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連任
11月7日,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右二)帶著家人在其競選總部所在地芝加哥出席競選之夜集會。
在6日舉行的美國大選中,現任總統、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擊敗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成功連任。
新華社/路透
點評:11月6日深夜,隨著奧巴馬贏下關鍵搖擺州俄亥俄州成功連任,2012年美國大選宣告結束。但奧巴馬“一起抓住美國的未來”的期許,才剛剛啟航。這場史上最貴的美國大選,從開始到結束,都出人意料。起初,沒有多少人相信羅姆尼會給奧巴馬帶來真正的威脅;中間,峰回路轉,特別是第一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之后,奧巴馬、羅姆尼支持率難分仲伯,甚至后者鋒頭還一度蓋過現任總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奧巴馬僅用一個晚上就鎖定勝局,繼成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后,又成為美國第一位連任的黑人總統,可謂“笑到了最后”。
窗里窗外
10月22日,一群巴勒斯坦男孩在加沙北部地區一家醫院的停尸房外向里張望。
以色列戰機22日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發動兩輪空襲,造成2人死亡、5人受傷。
新華社/路透
點評:從窗外向死亡張望的,都是年輕人。目光中更多是好奇而非恐懼,缺少對生與死的敬畏。也許他們本該稚嫩的心靈已被苦難磨出老痂,對死亡的黑色災難習以為常了。想到一句很美的歌詞:“生的奇妙和死的不可思議,花與風與城市都同一樣。”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是如此平靜,但在世界上大多數正常人看來,一切是那么不合時宜,那么突兀刺眼。
相視而笑
10月22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的林恩大學,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奧巴馬(右)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左)出席第三場總統選舉辯論。
新華社/法新
點評:版面編輯應該感謝這名攝影記者,把兩個候選人構圖那么恰當嚴謹地并置在同一畫面中,神情笑容竟然也那么一致。無論新媒體、自媒體如何發展,在新聞攝影領域,總會為這樣用心的攝影師留一席之地。
“從太空邊緣回來的人”
10月14日,鮑姆加特納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東南部羅斯韋爾地區成功完成高空極限跳傘,從3.65萬米高度起自由落體,時速達到約1342公里,創造了“載人氣球最高飛行記錄”、“自由落體最長距離”及“最快自由落體”三項世界紀錄。
新華社/法新
點評:全球近800萬人通過YouTube觀看了奧地利男子費利克斯·鮑姆加特納精彩一跳,刷新了YouTube用戶同時觀看一場視頻節目的最高紀錄。
鮑姆加特納現年43歲,曾是美軍跳傘表演隊成員,迄今為止已經從客運飛機、直升機、摩天大樓及其他地標性建筑上成功跳傘2500多次。
“從太空邊緣回來的人”費利克斯·鮑姆加特納在完成跳傘后表示:“站在世界之巔時,我感到自己非常卑微。你想的不再是破紀錄,你想的不是獲取科學數據,你唯一想的是要活著回來。”
升空
2012年10月7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獵鷹9”號火箭搭載“龍”號無人駕駛貨運飛船,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新華社/法新
點評:夜晚的火箭發射拍攝起來大抵如此。強烈的光比只能拍出氣勢,而無法兼顧細節。位于美國硅谷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制的“獵鷹9號”將作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平臺,取代航天飛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和人員。而不久之前,向軌道發射火箭的活動幾乎完全由政府機構控制。
支離破碎
11月2日,在美國紐約的布賴頓灘,一面美國國旗被大風吹得支離破碎。旗桿旁的公寓樓仍然停水、停電,沒有供暖。
當日是颶風“桑迪”襲擊美國東北部后的第四天,救援隊員依舊在紐約和新澤西搜救并統計受災情況。當地民眾對颶風帶來的停電、燃油短缺和救濟食物發放遲緩等問題也越來越不滿意。
新華社/路透
點評:一葉知秋,通過一面破碎的旗幟,足夠讓人們想像風暴的肆虐。美國全境因颶風“桑迪”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113人。紐約市原定于10月31日晚舉行的一年一度萬圣節游行活動被迫取消,這是紐約39年來首次取消萬圣節游行活動。
“NO”
10月27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警察在議會大樓外設置的護欄上掛著示威者抗議政府財政緊縮政策的標語。
新華社/法新
點評:這張照片里,沒有人,沒有喧囂。世界越來越多媒體化了,在各個領域拼命調動我們所有的感官。色香味俱全才叫好菜,信達雅兼得方算佳譯。其實,換個思路想,沉默也是聲音,黑白也是色彩,平淡也是味道。Less Is More,少即是多。
燭光里的思念
11月2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名女子在亡靈節點燃蠟燭悼念故人。
新華社/路透
點評:飄動的火光中,隱約顯露出祭奠人的身影。相機應該是設在連拍模式,偶然所得。把報道任務比喻為戰爭,狙擊手當然很有成就感,但機槍手也不用自卑。世界已經不是曠野中的游俠牛仔能夠征服,戰場需要火力壓制。話說回來,機槍手也不是漫天亂射,同樣也要瞄準目標,等待時機開火。
“飛過”月球
11月1日,一架客機飛過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上空。
新華社/路透
點評:靠近機場的夜空都可能出現這樣月亮與飛機的相遇,但只有精心觀察,規劃安排、耐心等待,才可能在恰當的時刻,合適的位置和角度拍到這樣的圖片。既然哲學家都說了,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攝影倒有一點優勢。我們重復一首動聽的詩歌,最多算朗誦;我們重拍心儀的場景,卻可以算創作。
“跑進”冬天
10月28日,一名女子在德國慕尼黑的奧林匹克公園內慢跑。當日,德國南部和東部的部分地區迎來今冬第一場雪。
新華社/法新
點評:女子優美的線條,頗具象征的姿態應和著跑進冬天的主題。詩人有權對季節的更替擁有詩意,攝影師也可以。“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凡此種種內心深處的感受,同樣可以表達在一張張照片中。比如這張照片里的冬天,就沒有肅殺的氛圍。
守望夕陽
10月28日,德國柏林,一名男子站在夕陽下的泰格爾湖畔。
新華社/路透
點評:攝影師匠心獨運地把男子放在那道瑟瑟波光中,在陽光透出云彩的瞬間按下快門。這算是夕陽和剪影結合的典型畫面。其實我想說的不是這些。有人極端地說,任何事情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說出來的,另一個是真正的原因。比如,選中這張照片,更多是因為我在柏林工作的四年間,居住的地方離泰格爾湖不遠,看到這個名字就感到親切。這倒也符合新聞的貼近性原則。
廣場之吻
10月29日,在法國巴黎,一對埃及新人在埃菲爾鐵塔前的特羅卡德羅廣場上擁吻。
新華社/法新
點評:夜巴黎,新人為浪漫之都增添一點浪漫。沒有補光,沒人打燈,沒有助理,不像專業婚紗攝影機構的創作場景。西方的新人通常不會專門安排婚紗攝影,大多是在婚禮當天紀實性拍攝。個人覺得這是更親切更有意義的方式,新人不應該是閃光快門流水線下那些雷同模糊的笑臉,而是一個個尚待攝影師闡明的愛。但這對攝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婚紗攝影團購比比皆是,不過能拍好婚禮的人不多。
結婚
10月8日,一對新人穿著傳統服裝在秘魯首都利馬等待婚禮舉行。
新華社/路透
點評:保加利亞有句很不討喜的民諺:婚姻是一只蓋著蜂蜜的糞桶。這比起張愛玲的紅玫瑰、白玫瑰的小資名言要粗俗很多倍,但意思相近。攝影者仿佛看過錢老的《圍城》,不安好心地把這對新人本該甜蜜的時刻也拍得如此貌合神離。攝影的真實,攝影的謊言,全在拍攝者的一念之間。
鉆石
11月8日,模特兒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拍賣預展上展示“約瑟夫大公”鉆石。
佳士得拍賣行計劃于11月13日拍賣這枚重達76.02克拉的鉆石,預計成交價格將超過1500萬美元。這枚鉆石產自印度的戈爾孔達礦,并以它最初的所有者、19世紀匈牙利王國的最高級別官員約瑟夫·奧古斯特大公的名字命名。
新華社/路透
點評:明眸比鉆石更耀眼。鉆石的名貴,更多是依附于美女的認可。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發現和初步認識鉆石卻只有幾百年。鉆石伴隨著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神話般的傳說,人們視它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征。如今,鉆石不再神秘莫測,更不是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的珍品,而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寶石,更多被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誓言信物。
霓裳魅影
11月7日,超模琳賽·埃林森在美國紐約舉辦的“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內衣秀上展示新款設計。
新華社/法新
點評:魔鬼身材,天使造型。古人稱“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說的是音樂,體現了人對自身美麗的欣賞。車展都以美女映襯香車,更不用說用來裝點美麗形體與容顏的服飾了。
德國科隆狂歡節 “雙十一”啟動
11月11日,在德國科隆的科隆大教堂前,4名狂歡者打扮成小豬的模樣慶祝科隆狂歡節開始。
科隆狂歡節是歐洲知名狂歡節之一。狂歡節貫穿整個冬天,每年的11月11日11時11分啟動,持續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后約3個月,其高潮部分是最后四五天。
新華社/路透
點評:除了老照片經過時光的釀造,一張合影能拍出味道與意境來并不容易。這張貌似隨手的一張照片,卻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近來,家人經常叫我品評她拍的照片,我們合伙發明了一個評價用詞——“過程”,認為照片中一個人過程性的動作或神態很難說服打動人。家人每每問:這張是“過程”嗎?當聽到“不是”的回答時,便很滿意。這張也不是“過程”。
最后一浴
10月31日,在烏拉圭圣哈辛托,一頭母牛在送進屠宰場前被水沖洗。
新華社/法新
點評:即使在北京牛街買的牛肉和羊排已經塞滿了我家里的冰箱,水霧中這頭牛還是給我以深深的震撼,良心偶然發現。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布什說:“我們準備殺死300萬伊拉克人和1個修單車的。”CNN記者:“為什么要殺死一個修單車的?!” 布什轉身拍拍鮑威爾的肩膀:“看吧,我都說沒有人會關心那300萬伊拉克人。”編笑話的人評論說,這就是公眾,他們只關心奇怪的個案。無論這結論正確與否,攝影的任務,就是在世間萬象中找出獨特的個體,凝結成意義。這也是藝術的追求。
小小針鼴鼠
11月1日,在澳大利亞悉尼的塔朗加動物園,一只55天大的針鼴鼠躺在一名獸醫的手中。
這只針鼴鼠是在澳大利亞悉尼北部的一個人行道上被發現的,隨后被人送往該動物園。據悉,這只小動物將在此被人工喂養至六個月大小。
新華社/路透
點評:被握在手中的小生靈還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運。它成為一個象征,同情,憐惜等人類美好感情孕于其中,用來說服自己,現世并非全然是勝者通吃,弱肉強食的冰冷世界。
奔跑
10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島,一名男子駕牛參加泥地奔牛賽。
新華社/美聯
點評: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民俗照片。印尼的泥地奔牛賽就是其一。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影賽中都能不時看到類似的獲獎作品。可以想象,影友們對這個題材無比喜愛。算是民俗照片中的糖水片吧。
留蹤
10月11日,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城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只鴿子在雪地上留下腳印。
新華社/路透
點評:彩色照片只濃縮起黑白兩色,潔白的地面做為純色背景,點綴著鴿子徘徊留下的小腳印。“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是種灑脫;“雪上偶留泥爪印,鴻飛哪復計東西”是種惆悵;惆悵過了頭就是悲觀,就像哲學家福柯的名言:人終將被抹去,如同大海邊沙地上的一張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