,陳洪娟.復雜斷塊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模糊綜合評價[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11).
[2]聶銳利,謝進莊,李洪娟,鄭希科.過套管電阻率技術在大慶油田剩余油飽和度評價中的應用[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4(05).
[3]謝進莊,楚澤涵,李艷華.用聲波彈性參數確定剩余油飽和度的方法探討[J].測井技術,2003(03).
[4]陳亮,張一偉,熊琦華.嚴重非均質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進展[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