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3月25日12時34分,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結果揭曉,1號候選人梁振英以689票的成績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人選。其余兩位候選人何俊仁、唐英年分別獲得76票、286票。
這次的香港特首選舉,不像董建華、曾蔭權參選時那樣“一騎絕塵”,與其他候選人相比,具有突出的優勢。所以當這位前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當選特首,人們在問,為什么會是他?因為他的平民出身符合香港人的精神認同,因為他的政策深得民心,亦因為他的出現恰逢其時。
家是香港
2007年,梁振英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家是香港》,書中凝聚了他多年在香港發展上的所思所想。梁振英說認為,“建設長期穩定的香港,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修橋整路的硬件建設,我們更需要凝聚香港人的‘民氣’”。
從1842年淪為英國殖民地,到借助出口導向型戰略、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再到1997年之后回歸祖國,香港人民一直在自己身份認同的問題上無所適從。從底層打拼上來的梁振英深知香港人的這種認同困惑。所以他說:“過去我們說家在香港,只是把香港視作安身之所而已,今天我們說‘家是香港’,是想吁請大家把整個香港視為家,把700萬香港人視同家人?!?br/> 為了這種認同,梁振英對香港的回歸作出了巨大貢獻。1982年,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的會談商定了香港主權的回歸。1985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負責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85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起草委員會名單,其中香港人士23人。后又于1985年12月18日成立了基本法咨詢委員會,梁振英就是其中的一員。從那時起,他開始參與并見證著香港的回歸歷程。1995年底,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他出任籌委會副主任。1996年12月11日,香港第一任特首選舉,梁振英任總監票人。
從基本法咨詢委員會成員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再到首任特首選舉總監票人,香港回歸的每個關鍵時刻都活躍著梁振英的身影,是效力香港回歸,也是追求自己內心的回歸。
后來他又先后當選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議員、特區第一屆行政會議成員、召集人。在參選之前,他任特區政府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并任行政會議召集人。
家是香港,這是一種深刻的身份認同,也許正是他對香港身份的認同使香港人對他產生了精神認同感。
在香港,市民最推崇的是具有“獅子山精神”的人,他們出身貧寒,靠著勤奮努力事業有成,成為了專業人士。這種從底層起步打拼的成長之路恰恰是很多香港市民的希望之路。
獅子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特別有名的山脈,在香港人的眼里,端坐在香港九龍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圍之間的獅子山,同樣是香港人的精神高地,是香港人一條共同血脈的巍峨原點。獅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
1973年,香港電視臺開始播出系列單元劇《獅子山下》,劇中敘寫了香港“草根”階層掙扎苦斗、逆境求強的勵志故事,為港人耳熟能詳。歌曲《獅子山下》也被譽為香港的市歌。香港人欣賞從底層慢慢做起的平民。他們代表的獅子山的奮斗精神,成為了香港精神的代言,它見證了香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為國際化大都市的艱苦歷程。
梁振英的成長歷程恰恰符合了這一點。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柴里村是梁振英的祖籍,梁振英的父親梁澤元在1942年考上浙江一所學校后離開家鄉,家人除收到過梁澤元自成都發回家中的平安家書外,再無梁澤元的消息——梁澤元到了香港。
梁振英的父親梁澤元在香港當了36年的警察,先后服務于山頂及總督府。父親的薪金很低,他們一家人住在警察宿舍里。父親退休后,按照規定必須搬出宿舍,母親就去附近的膠花廠拿一堆膠花玩具物料回家加工,梁振英姊妹三人都要幫忙。一個月能掙到300多塊,這樣,靠著一家人的打拼解決了居住問題。
梁振英說,現在家里的木箱里還收藏著母親當年裝塑料花的大布袋。這個被當作“傳家寶”的東西是為了經常拿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懂得生活的艱辛。
后來,梁振英負笈英倫,他靠著半工半讀完成了自己的海外學業。1988年,梁振英被評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在香港,這一殊榮是獎勵那些通過自身刻苦努力取得成就并對香港發展做出貢獻的年輕人。
他帶著香港人所認同的“獅子山”精神成熟著,也為香港的發展盡心著,所以香港人把自己的選票放在了他的面前。
平民出身的梁振英最終以其親民形象和全面的施政綱領獲得了香港民眾的支持,獲任香港第四任特首。
心懷紫荊花
紫荊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以紫荊花為基礎,香港有兩種獎項:金紫荊星章和大紫荊勛章,前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給對社會有重大貢獻或積極參與公共事業或志愿服務而得到極高評價的人士的至高榮譽;后者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勛章,是最高級別的榮譽獎勵,獎勵對香港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梁振英分別于1999年和2011年獲得這兩項殊榮。
梁振英在發表當選宣言時承諾,要做一個“親民特首”,一定會克盡己任,以行之正道、穩中求變的治港理念,迎難而上。這將是一個在香港頗有榮譽的特首,更是一個與內地交往甚廣的香港人。
在香港,梁振英被視為第一個在港提出并堅持鼓吹“內交”的人。所謂“內交”,就是香港與內地的交往。作為香港專業聯盟主席,梁振英曾率先鼓動香港10個專業團體5萬多專業人才加強與內地的交流。
1977年,梁振英從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畢業,并獲得了測量及物業管理學位學士學位。在拒絕了外籍單位的挽留后,他回到香港加入仲量行擔任實習測量師。當年,他就已經跨過了羅湖橋,開始到深圳、廣州、北京等地當義工教學。當時他登記的身份是“測量師”,這個名稱在那時的大陸還是一個十分陌生的職位。他還曾經作為深圳的義務顧問,參與深圳市政府主持記者會,宣布第一次國際招標賣地。后來,1989年梁振英與羅德丞、簡福怡成立新香港聯盟,1992年他被聘為香港事務顧問。
2008年,梁振英參加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招商局開發蛇口30周年香港專業人士座談會,并特別前往深圳鯨山別墅看望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蛇口工業區的開創者袁庚。同年,他還作為奧運火炬手,參與了北京奧運火炬的傳遞。2011年10月15日,梁振英被授予山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山東大學校長、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徐顯明出席儀式并為他頒發了山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證書。
也許是源于他的大陸血脈,不管從商還是從政,他都與大陸保持著密切聯系。他的從商從政經歷更為他積累了很多人氣;他曾在底層打拼,懂得香港平民的困苦。也因此,梁振英全面的參選政策獲得了人們的支持。在福利政策、香港普選、房產政策、教育政策、言論自由等問題上都提出了切實的解決方案。
福利政策上,他關注雇員超時工作情況,提高子女免稅額。推行15年免費教育;設立男士待產假,考慮直接資助非牟利幼稚園的教師薪酬。每月給合格者提供雙倍津貼。
對于香港普選問題,他主張2016年取消區議會委任制,按人大常委會訂立“五部曲”,在社會就2016年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辦法廣泛討論,考慮增加選民數量,提高議員的代表性和問責。
對于關系民生的房產方面,他主張推行“港人港地”政策,確保香港人購買住宅樓時,不會受過多境外人士的需求影響;增建公屋,縮短申請者輪候上樓時間,推行低息或免息貸款,助中產階級置業。
在教育領域,他建議推行免費幼兒教育,提高幼師的學歷,設立薪酬制度;減輕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負荷;增加資助專上學額和私立大學學額;研究成立優質的私立大學。
在言論自由的問題上,梁振英主張誠信、法治、廉潔、自由、民主是香港核心價值,要盡力保護每個市民的權利。
當然對于熱點“赴港生子”,即將成為香港“家長”的梁振英提出,不準內地赴港產子者日后進入香港,在2013年公立醫院應停止接收內地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每一個政策都在為香港本地人著想。
梁振英說,上任后會就香港面對的分配不公,高物價、房屋及醫療等問題,與市民共謀對策。他強調,香港不需要大改變,只需要適度有為,穩中求變,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從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宣布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到3月26日選舉結果揭曉,梁振英正在把他多年的實踐經驗向港人慢慢地展示著。
“悶葫蘆”的浪漫
其實這已經不是梁振英第一次與“香港特首”結緣了。1995年底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梁振英出任籌委會副主任,不少人便猜測他會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的熱門人選。在1996年底,第一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前夕,就有他參選的呼聲,當時他只有43歲,他的三個孩子也分別是7歲、5歲和3歲。那個時候,他沒有去參選,因為他要陪著自己的孩子慢慢成長。
在眾人的眼里,梁振英的面容是冷峻的,就像一個“悶葫蘆”,但就是這樣一個“悶葫蘆”也有自己浪漫的時刻。家是他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他的那本《家是香港》凝結著的不僅是他的施政理念,及他對香港這個“大家”的熱愛。還包含著他對妻兒的愛意。在這本書的扉頁上,印著一束鮮花和一行字,“給青儀、傳、齊、頌”, 青儀是梁振英的夫人,而“傳、齊、頌”則是他的三個孩子。
他與曾是校友的太太鶼鰈情深,在英國時沒能“同識鄉人”,卻最終沒有錯過緣分,香港的一次同學聚會成就了兩人的姻緣。
而為了孩子,這位冷面先生沒有為了自己的仕途讓他們缺少父親的疼愛:送三個孩子上學、一家人假期出游、為愛子飛赴英倫,在1999年“馬屎洲特別地區”揭幕后,梁振英還和兒子在馬屎洲的沉積巖中尋找化石。
梁振英酷愛園藝。幼時因為自家條件不好,擁有一個私家花園只能當作幻想。當生活條件漸好,他開始了自己的園藝生活。與妻兒在花園間談天說地其樂融融。“悶葫蘆”也有自己的浪漫。
梁振英說,我們不是小島的房客,我們是一家人,我們即使沒有共同的背景,但我們的下一代有共同的未來。我“生于斯,長于斯”,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對香港,我一直懷感恩和報效的心,感謝大家給我機會。我明白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但齊心就事成,香港有很多有能之士及有心人,只要大家目標一致,攜手共進,就可以將香港建設成更繁榮、更公義、更進步的社會。
在選舉結果揭曉的閃光燈下,梁振英與妻兒五人笑意充盈。只是當選特首后的他將會更加繁忙,希望家人五個依然快樂。這位“以港為家”的候任特首將迎來他的“家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