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凱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體育教研室,福建廈門 361008)
剖析中美兩國青少年田徑選材網現狀
吳有凱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體育教研室,福建廈門 361008)
以近3屆世界田徑大賽獎牌榜為線索,對中、美兩國青少年田徑選材網現狀進行剖析。結果顯示:天才在當今世界田壇的作用十分重要;我國青少年田徑選材網功能缺失,對于天才是等待而不是尋找;美國青少年田徑選材網功能強大,對于天才是尋找而不是等待。為提高我國田徑水平,必須使青少年田徑選材網從等待天才向尋找天才轉變。
中國;美國;田徑天才;青少年選材網
Analys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T&F Athlete Selection Nets in China and the US By Summarizing Medal Tally of Last Three Big T&F Tournaments in the World
一個國家如擁有一批實力超群的田徑選手,不僅能在世錦賽上名列前茅,還能在奧運會獎牌榜上獲得較好的名次。在近幾屆奧運會田徑比賽和田徑世錦賽中,獲得金牌的既有美國、德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也有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貧窮國家,既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人口大國,也有牙買加、格林納達等人口小國。可見,與其他許多項目相比較,田徑的投入產出比相對較高,而田徑的開展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數量的制約卻相對較小。但無論如何,一個國家的田徑實力與其青少年田徑選材存在密切關系。本文以近3屆世界田徑大賽獎牌榜為線索,對中、美兩國青少年田徑選材網現狀進行分析,為我國田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在第13屆田徑世錦賽上,我國選手獲得1金2銀1銅共4枚獎牌,名列獎牌榜第7位。與2009年世錦賽的1金1銀2銅共4枚獎牌,名列獎牌榜第13位,以及2008年奧運會僅獲2銅,名列田徑獎牌榜第35位相比較,我國田徑在短短的3年里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表1)。然而,我國在3屆田徑大賽中一共只獲得2枚金牌、10枚獎牌,平均每屆僅有0.7枚金牌(占金牌總數的1.5%)、3.3枚獎牌(占獎牌總數的2.3%),說明我國田徑的整體實力還比較薄弱,與人口數量世界第1、經濟總量世界第2的國家綜合實力及以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第1反映的國家競技體育整體發展水平都極不相稱。10枚獎牌按性別計算,男子2枚,女子8枚;按項目計算,男子110欄、20 km競走各1枚,女子馬拉松、20 km競走、鏈球各2枚,鐵餅、鉛球各1枚,7個項目集中在男子短跨與競走以及女子馬拉松、競走和投擲等少數幾個項群上。反映了我國田徑依然是“陰盛陽衰”,且優勢項目很少。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幾個獎牌項目都是以往的強項,在近3屆大賽尤其是第13屆世錦賽上幾乎沒有出現什么新的亮點。雖然還有一批運動員取得了倫敦奧運會的入場券,進入了決賽或取得了第4~8名,但畢竟還沒有成為到手的“真金白銀”。

表1 中美兩國近3屆世界田徑大賽獎牌數統計
美國是傳統的田徑強國,而短跑與跨欄又是美國田徑中的傳統強項。近年來,美國田徑受到來自多個國家的挑戰。尤其是近3屆世界大賽,以博爾特、鮑威爾、弗雷澤等一代短跑名將組成的牙買加隊在男女100 m、200 m、4×100 m接力及女子4×400 m接力、400 m欄等8個項目上摘金奪銀,對美國的世界田壇霸主地位構成了嚴重威脅。不過,美國在近3屆世界田徑大賽中一共獲得29枚金牌、70枚獎牌,平均每屆9.7枚金牌(占金牌總數 20.6%)、獎牌 23.3 枚(占獎牌總數的16.5%),相比其他各國仍具有較明顯的優勢。70枚獎牌按性別計算,男子41枚,女子29枚,男、女隊的實力都十分強大。按項目計算,男子400 m,6 枚,110 m 欄、400 m 欄各 5 枚,200 m、十項全能各 4枚,100 m、4×400 m接力各 3枚,1500 m、5000 m、跳遠、三級跳遠、鉛球各2枚,跳高1枚;女子 200 m,4枚,400 m、4×400 m 接力、100 m欄、400 m 欄各3枚,100 m、1500 m、跳遠、撐桿跳高各2枚、4×100 m接力、10 000 m、鉛球、鐵餅、七項全能各1枚。除了馬拉松和競走外,美國運動員在短跑、跨欄、中長跑、跳躍、投擲、全能等多個項群的27個項目上都獲得了金牌或獎牌。
在第13屆世錦賽上,美國男子短跑繼續受到牙買加隊的壓制,但女子短跑頑強抗擊了牙買加人的凌厲攻勢,取得100 m、4×100 m接力2枚金牌(前2屆大賽美國在這2項上均未奪牌)。此外,美國隊還在男子三級跳遠、跳高2項上獲得了的金牌(美國在這2項上已多年未獲獎牌)。尤其是三級跳遠,美國隊2名“90后”分獲金牌與銅牌,其中金牌得主泰勒創造的17.96 m列世界歷史最好成績第5位。美國隊在第13屆世錦賽中以12金8銀5銅共25枚獎牌的戰績,力挫俄羅斯、肯尼亞、牙買加諸強,繼續坐穩世界田壇第一把交椅,全隊的表現可概括為:老將寶刀不老,小將初露鋒芒,全隊整體實力強大。
田徑是一個需要經過多年系統訓練才能出成績的項目。一個國家的田徑訓練體系包括高水平訓練和青少年訓練兩大部分,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基礎。在青少年訓練體系中,中小學、體校、俱樂部或其他青少年訓練機構的體育教師或教練員從眾多的10多歲的學生中挑選出一批喜歡跑跑跳跳的孩子,從事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田徑技能和向高水平訓練機構輸送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業余訓練。經過多年以競賽和訓練為形式的層層競爭、淘汰和選拔,一批人進入了高水平訓練隊伍的行列,此時他們的年齡大約在16~19歲上下。
田徑又是一個典型的體能極限項目。盡管人們還不知道每個田徑項目的極限究竟是多少,但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的極限。當一名運動員的極限距人類極限有較大差距時,或者說他實際上并不具備超過常人的田徑天賦時,即使給予最好的訓練資源和施以最科學系統的訓練,他最終還是不可能在世界大賽中摘金奪銀。何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競技體育不斷走向全球化,各種形式的國際田徑交往日趨頻繁,一個國家一旦創造出某種科學先進的訓練方法及理論,很快就會被其他國家研究、學習和借鑒。換言之,伴隨著科技進步和國際田徑交往,各國之間的田徑訓練方法手段的科學性、有效性的差距越來越小,各種訓練方法手段的效能已被發揮到接近極致,通過訓練來提高田徑各項目成績的幅度也越來越小,許多項目的世界紀錄塵封10多年甚至20幾年還未被打破,就是一個明證。
在北京奧運會上震撼世界體壇的博爾特在自傳中說,他十分討厭訓練,并且不喜歡規律的生活,之前取得的成就多半是靠從小就展現出的驚人的短跑天賦。美聯社在第13屆世錦賽結束后稱,只要博爾特更加努力,想必100 m 的9.58 s和200m的19.19 s都還會被改寫,只要他想,他能把紀錄帶進22世紀[1]。可是,此后不到2周,牙買加的新科百米世界冠軍布雷克在國際田聯2011年鉆石聯賽布魯塞爾站的男子200 m比賽中以19.26 s的成績奪冠,該成績比博爾特的世界紀錄只差0.07 s,列男子200 m歷史最好成績第2位。博爾特和布雷克兩位巨星的橫空出世,不僅使一年后的倫敦奧運會的“飛人大戰”充滿了無限的懸念和魅力,也必然使田徑界對天才在世界最高競技場上的作用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可見,發展田徑固然不能唯“天才”是論,但最終能站在世界田徑最高領獎臺上的又無一例外地都是田徑天才。天才加上科學訓練,才有可能產生世界冠軍。青少年田徑的訓練實施過程實際上也是選拔田徑人才和尋找田徑天才的過程。在現在和未來,一個國家要在世界田壇占有一席之地,其青少年田徑訓練網也必須是一個完備和高效的青少年田徑選材網。
我國青少年田徑選材網是由體校和普通中小學構成的。據統計,全國各級各類體校、競技體校、業余體校、體育中學青少年田徑后備隊伍約有10萬余人[2],年齡在11~18歲之間。大部分體校平時實行半讀半訓、學訓結合的制度,即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上課,下午訓練,加上周六,每周大約訓練 6次[3]。在參賽方面,省市體校運動員有可能直接參加2~3次全國比賽,其他體校運動員參賽機會較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完善,我國體校在青少年田徑訓練上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和有效的做法,歷年來各省市田徑隊、國家田徑隊的運動員幾乎全部都經過體校的培養。一般來講,一名體校田徑學員如果自己肯練,家長也給予支持,體校和專業隊就有能力和辦法逐步把他的潛力發揮到最大程度(當然,我國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因訓練不當而“夭折”的情況也不少見)。
然而,作為向體校提供生源的普通中小學,其田徑開展情況卻不容樂觀。大部分中小學每年舉行一次校田徑運動會,部分中學通過運動會選拔出成績較好的學生組成校代表隊,進行短期的課余訓練并參加當地的中學生田徑比賽,成績優異及有條件的隊伍可進一步參加省市直至全國的中學生比賽。但從整體上看,我國中學生田徑的參賽人數、訓練次數與時數以及參賽機會都十分有限。更多的學校在校運會結束后就不再開展田徑活動,甚至在體育課中也很少進行田徑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中小學生為了應對各種考試,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課內外學習上,城市里許多家長還把孩子送到收費不菲的補習班。有些學生喜歡體育,但主要也是熱衷于球類活動,主動從事田徑活動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我國有2億中小學生,其中必然存在一大批具有田徑天賦的人,但青少年選材網覆蓋面太小,太稀疏,能夠進入體校教練員視野的人很少,最終能夠進入省市高水平運動隊、國家隊并在世界大賽上摘金奪銀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對于田徑天才,我國的青少年選材網只能等待其自然出現,而不能進行有效的篩選和尋找。
近20年世界田徑大賽獎牌榜顯示,在每屆獲得獎牌的30~40多個國家中,歐、美、非3大洲都有多個或10多個國家,而亞洲基本上只有中國和日本兩國。中國乃至亞洲人在力量、速度、耐力和身體的強壯程度上與歐美人相比具有明顯差距,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人種優勢在世界田徑頂級賽場是絕對存在的[4]。但反觀我國田徑發展史,我國運動員至少在部分項目上也具有人種優勢。例如,上世紀50年代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紀錄的鄭鳳榮,70年代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的倪志欽,80年代3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紀錄的朱建華;在近20多年的世界大賽中,我國先后有多名運動員摘取了女子投擲、女子長跑、男女競走的金牌或獎牌;2004年和2006年,110 m欄運動員劉翔又分別奪得奧運會冠軍和打破世界紀錄。遺憾的是,我國運動員的人種優勢在世界大賽上體現得過于稀疏且很不顯著,除了訓練因素外,必然與青少年選材網的不完備和功能缺失有很大關系。
美國青少年田徑訓練機構是中小學和青少年田徑俱樂部。中學田徑由各州中學體協管理。高中室外田徑大都在春季進行,校代表隊首先要進行為期3周左右、每周4~5次、每次2~3 h的課余訓練,然后參加聯盟賽、分區賽、州錦標賽等一系列校際競賽。初中田徑校代表隊以訓練和參加小范圍的校際競賽為主,部分州也舉行州初中錦標賽。此外,各州都在秋季進行高、初中越野跑比賽,有些州還在冬季進行高中室內田徑比賽。當然,各隊在參賽前都必須進行一定天數和時數的訓練。2010——2011年度,參加高中校際室外田徑比賽的學校共有16 000余所(僅次于籃球的18 000余所),占全美19 000余所高中的84.2%;參賽學生超過105萬人(僅次于美式橄欖球的111萬人),占全美高中生總人數1 381萬余人的7.6%[5]。參加初中校際田徑競賽的學生估計也有數十萬之眾。小學田徑由各校自主管理,主要進行校內的入門培訓活動,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都很少搞比賽。
美國田協在全國下設57個分會,旗下共有2 500多個青少年俱樂部,注冊運動員是8~9萬名6~18歲的中小學生。田協的比賽在暑期進行,州、地區(由若干州組成)、全國3個層次的錦標賽均以俱樂部為參賽單位。各層次比賽均設17~18歲、15~16歲、13~14歲、11~12歲、9~10歲等5個年齡組。近年來,為盡早發現田徑“苗子”,加強后備人才培養以應對來自國外日益嚴峻的挑戰,美國大多數州、地區青少年田徑錦標賽又陸續增設了7~8歲組的比賽[6]。俱樂部的教練員和大部分運動員都是來自附近的中學,所以其競賽訓練與中學田徑活動既相互錯開,又相互補充。一名優秀的青少年田徑選手如果既參加中學比賽又參加田協比賽,他在一年中可參賽15~20次。較多的比賽和一定次數的訓練對青少年培養興趣、發展身體素質、提高技能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教練員也能夠不太費力地從眾多選手中挑選出已展示良好田徑天賦的人予以進一步培養。

表2 美國青少年田徑訓練機構與競賽體系
如表2所示,美國9~12年級、6~9年級學生可參加校隊和俱樂部的訓練,并代表學校、俱樂部參加高中或初中校際比賽和田協年齡組比賽,1~6年級學生可參加小學和俱樂部的培訓,其中7歲以上者可代表俱樂部參加田協年齡組比賽。在中小學教育體制下,美國青少年田徑選材與競賽訓練達到了完美的結合。中學體協、田協、中小學、俱樂部等組織機構通過開展多層次的競賽訓練,共同編織了一張覆蓋面廣闊、嚴密和功能強大的青少年田徑選材網,每年對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學生進行篩選,促使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田徑天賦的人才脫穎而出,從而保證了美國田徑人才輩出和長盛不衰。
近3屆世界大賽顯示,我國田徑的整體實力比較薄弱,優勢項目和新“亮點”很少。美國田徑整體實力十分強大,在多數項目上獲得了金牌或獎牌,并持續保持了世界領先的地位。當今世界田壇,天才的作用愈加凸顯,青少年選材網的功能對一個國家的田徑實力具有重要影響。我國中小學田徑發展滯后,青少年田徑選材網功能缺失,對于田徑天才是等待而不是尋找,導致多年來我國較少出現田徑明星。美國青少年田徑選材與競賽訓練在中小學教育體制下完美結合,青少年田徑選材網篩選人才和尋找天才的功能十分強大,從而使美國田徑新人輩出和長盛不衰。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田徑發展緩慢的狀況,必須大力發展中小學田徑,通過廣泛開展校代表隊訓練和多層次的校際競賽以完善青少年田徑選材網并提升其功能,使其從等待天才轉變為尋找天才。為實現這一轉變,教育部門、體育部門、學校、廣大師生和家長乃至全社會都必須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1]新浪體育.美聯:如果博爾特足夠努力,他能把紀錄帶進22世紀[EB/OL].(2010-10-25)[2011-09-07].http://sports.sina.com.cn.
[2]王保成,呂乙林,張凡,等.我國田徑運動后備力量的現狀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10):3-5.
[3]吳有凱,潘前,曾秀端.中美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培養體制比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0,34(2):81-84.
[4]于樹祥.當前世界田徑運動格局現狀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8,27(5):84-86.
[5]NFHS.2010-2011 High School Athletics Participation Survey[R].NFHS,Indianapolis,IN 46206,USA,2011-08-23.
[6]潘前.美國少年兒童田徑競賽訓練體制及特點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6):50-53.
WU You-ka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Xiame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Xiamen 361008,China)
Taking the medal tally of last three big Track and Field tournaments in the world as a handhold,this paper analysed current situation of junior T&F athlete selection nets in China and the U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talents play a big part in today's world T&F;in China,the junior T&F athlete selection net is weak and just waits for talents instead of looks for them;in the US,the junior T&F athlete selection net is powerful and looks for talents instead waits for them.In order to improve China's T&F,the net must be changed into looking for talents from waiting for them.
China;the US;Track and Field talents;junior athlete selection net
G 8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7413(2012)01-0042-04
2011-08-11
吳有凱(1959—),男,福建福鼎人,副教授,高級教練員。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
[責任編輯 魏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