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楠
(長春市交通運輸局,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幾年來,吉林省公路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成績斐然,公路網絡結構得到改善,尤其是農村公路的發展與建設也是越來越完善和成熟,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局面,隨著公路發展,公路養護管理愈來愈顯示出其重要性。如何使村級公路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科學規范的公路養護運行機制。
在養護與管理的改革過程中實現了公路管理與養護生產分離,積極培育和發展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公路工程市場。使有限的養護資金發揮最大效應,通過改革與建設已經初步顯現:
1.1 事企分開,減輕了公路管理機構負擔,通過合并重組,股份制改造,承包經營等方式,使其徹底與公路管理機構脫鉤,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公路養護生產單位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自我發展的企業法人,參與市場競爭,并在逐步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過程中,不斷壯大自己,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機構也可以擺脫巨大的包袱,使有限的養護資金更多的用于養護工程。
1.2 管養分離,加快培育和發展公路養護工程市場
結合實際,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點的要求,對現有的道班、廠、隊進行合并、重組、擴大規模,改變了公路養護生產單位過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狀況,加強了對市場的規劃和管理。采取招投標制度,這樣做既可以提高養護質量和投資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機構從生產型向管理型轉變。
1.3 引入競爭機制,改革公路養護投資方式
公路管理機構在實施公路養護工程時,要引入競爭機制,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養護生產單位進行養護生產作業,全面推進定額養護,養護工程費用的支付要按工程計量支付,以提高養護資金的使用效率,與此同時,公路管理機構對養護生產單位的管理,也要從行政領導管理轉變為合同管理。
養護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農村公路養護的關鍵問題。雖然國家對農村公路養護每年給予一定補助,但地方配套資金少。另外存在地方政府重建輕養以致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投入長期不足,部分農村公路因此處于失養狀態。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沒有穩定的渠道來源,導致公路養管資金普遍短缺,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公路養護缺乏強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資金投入等條件的限制,建成的農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術等級偏低、抗災能力薄弱的缺陷。縮短了公路的使用壽命,給公路安全和行車安全埋下了隱患,也給公路養護造成了難度,增加了養護的壓力。
由于管理辦法缺乏強制力和具體實施細則,致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不順,責任主體不明確。縣級道路養護管理主要是縣交通局來實施,但是鄉村兩級都沒有把鄉村道路管理養護工作列入議事日程,更沒有引入考核獎懲機制,導致農村公路管養缺乏動力和活力,效率較低,效果極差。目前,各縣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機構。負責管理縣級及以下的地方道路。縣級公路的養護資金由省負責撥付,養管人員也按編制配齊。而鄉、村級公路的里程約是縣級公路里程的2.4倍左右,卻無專門的機構和人員進行養管。這也是鄉村公路損壞嚴重的根本原因。
重目前在農村公路上,經常看到有的載荷 20t的貨車拉 30t,40t,甚至拉著 70t、80t的重型貨車也在村道上行駛。車輪一輾,農村公路傷痕累累:路面龜裂、路基沉陷、坑槽連綿等,給農村公路帶來了毀滅性的災害。雖然每年交通部門都對其進行維修養護,但也只是杯水車薪。使農村公路的通行質量每況愈下,服務水平大大下降。超限車輛已經成為最大的“農村公路殺手”。
3.1 制定規章制度
要根據有關公路養護的技術規范,質量評定標準,結合實際工作,制定路基、橋涵、構造物、路面、綠化等養護技術規程以及路況巡查制度,規范養護作業的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保證公路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況,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3.2 做好招投標管理,實行合同化管理
根據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和有關養護管理辦法,將養護工程劃分為小修保養、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善工程。所有工程都委托專業公司養護,簽訂合同,按照技術規范和質量評定標準對養護質量進行招投標、擇優選擇施工承包單位,并實行合同管理、計量支付,加強計劃與核算,有效地降低了養護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3.3 落實資金渠道交通主管部門要逐步提高縣、鄉道養護費補助標準,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區政府每年制定年度財政預算草案時,將縣、鄉公路養護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安排。村道的日常養護經費由鄉(鎮)人民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作為養護經費的基金存入農村公路養護專用帳戶,不足部分由縣級人民政府安排財政資金予以補助,縣鄉道路的日常養護經費由縣級人民政府每年從財政預算和拖拉機養路費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農村公路養護專用帳戶,用于縣鄉道路養護及補助鄉、村道路的日常養護。縣、鄉兩級政府財政列支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統一納入縣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設立的專用帳戶進行管理。
3.4 加強經常性、預防性養護
日常養護工作貫徹經常性養護,對公路及其附屬設施做到“六修、六清”。六修即路面要修補、設施要修復、邊坡要修整、路樹要修剪、段容要修飾、設備要修理;六清為路面要清掃、設備要清洗、邊溝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橋涵要清淤、路況要清整。達到“六無”,即路面平整無坑、設施完好無損、邊溝通暢無阻、標志清晰無污、橋涵完整無損、綠化齊整無缺。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并且實現了“三大轉變”,即由跟蹤性養護轉變為預防性養護、突擊性養護轉變為經常性養護、單一路面養護轉變為全面養護。堅持實行路況巡視制度,加強預防性養護,按照“早檢查、早發現、早測設、早施工”的方針,積極主動做好水毀預防和治理工作。支持以路面養護為中心,加強公路全面養護。
3.5 堅持機構化養護
隨著公路事業的發展,養護質量要求高、技術含量高、配置完備的養護機械設備,實行機械化養護勢在必行。
3.6 科學養護
樹立“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的觀點,及時了解國內外養護方面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并且加以應用推廣,提高養護的科技含量。
3.7 堅持預防性養護
結合經常性、不同季節、不同路段以及特殊氣候環境下的路況調查巡視工作,農村公路質量相對較低,應堅持進行預防性養護,發現病害或隱患,及時處理,做到防微杜漸,確保養護工作的效果。
我們更應重視農村公路的養護,加大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改革力度,使農村公路更好地為“三農”服務。只要各級部門切實履行職責,落實好有關措施,做到建養并重,養護優先,就一定能更好地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推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發展的軌道,促進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積極的貢獻。
[1]王文華.農村公路養護中的縣級政府職能研究[J].河南大學,2011.05.01.
[2]盧藝琪.農村公路養護體制及運行機制改革研究[J].長安大學,2009.0.325.
[3]曲凡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問題研究[J].山東大學,200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