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吉林市產品質量檢驗院,吉林 吉林 132000)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審計工作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社會對審計工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審計工作面臨著更多、更新的挑戰。同時,審計質量問題也愈益突出,審計活動的管理尤其是審計質量的控制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審計質量是審計的生命線,審計質量的優劣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聲譽,也會影響審計機關的權威和形象,影響到審計主體能否健康發展。因此,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努力提高審計質量,是當前審計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我國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不健全。法律法規不健全是導致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內部審計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眾所周知,經濟社會中的各種行為主要是靠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來規范和制約。內部審計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規范,而且可使內部審計人員避險有據、保護自己。至今為止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已發布了很多具體準則。它們的頒布與施行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完善與發展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重要舉措。當然,從內部審計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角度分析,這些規定還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尚需在實踐中緊密結合未來發展變化情況,并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或成功的經驗與做法,對之不斷加以總結改進和充實提高,以制定出較為健全有效的我國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健全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能及時發現和控制企業經濟活動中發生的各種差錯和舞弊;反之,就會增加差錯和舞弊的可能性,使得審計人員難以發現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差錯和舞弊而形成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決定審計風險大小的主要因素。審計人員的素質包括從事審計工作所需要的政策法規水平、專業知識、經驗、技能和審計職業道德等。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需要實踐的積累,但是審計經驗又是有限的,面對復雜多變的審計內容,審計經驗也會有誤斷的時候。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工作責任和職業道德也是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許多內審機構和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規范的約束和指導。面對當今內審對象的復雜和內容的拓展,內審人員勢單力薄,這將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內部審計人員選用審計程序和方法也是造成審計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審計目的不同,采用哪些審計程序和選用哪些審計方法才恰當并不容易把握。如果審計程序和方法選擇不當,會造成審計時間延長,成本增加。也可能會遺漏一些重要的審計內容,未能覺察重大的錯弊行為,未能收集到充分可靠的審計證據,使審計結論與實際不符,導致審計風險。
企業的改制、重組已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內部審計的對象和內容也日益復雜。內部審計對象逐步發展為企業集團、股份公司和連鎖經營店。企業內部機構層次增加,所進行的交易日趨復雜,被審計單位與某些企業的關系是母子公司關系或聯營公司的關系。同時,由于企業的資產重組,必然涉及兼并和收購、改制和改組、聯合和剝離及分拆問題,為內部審計對象開拓了新領域。內部審計對象復雜,為內部審計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僅從傳統的財務審計發展為效益、管理、經濟責任審計、經營決策審計、經營風險審計、投資審計等,還要預測新形勢下的兼并、聯合、分拆以后的償債能力和贏利能力,評價企業是否有效益,提出是否可行的意見書供領導決策參考。這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審計人員做出正確結論的難度也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考核、考察、任用和獎懲中,要重視和發揮審計結果作用,將審計結果作為重要的依據或參考依據。建立健全一系列行為規范,確保審計成果科學和有效的利用。對審計發現有問題的人,不應重用、提拔。組織、人事、紀檢和審計部門要協調配合,審計成果才能得到充分重視和運用。用好審計結果,擴大審計影響。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在保守有關秘密和遵守有關人事紀律的前提下,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實行公告。通常的審計結果僅向委托部門、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報告,其他部門和群眾并不了解審計結果。久而久之,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就受到影響和挫傷,審計質量和風險意識更加淡薄。要想改變這種狀況,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要推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將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的工作置于廣大群眾監督之下,這樣不僅能促使審計人員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準則、制度、程序和要求開展審計工作,而且能還能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
科學考核和評價審計工作是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內容。要提高審計質量就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審計質量檢查和考核指標體系,以便全面正確地考核審計質量。審計檢查有事中檢查、事后檢查,檢查審計活動是否符合審計計劃和審計方案,是否按照會計制度和其他有關財經法規的規定所執行,然后進行考核和評比。通過檢查、考核和評比,可以了解審計工作的質量,總結和掌握有用的審計信息,改善和提高審計部門和人員管理和業務水平,深化審計工作,最終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在考核和評比審計質量的基礎上,應根據考核結果對審計質量優良項目組和有關人員進行表揚和獎勵,對審計質量差的項目組和有關人員進行批評和處罰,以促進審計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為保證審計質量,建立健全審計報告和審計工作底稿分級復核制度,根據審計項目的復雜程度和部門審計人員等因素,設置不同的復核等級,以確信其符合審計準則及相關審計質量的要求。對于每一位審計人員所完成的審計項目工作,應當由具有同等或較高技能的人員進行檢查,以確定已完成的工作是否遵守審計準則及及內部審計規范;是否對已完成的工作和形成的結論做了充分的審計記錄;是否存在任何未解決的重要審計問題;審計程序的目的是否已經實現;所表達的審計結論是否與審計的結果一致。審計部門負責人為最終復核人。
審計質量的好壞,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決定性和關鍵性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才能防犯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部門要大力宣傳依法行政、依法審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各級領導和部門以及人民真正給予支持、關心和愛護,只有得到他們的理解、幫助,審計工作才能勝利進行,否則審計工作就很難開展,受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阻礙。要根據審計人員的多少,審計項目要求和內容,圍繞社會和人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重點進行審計。
重視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是審計工作永恒的主題,也是審計工作賴以生存的基礎。從內部審計看,隨著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全社會的法律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內部審計作為企業非常重要的監督部門,為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目標,各部門對內部審計越來越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國內部審計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1]趙保卿.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1,(1):24-27.
[2]李桂林.應重視內部審計質量管理[J].西部論叢,2003,(12):34-35.
[3]瞿曲.基于受托責任理論的內部審計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