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航天報》2012年3月16 日消息,英國思克萊德大學副校長兼工程學院院長Mactory一行,在3月15日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第一研究院,雙方簽署了中英航天機電系統技術聯合實驗室共建協議,這是該院首個中外聯合實驗室,將通過承擔中國、英國及歐盟政府資助的研究課題實現獨立運行,其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航天機電系統新概念設計、空間機器人和碎片抓捕技術、機構和結構設計技術、支持新型空天飛行器概念設計的平臺與方法等。
據中國航天網站2012年3月20日消息,美國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近期發布了“太空對軍事作戰的使能效果”(Space Enabled Effects for Military Engagements,SeeMe)項目公告。該項目旨在以極低成本的星座直接為戰場作戰人員提供有效的成像信息,并將其聯入目前的戰場通信系統或手持設備,讓地面部隊點擊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SeeMe”按鍵,即可接收到衛星圖像。SeeMe項目的實現途徑包括:(1)使用可靠的商品而非宇航級部件,并按照商業進度更新部件,降低對小衛星壽命周期的要求;(2)使用非傳統的射頻或光學孔徑來降低成本和裝載要求,并通過先進的孔徑和較低的衛星高度,提高有效的戰術分辨率;(3)通過利用類似航空器的快速發射系統,加快衛星發射頻率。SeeMe項目包括三個技術領域:基于商品制造的衛星平臺、非傳統的薄膜與孔徑(Membranes and Apertures)以及空中發射集成和后勤研究。該星座由運行在極低地球軌道的24顆小衛星組成,每90分鐘對地球進行帶狀覆蓋,再入大氣層燒毀前可以運行2~3個月,每顆衛星成本約50萬美元。
據人民網5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經過30多年的跋涉,旅行者-1探測器即將進入太陽系邊緣。科學家認為這個探測器可能在幾個月到幾年之內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1目前距離太陽111個天文單位,即太陽與地球間距離的111倍。從2004年起,旅行者-1開始對太陽系的邊緣進行觀測,現在即將進入太陽系的邊緣。目前,旅行者-1探測到宇宙射線電子強度在升高,說明仍處在太陽系的外緣日鞘內。不久后,旅行者-1便可完全離開太陽系,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顆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探測器,它的電池電量非常充足,可堅持到2020年。旅行者-2是旅行者-1的雙胞胎兄弟,它于1977年發射,造訪過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內的太陽系外側行星。主要任務結束后,這2個探測器以不同的方向飛向星際空間。
據新華網站2012年4月6日消息,日前,對“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斯皮策”紅外探測太空望遠鏡以及ESA“普朗克”宇宙輻射探測器中的美國部分,NASA 決定分別延長其任務期。NASA 表示,搜尋類地行星的“開普勒”的任務期原定為3年半,2012年9月即將結束,此次將延至2016年9月30日,延長4年;“斯皮策”的任務期將延至2014年,延長2年,屆時項目團隊可以再度提出延長申請;“普朗克”項目美國部分的任務期將延長1年。
中新網2012年4月25日消息,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與ESA 將于5月10日在瑞士簽署一份關于“火星生物學”(ExoMars)探測項目合作的協議。根據此協議,2016年將制造火星登陸器,2018年發射去火星;2016年發射一顆火星軌道衛星。
據中國航天網站2012年3月19日消息,俄羅斯表示將投資210萬美元創建一個自動預警系統,防止飛船、衛星與軌道碎片相撞。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稱,當飛船、衛星與其廢棄物距離太近,或當某一物體失控再入大氣層時,這套系統將對可能存在的危險狀態發出預警;這個基于望遠鏡的系統能夠監視30個航天器,可在發生危險情況前30小時發出預警。

深空原子鐘外形圖

深空原子鐘的線狀離子阱外形圖
據NASA 網站2012年4月9日報道,NASA 正為發射一個深空原子鐘(DSAC)演示驗證而做準備。它使用單向導航技術——通過實現航天器實時估算自己的授時與導航數據,可對目前使用的雙向導航系統做出改進。在雙向導航系統中,信息要送回地面,需要地面小組評估授時與導航,然后再傳回航天器。在執行時間起到關鍵作用的事件時,星載實時導航能力是提高NASA 能力的關鍵,例如在行星著陸或行星飛越期間,對地面與航天器互動而言,信號延遲太長。在未來NASA 任務中使用深空原子鐘,可以將導航與無線電科學數據的數量提高2~3倍,將數據質量提高10倍,通過采用更靈活、可擴展的單向無線電導航結構,還可以降低任務成本。深空原子鐘是微型汞離子原子鐘,將作為地球軌道器上的有效載荷,進行一年的試驗,驗證其太空運行情況及對單向導航的益處。可能使用深空原子鐘的未來任務是“火星勘測軌道器”(MRO)的后續任務。
據美國空軍網站2012年5月1日消息,美國空軍和ATK 公司宣布終止戰術衛星-3(TacSat-3)任務。該衛星2009年5月發射,在2010年成功進入運行狀態,現已脫離軌道,在地球大氣層燃盡。TacSat-3的實際運行時間不僅超出了設計壽命周期20個月,還超出了預計任務要求和目標。2012年2月,該衛星停止運行并轉交航天與導彈系統中心接管。此后,ATK 公司為空軍研究實驗室升級了飛行軟件,允許該衛星進行在軌收集圖像試驗。TacSat-3任務演示驗證了高光譜成像(HSI)的能力,它每個月能生產約100張高光譜圖像產品。美國國防部因此而第一次向美國戰略司令部提供在軌情報,并向遍布全球的美軍指戰員提供直接圖像信息支持。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23日消息,在未來十年中,美國軍方將投資10億美元,在商業衛星上搭載10種以上的軍用通信和偵察設備。2010財年美國國防部估計在商業衛星服務方面花費至少6.55億美元,比其2001財年增加至少6倍以上。美軍方一直在尋找辦法來緩解對衛星網絡的需求壓力,并傾向于利用商業衛星來滿足無人機監視和無線電通信的需求。許多衛星運營商和制造商對此很感興趣,波音公司和勞拉空間通信公司預期將展開合同競爭。

地球眼-2衛星概念圖
據美國太空參考網站2012年5月2日消息,地球眼-2(GeoEye-2)近日成功完成衛星平臺的通電測試,它是洛馬公司與地球眼公司研制的下一代新商業地球成像衛星。該測試驗證了初步的電力集成,檢驗了衛星的界面,并為集成硬件和軟件試驗鋪平了道路。研制人員已在衛星結構上成功安置了電源子系統部件、安全帶、跟蹤、遙測和控制硬件,以支持按時定期檢查集成設計。此后,洛馬公司將依次開始進行有效載荷集成、功能測試以及環境試驗。GeoEye-2衛星具備優質的成像質量以及比ITT 公司Exelis成像系統更快的收集圖像的能力,將成為全球同類市場中分辨率最高、最精確的商業衛星。
據美國航空周刊網站2012 年4 月17 日報道,洛馬公司已開始進行美國空軍重復使用助推器系統(RBS)驗證器火箭發動機熱點火試驗。較小尺寸的RBS樣機是在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的RBS飛行和地面試驗(RBS-FGE)計劃中研制的。AFRL將在此樣機的基礎上研制更大型的驗證器,最終在2025年前為改進一次性運載火箭系列提供全尺寸的重復使用助推器。RBS包括垂直發射重復使用的第一級和一次性使用的第二級,與傳統的德爾他-4和宇宙神-5火箭相比,其發射成本可降低50%以上。
動態新聞
我國首個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據《中國航天報》2012年5 月11 日報道,我國首個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通過科技部驗收,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了一個宇航動力學領域基礎理論、前沿技術及實踐應用的公共科研平臺,促進了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航天重大工程的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撐。實驗室自2009年立項建設以來,重點開展了航天器測量與軌道動力學、航天器軌道姿態最優控制、航天器空間飛行環境監測及預警、航天器飛行任務計劃與資源調度等4個方向的研究。
我國將建立北斗導航應用上海產業基地
據《中國航天報》2012年5月11日報道,日前,解放軍總參謀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京簽署《關于深化北斗產業領域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上海興建國家北斗導航應用上海產業基地,共同推進北斗導航產業軍民融合式發展。按照協議,國家北斗導航應用上海產業基地將建于上海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內,規劃用地約1km2。協議雙方將共同指導建立多樣化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投資基金,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國家北斗導航應用上海產業基地建設。上海將建立起我國首個國家級衛星導航產品檢測檢定中心,開展衛星導航應用標準規范研究,創新衛星導航應用核心技術,建立起軍民成果轉化合作渠道和機制。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任務,今年還將發射3顆北斗衛星,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擴大服務區域。2020年左右,整個系統將擁有30余顆衛星,可提供覆蓋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北斗系統將支持在城市安全管理、應急救災、城市公交、危險化學品運輸等領域,率先和優先使用北斗系統的成熟技術和產品。
中國向尼日利亞交付尼日利亞通信衛星-1R
據人民網3月19日消息,在尼日利亞衛星地面站,中國長城工業有限公司當日向尼日利亞通信衛星有限公司交付尼日利亞通信衛星-1R(簡稱尼星-1R)。該星于2011年12月20日由長征-3B火箭發射升空,經過變軌、在軌測試,定點在東經42.5°,目前衛星性能穩定、狀態正常。尼星-1R 是基于我國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研制的第8顆衛星,裝載C、L、Ku、Ka四個頻段的28路轉發器和7 副天線,設計壽命15年。衛星投入運營后將改善尼日利亞國家相關基礎設施,滿足尼日利亞在通信、廣播、寬帶多媒體、導航服務、遠程教育等方面需求,有助于帶動周邊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技術發展與社會進步。目前,尼星-2、尼星-3通信衛星等中尼航天后續合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美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尋求快速識別在軌衛星新方案
據美國航天網2012年5月7日報道,美國軍事觀察者一直很難辨識位于軌道上的地球衛星。五角大樓正在推進一項旨在發現衛星獨特的可見特征的項目,以快速識別衛星,無論敵我。4 月27 日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發布了一份建議征詢書,征詢來自小企業的創新解決方案。建議征詢書中提到,一些在軌物體經常丟失,偶爾會意外地再次出現一些衛星,需進行人力分析設法辨識它們。該方案需求的計劃可能會包括一些基于衛星特征自動識別的軟件算法,這類軟件須通過聯合太空運行中心(JspOC)試驗。DARPA 還關注正在進行的“鳳凰”(Phoenix)計劃,該計劃試圖拆卸報廢衛星,用其零部件組裝新衛星。
美空軍考慮向非密網絡用戶提供商用云計算業務
據美國空軍網站2012年4 月2 日報道,美國空軍將考慮向100萬非密網絡用戶提供商用云計算業務,使其從臺式計算機轉向非智能終端(dumb terminal)。管理空軍網絡的航天司令部2012 年3月宣布,正在考慮轉向弱客戶端或零客戶端,以便減少操作、降低維護成本,并增強安全性。
SES公司建議通過模塊化提高阿里安-6火箭的發射靈活性
據美國航天新聞網站2012年3月30日報道,世界第二大商業衛星運營商SES衛星公司向ESA建議,未來商業發射市場更需要模塊化設計,以及有能力每次將單顆質量不同的通信衛星送入軌道的新一代運載火箭。SES 首席執行官Romain Bausch稱,該公司正在考慮訂購全電推進衛星,以滿足未來需求;所購買的運載器有兩類:一類衛星質量在3 000~3 500kg之間,另一類衛星質量在6 000~6 500kg之間;阿里安-6將是一種模塊化運載器,其運載能力可滿足這兩類需求,每次能把單顆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該火箭適合發射大多數通信衛星。
美國維維衛星公司已準備好建造在軌服務飛行器
據中國航天網站2012年3月15日消息,美國在軌服務提供商維維衛星公司(ViviSat)聲稱,已為建造任務擴展飛行器(MEV)做好準備。MEV 將與在軌衛星對接并安全聯結在一起,作為該衛星的備用推進系統,從而可使那些機動燃料已耗盡、但仍具有大量電能運行有效載荷的衛星延長壽命。Vivi-Sat公司的服務包括:在不中止衛星運營的情況下,與之交會對接;長期進行位置保持和姿態控制,將衛星重新定位到不同的軌道,使其脫軌或重新入軌等。
“國際空間站”的3名宇航員安全返回地球
據新華網2012年4月27日電消息,搭載3名俄美宇航員的俄羅斯聯盟TMA-22 載人飛船于莫斯科時間27日15時45分在哈薩克斯坦境內著陸。3名宇航員精神狀態良好,但身體由于長期處于失重狀態而暫時無法動彈。為保證宇航員安全歸來,俄羅斯派出了由2架安-12運輸機、1架安-26運輸機、14架米-8直升機和7輛搜尋車組成的保障隊。這3名俄美宇航員于2011年12月23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至今年3月16日,但由于搭載新宇航員的“聯盟TMA-04M”載人飛船推遲發射,他們直到4月27日才返回地球。在“國際空間站”的近4個月里,他們進行了近40項科學實驗,迎接了一艘載人飛船和3艘貨運飛船。目前,“國際空間站”上還有另外3名宇航員值守。
俄科學家發現侵入“國際空間站”的微生物
據中國科技網4月26日消息,俄科學家近日在“國際空間站”發現了危險的微生物,它們不僅會損傷金屬,也會損傷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設備,進而可能導致技術故障或“國際空間站”結構造成災難性后果。據悉,微生物會借助貨運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并迅速適應其環境而四處蔓延。相關微生物檢測表明,目前“國際空間站”內共發現有76 種微生物,其中包括致病細菌和真菌以及能夠對金屬造成生物性腐蝕的微生物。俄科學家正打算為“國際空間站”安裝一種名為“阿爾法”的特殊裝置,它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研制出來,作為當時俄羅斯火星項目而備用。據介紹,“阿爾法”能夠發出200~400nm的紫外線,可以消滅目前人類所發現的微生物。
蘇聯第一顆氣象衛星流星1號墜落南極
據中國科技部網站2012年4月23日消息,俄羅斯航天防御部隊空間探測中心的監測結果顯示,流星1號衛星(Meteor-1)的燃燒殘片于當地時間3月27日進入稠密大氣層,最后墜落在南緯80.9°、西經5.63°的南極毛德皇后地(Queen Maud Land)。1969年3月26日,流星1號衛星由普列謝茨克航天發射場發射,總質量1.4t,是當年蘇聯繼一系列試驗衛星后的第一顆氣象衛星,在太空“飛行”了43年。它借助兩臺攝像裝置和一臺紅外探測儀,搜集氣象數據并傳送給設在莫斯科、新西伯利亞、符拉基沃斯托克等地的地面接收站。衛星上裝有兩個太陽電池翼。根據NASA 資料,流星1號衛星早在1970年7月就已經停止工作,它有效運行了450 多天。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星是美國于1960年4月1日發射的泰羅斯1 號(TIROS-1),它實際運行了78天。
俄羅斯稱將在2017年前制造出空間核動力發動機
據俄新社2012年3月28日報道,斯科爾科沃基金會核分部(Skolkovo Foundation’s Nuclear Cluster)領導人Denis Kovalevich聲稱,俄羅斯目前正在試驗幾種燃料特性,隨后將開始進行核發動機草案設計,期望在2017年前制造出適用于行星際載人飛行航天器的兆瓦級核推進系統。俄羅斯政府已經在2010年劃撥了1 670萬美元,設立了建造核發動機航天器的項目,全部投資到2019年估計會超過5.8億美元。
空間碎片迫使ISS航天員進入“聯盟”飛船避險
中國航天網站2012年3月27日消息,NASA 的“國際空間站”(ISS)運行報告顯示,美國東部時間24日2時,為躲避空間碎片可能造成的威脅,6名ISS航天員曾進入聯盟號飛船進行了30min的緊急避險。在當日2時38分33秒,該碎片從總距離ISS的11~14km、徑向距離120m 處飛過。之后,航天員們才安全離開聯盟號飛船并返回ISS。據NASA 網站稱,這次事件的碎片產生于2009年2月10日美俄衛星相撞事故,該事故產生了2 000個可編目追蹤的空間碎片。在此之前,ISS歷史上曾發生過2次航天員進入聯盟號飛船避險事件,分別發生在2009年3月12日和2011年6月28日。
德國航天器SHEFEX-2成功完成振動試驗
據澳大利亞每日航天網站2012 年4 月24 日報道,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的航天器SHEFEX-2(SHarp Edge Flight Experiment-2),在 振 動臺(轉速為2r/s)上成功經受了振動試驗,模擬了它將在今年夏天發射過程中的環境條件。SHEFEX-2裝配了照相機、壓力溫度與熱流傳感器以及天線等多項設備,它將從挪威安多亞島的火箭靶場發射,到達250km 高空后,以11倍聲速再入地球大氣層,同時它需要抵御2 000 ℃的高溫。SHEFEX-2的外形有邊有角,有利于顯著降低熱防護系統制造的成本,還能改進其空氣動力特性;它由單獨的光面組成,構造簡潔,成本低廉。有關研究人員將利用SHEFEX-2 再入段(45s)測試其多個熱防護系統。DLR 所屬機構——氣動流技術院、結構設計院、飛行系統院、材料研究院、空間系統研究院與MORABA 移動火箭基地6 家參與了SHEFEX-2項目的研制。

德國航天器SHEFEX-2外形圖
“伽利略”衛星通過在軌信號試驗
據英國飛行國際網2012年4月11日報道,歐洲“伽利略”(Galileo)衛星導航系統頭兩顆運行衛星通過了性能驗證試驗,獲得了關鍵性里程碑的成果。衛星運營商歐洲空間電信公司(Telespazio)和德國航天局已經接收到加密信號,并驗證其功能特性,Galileo衛星系統因此可向公眾提供常規服務。這兩顆衛星是2011年10月從ESA 庫魯發射中心發射的。該系統任務由Telespazio 公司和德國DLR-GfR公司合資的Spaceopal公司管理,ESA完成其試驗輔助工作。根據有關發射計劃,到2014年底Galileo系統將有18顆衛星在軌,2015年底將有26顆衛星在軌,基本實現全球覆蓋。2019年將建成包括27 顆運行衛星和3顆備份星在內的完整星座。
俄將接手歐洲火星探測項目
據新華網站2012年4月6日消息,俄羅斯同意替代NASA 與ESA 共同實施“火星生物學”(Exo-Mars)探測項目,俄歐航天部門負責人當日在莫斯科簽署了相關意向書,其最終協議預計將在2012年12月簽署。ExoMars是ESA 于2005年通過的火星生命探測計劃,其中包括在2016年發射一個火星軌道探測器觀測火星大氣,然后在2018年發射火星車考察火星表面。從2009 年開始ESA 一直與NASA 協商合作,預計耗資14 億美元。但NASA以缺乏資金為由,于2012年2月正式宣布“退出”決定。此后,ESA 向俄羅斯提出合作請求,雙方初步協商結果:俄將負責探測器發射工作。
英國皇家工程院將展開空間天氣對工程和社會影響的研究
據中國科技部網站2012年4月5日消息,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Paul Cannon教授領導這項研究。目前,極端和較嚴重的空間天氣對英國的航空電子設備、航空客運安全、衛星導航以及國家電網等影響廣泛并有潛在危情。該研究將在2012年秋天出版其報告。空間天氣學是指專門研究和預報從地球20~30km 之上直到太陽這一日地空間環境中的災害性天氣變化規律,減輕或防止空間災害,為人類活動服務的學科。用科學的術語來表述,它是一門正在迅速發展的、把日地物理科學與地面和空間技術的應用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它也是一門多學科、多技術領域高度交叉綜合的跨世紀的新學科。
印度將研制反衛星武器
據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網站2012年4月26日消息,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主任Saraswat近日表示,繼成功試射烈火-5 遠程導彈后,印度將打算研制反衛星武器(ASAT)。ASAT要求高度達到804.65km。烈火-5 提供的推進能力、殺傷器以及先進的尋的器,將能擊中目標衛星。印度政府尚未正式批準ASAT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