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偉 李芹 張海霞
(泰安市中心醫院信息中心,山東 泰安 271000)
RFID全稱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由于其具有不局限于視線,識別的距離比光學系統要遠,射頻識別卡可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且有智能等優點,廣泛應用于物流、供應鏈管理、制造業、食品加工、高速公路自動收費等領域中。隨著此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加之在以上各領域中的成功應用并帶來巨大的便利與效益,近年來,醫療衛生行業越來越重視RFID技術的應用,并借助于RFID技術加速了醫院的數字化進程。為實現醫院流程優化,提高醫院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運行成本起了很大作用。
隨著RFID技術的完善與發展,其更多地應用于醫院信息管理中,它的應用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及服務質量,也為醫院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與效益。
每位患者在入院時,醫院為患者配帶具有RFID標簽的腕帶,腕帶中存儲有患者的姓名、年齡等基本信息及患者的藥物過敏史等重要的信息。每條腕帶都有一個唯一編碼,與患者唯一對應,可通過此編碼對應數據庫中更詳細的患者就診及住院信息。醫生或護士要了解病人的信息,只需通過隨身攜帶的PDA,讀取患者手腕的RFID智能腕帶,通過視覺化的軟件系統,就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每一位病人的所有病歷信息、檢查化驗結果、體溫變化信息、服藥打針等各種準確信息,而無需再到電腦前進行查詢,甚至翻閱大量患者的紙質病歷。省時省力,提高了醫護人員管理患者的效率,減少了出錯幾率,降低了醫療事故發生的概率。如遇突發事件,緊急搶救患者時,快速及時的信息提供為患者的搶救贏得了時間,對患者識別的準確性杜絕了人工識別會出現的醫療錯誤。
以前,患者在醫院中活動時會出現不好尋找甚至走失的情況,也不尋找、打電話聯系,甚至有時還存在患者走失的情況,而現在通過RFID智能腕帶、監測讀卡器及定位跟蹤系統,用醫院的監控電腦或醫生的隨身的PDA,即可掌握病人的物理位置,從而迅速找到他們并對其實施相應的醫療方案。從而實現了患者24小時即時狀態監護,保障病人安全,降低意外事故的發生頻率,提高病院的管理水平。
RFID腕帶在產科母嬰識別,母嬰配、兒科兒童身份核對也有著重要應用,在降低醫療事故,完善醫療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醫院中應用RFID進行資產管理。應用主動式和被動式RFID標簽來管理類似輸液泵、病床、擔架、輪椅等可移動的資產。通過RFID的使用,節約了尋找設備的人力和時間,強化了醫院對資產管理的能力。一些案例表明,原以為缺少設備的醫院,在使用RFID后,發現通過充分利用原有設備就能滿足醫療需要。換句話說,對已有設備數量、位置和使用狀況的充分把握,使醫院顯著減少了新購設備的費用。
采用RFID技術,可明確每袋醫療垃圾的科室(病區)、種類、數量、重量以及何時、何人送到周轉站,并可避免交叉感染。實現了對醫療垃圾的動態實時管理。不僅可以監測整個醫療垃圾處理的流程;而且可以對具有特殊意義的醫療垃圾進行追蹤,防止整袋醫療垃圾的丟失;還可以有目的地追蹤指定醫療垃圾的重量變化(減輕),抽查醫療垃圾周轉站稱重不準確的現象以及進行分裝外流的現象,降低醫療垃圾的處理成本。
隨著RFID技術的不斷進步,芯片成本的降低、存儲容量的增大、讀寫距離的提高、處理時間的縮短將成為可能,射頻識別產品的種類將越來越豐富,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可以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射頻識別技術將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并將帶來一場巨大的變革。射頻識別技術在國外發展非常迅速,盡管我國射頻識別技術起步較晚,射頻識別技術在醫院中的應用狀況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射頻識別技術的在醫院中的應用會有很大的突破。
[1] (美)詹姆斯·C.約翰遜 等著 張敏 譯 現代物流學[J].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4-1.
[2] 寧煥生 編著 RFID重大工程與國家物聯網[J].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