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晗
(微山縣競技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濟寧 277600)
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不斷發展,在教學活動中,環境對于教學質量的影響日漸受到重視。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處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周圍的環境通過各種要素對人們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也離不開一定的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好壞對于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響。體育教學環境作為社會和自然大環境中的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響,這使得體育教學環境呈現出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從大的方面來說,體育教學環境根據其自身性質的差異,可以分為物質環境以及心理環境兩個主要的方面。筆者從事相關的工作多年,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就體育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探討。
教學環境作為大環境的一個特殊的部分,包含著教育活動開展所必須的物質條件和以及精神條件。作為教學環境的一個重要的種類,體育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載體,為其提供物質條件以及心理因素的保障,是教學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作為教學環境的一個分支而存在的。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環境的基礎之上,離開了物質基礎,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在體育教學環境當中,首先要確保具有教學工作能夠正常開展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否則體育教學活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各種教學設施
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有一定的場地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對于體育教學也不例外。各種教學設施共同組成了體育教學活動的物質環境的基礎是整個體育物質教學環境的最為重要的組成環節。體育教學是否能夠順利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關的教學設施的影響。只有具有高質量的教學設施作為保障,體育教學工作才能夠正常的開展。
(2)教學設備
由于最基礎的教學設施,體育教學工作就有了開展的場地和基礎。但是體育教學活動與一般的教學活動相比,對于相關的教學設備的要求更高。只有具有相應的訓練器材以及相關的教學設備,體育教學才能夠確保其專業性以及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教學設備的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教學實力。
(3)班級規模
班級是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單位之一,也是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最經常接觸的環境之一。其規模的大小對于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個班級的規模過大,從而造成體育教學活動中人員數量較多,使教師的靜力被嚴重的分散,不能夠保證對每個學生都能夠照顧到。此外,過大的班級規模對于體育教學相關教學設備的使用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影響教師正常的開展教學工作,因此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除了物質教學環境對于體育教學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之外,作為教學環境整體另一部分的教學的心理環境對于體育教學活動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心理教學環境和物質教學環境不同是無法被直接感知的一種無形的環境。心理教學活動主要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參與者的心理狀態施加影響,引起其心理活動產生變化,從而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心理教學環境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其發揮的作用卻是實實在在的。
(1)人際關系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的生存和發展。學校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微型社會系統。作為其中最基礎組成部分的學生,勢必要和其他的人發生聯系,從而形成一定的人際關系。而這種人際關系往往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2)校風班風
一個學校的社會氣氛即校風,表現為一種集體的行為風尚。校風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因素,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班風指班級所有成員在長期交往中所形成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班風一經形成,便成為一種約束力,反過來又影響班級社會體系的每個成員。
(3)課堂教學氣氛
主要指班集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在課堂教學的情景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情感狀態,其中包括了師生的心境、精神體驗和情緒波動,以及師生彼此間的關系,它反映了課堂教學情境和學生集體之間的關系。
體育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客觀條件,體育教學活動的進行離不開環境的依托,各種環境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滲透、在各個環節中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干預教學活動的進程與效果。如在室外上課,學生會受到外界的干擾,相比之下如果在體育館里上課就可以避免上述干擾。同樣,良好的教學條件也能促進教學的效果,如十幾個人在一塊場上打球肯定比幾十個人擠在一塊籃球場上打球的教學效果要好。在社會心理環境方面,以課堂教學氣氛來說,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于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實踐表明,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學活動有增效作用。如先進的體育場地設施,標準充足的體育器材可以滿足體育教學活動的物質需要,保證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對于社會心理環境來說,它的增效作用主要是通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積極向上的校風、班風,引導健康的集體輿論,激勵、影響學生的認識和行為,利于形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良好的體育環境可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發展,惡劣的體育環境則降低體育教學活動的效率。如吵雜的環境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滿地塵土的球場影響學生的健康,劣質的器材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緊張的師生關系會導致學生心理異常,不良的學習風氣會使集體成員精神渙散。從而降低教學效率,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不感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體育教學環境是指開展學校體育活動需要的所有條件的總和。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中實現的,環境影響人,人的活動同時也在改造環境。研究體育教學環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更好地了解、控制和優化體育教學環境,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體育教學。應該從教育學、心理學、建筑學、環境學、教育經濟學、人體運動科學等多學科的角度系統、深入地研究體育教學環境。為此,優化體育教學環境應做到:
第一,樹立整體或全方位的體育教育思想,將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和體育教學的視野擴展到大學生的體育生活中去,營造出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第二,深入了解和發現體育教學環境影響體育教學活動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機制,加強對體育教學環境的設計、規劃、控制、評價的策略與方法論指導。第三,要合理地利用和精心選擇適合的體育教學環境,避免環境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充分發揮多種環境因素的正面作用,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服務。
[1]劉留,張進喜.分層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研究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01).
[2]徐亮.試論體育教學益智功能的理論基礎[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6,(06).
[3]陶寬,沈俊.環境因素對體育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J].中國學校體育,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