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時間3月4日21時俄羅斯第六屆總統選舉投票結束。統一俄羅斯黨候選人弗拉基米爾·普京獲得65.34%的選票,贏得選舉勝利!如果說,圍繞著2012年俄羅斯總統大選,人們已經隱約看到一個與以往不同的俄羅斯正在漸露真容!那么,劍已出鞘,在普京的政策構想當中,又準備以何種方式來迎接這樣一個新俄羅斯的誕生呢?
普京曾登上戰機飛上天空,曾進入潛艇潛入深海;曾在眾人面前展示他高超的柔道水平,還曾在世界面前展示他強壯的身體,這一切都體現了他的非凡魅力。正如哈維爾說的,政客都是優秀的戲劇家,政客不需要做太多的實際工作,他通過一顰一笑的表演,就能夠讓人們聯想到政治象征,比如普京的肌肉就是俄羅斯的力量。政客塑造的形象,很容易忽悠到烏合之眾。普京說,威權的傳統存在于俄羅斯人的遺傳密碼和血液里。也許只有集權才能凝聚這個國家。在普京任內,俄羅斯的經濟保持了高速發展,躋身金磚四國之列,償還了數千億美元的債務。總體上,普京完成了復興的任務。普京的強硬路線改變了西方對莫斯科的態度:美國和它的歐洲盟友再也不能滿不在乎地威脅俄羅斯。憑著石油和天然氣,憑著秩序,普京把俄羅斯帶入了一個繁榮發展時期,俄羅斯民眾的福利全面、快速地提升。
在此期間,俄羅斯國內,也曾出現了大批反普浪潮,而反普的深層次原因,首先是反對政治壟斷。反對派認為國家政治成為“普梅”兩人的游戲,厭惡“普梅”兩人的政治二人轉,這種“王車易位”在看似不違憲的名義下踐踏民主,是民主的倒退,不利于俄羅斯民主改革,反映了俄民主制度的缺失和加強政治競爭性的政治訴求。可以說,這種訴求在蘇聯解體20年來前所未有,也是要求政治民主不斷發酵的結果。
其實就在2000-2008年,普京在兩任總統期間,通過發動車臣戰爭,以“鐵拳”嚴厲打擊車臣分裂武裝和恐怖襲擊活動,并將車臣問題納入國際反恐軌道,迫使美國承認車臣非法武裝為“國際恐怖組織”,在車臣全境大規模清剿非法武裝殘余勢力,維護了國家統一;其實在葉利欽時期,俄羅斯經濟大幅衰退。私有化的過程造就了一批富可敵國的經濟寡頭,也讓俄羅斯國家損失慘重,民眾飽受痛苦。普京迅速收拾了這個爛攤子,使俄羅斯經濟重新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古辛斯基、別列佐夫斯基、霍多爾科夫斯基、波塔寧等一個個寡頭都被普京趕下了臺。當年,這些寡頭架空了葉利欽的總統權力,比如葉利欽罷免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寡頭別列佐夫斯基在前一天的電視節目上就宣布了,他凌駕于總統權力至上。然而葉利欽卻無力解決他們,因為葉利欽政變成功就是獲得了寡頭的支持。普京是依靠在車臣戰爭等強硬手腕樹立的全民威信基礎上,終于解除了寡頭政治。樹立全民總統形象;大力發展經濟,使俄羅斯經濟保持上升勢頭;普京敢于向西方說“不”,在反對北約東擴和歐洲部署反導系統計劃等重大問題上,與西方據理力爭,維護俄羅斯國家利益,受到國民的高度好評。普京不但向世人“展示肌肉”,顯示其強人一面,還表露出外剛內柔、智慧運籌的內在張力。在梅德韋杰夫任總統、普京任總理期間,俄羅斯的大略方針始終未偏離普京路線,即便俄媒體熱炒“梅普分歧”,但在關于俄羅斯重大決策問題上,梅普保持高度一致,甚至有人戲稱,俄羅斯是在表演“梅普雙簧”。此次俄羅斯總統大選,普京未雨綢繆, 2011年5月便發起成立“全俄人民陣線”。在梅普扶持下,“統一俄羅斯”黨(“統俄黨”),穩居俄羅斯第一大黨之位,控制著國家杜馬2/3以上席位。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普京贏得大選并不困難。俄羅斯國內與國際上不少有識之士認為,普京的困難并不在于能否贏得大選,而是在于選舉后如何解決面臨的種種難題,取得新的輝煌。
兩難的民主政治改革。應該說,普京通過這次大選也清楚地認識到,民眾對政治的壟斷、威權政治的強烈不滿,必須推進改革,特別是政治體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進一步推進民主政治。普京應該考慮到,如果過去在俄羅斯存在威權政治的空間,那么現在人們已經越來越對威權政治、強人政治感到厭倦,威權政治的空間日益狹窄。所以,普京當選后,推進政治民主已成為必然。據俄羅斯時事評論網2012年2月6日報道,普京在會見政治家們時坦承,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在俄羅斯創建一種體制,使國家命運不會被1-3人左右。普京在推進民主政治改革時也強調,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謹慎行事,稍有不慎會影響政局穩定。但民主政治改革緩慢又將引起反對派的強烈不滿。
此前俄羅斯一直執行實行既重視西方,又重視東方的“雙頭鷹”政策。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后,雖然轉向重點“親西方”外交,但這并不表明俄羅斯就變成一個西方國家,相反它有著自己的全球戰略,希望成為一個世界力量。梅德韋杰夫的外交轉型更不意味著它將退出亞洲尤其是東亞。但普京傾向于保守,對西方的態度比較強硬。此次俄羅斯大選,歐美媒體就一直高調報道和評述俄羅斯國內的反普京游行和抗議。選情定局后“雙頭鷹”的外交走向究竟會如何,仍需時間檢驗。
反對腐敗問題。在“梅普”時期,一直在強調反對腐敗問題,但至今未見成效。2010年7月27日,梅德韋杰夫在現代化委員會的發言中指出,俄向創新經濟過渡就需要解決貪污的阻力,減少行政壁壘,發展良性競爭,不解決這些問題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據俄有關學者估計,腐敗所涉及的金額與國家財政收入相當,企業的行賄支出占企業總支出的一半。今后能否通過各項改革來解決腐敗問題,這對普京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更艱巨的難題是,經濟結構單一的俄羅斯難以抵抗金融危機。
去年9月15日,普京在莫斯科國家大劇院即興彈奏了一首鋼琴曲,舉重若輕的普京或許是想借此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他治理這個疆域廣袤的國家就像彈鋼琴一樣輕松。而普京這次的競選綱領是,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創新經濟,強化民主制度,加強天然氣資源開發,同時向富人征稅,控制通脹等措施,使GDP年增長率達6%至7%的水平,超過當下的4%,使俄羅斯成為未來世界五大經濟體之一。
普京任總統的8年,是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8年。普京由此而成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領袖。2012年重返總統崗位,普京的強國路線會繼續走下去。但現在俄羅斯的經濟與12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過分依賴能源的經濟結構單一之勢有增無減,能源經濟占全俄GDP的50%,這幾年因為加大了軍費和養老金支出,財政日顯緊張。據經濟學家測算,只有當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105美元一桶時,俄羅斯的財政才能維持收支平衡。雖然目前國際市場油價在暴漲,但能維持多久,卻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旦有變,俄羅斯經濟可能立馬感冒。更何況,歐洲債務危機正拖累全球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有可能二次探底的情勢下,俄羅斯要想有6%以上的年增長率,難度非常高。怎樣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調整經濟政策,提高經濟效率,縮小貧富差距。也是要攻克的一大難題!
在對待中俄關系上普京特別強調,俄中關系為俄外交基軸,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威脅,而是俄羅斯發展經濟的“東風”,還認為,加強與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有利于推進世界多極化。可以預見,普京在面臨國內外復雜的情勢下,需要強化與中國的關系,來改善自己與俄羅斯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俄羅斯在近幾年也特別重視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系,2011年兩國貿易達到800億美元,到2015年與2020年可能分別達到1000億美元與2000億美元。中俄能源合作雖有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在不斷取得進展。但要指出的是,對普京今后的對華政策,一方面要看到朝著更積極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亦不要期望過高,普京是俄羅斯總統,他代表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只有在戰略利益一致的情況下,才能得到體現。
在生活中的普京開賽車、騎哈雷、秀馬術、駕飛機、獵老虎……長期以來,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普京一直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辦事果斷,無所不能的硬漢形象。至今還沒有哪個國家元首級人物能像普京這樣多才多藝。2011年11月16日媒體報道稱,民調顯示25%的俄羅斯民眾認為國內存在對普京的個人崇拜,30%的受訪者表示十分喜愛普京的“硬漢”形象。
“忠義”、“鐵腕”、“冷血”、“硬漢”,這些詞一直圍繞在普京的周圍,多年前,普京有句名言,“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時代的再次來臨,能否再創輝煌,笑傲江湖!需要時間來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