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福特汽車公司的第四代掌門人,他是曾因賣掉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沃爾沃品牌而引發“BLACKGOAT”(敗家子)爭議的家族繼承人,他卻在金融危機來臨時力挽狂瀾。他一手做著汽車,另一手卻是堅定的環保主義者。他就是福特汽車公司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
比爾·福特,英文全名是WilliamClayFordJr.——也譯作威廉·克萊·福特二世。至于小福特,或是小比爾,則是人們對他親切的稱呼。
當人類日益陷入能源枯竭和生態脆弱囹圄時,總有這么一批人揮拳高亢,表達著對現實的呼喚和未來的期冀,有人稱之為“環保先鋒”,甚至“綠色武士”,而在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的中國,很難有更多的人愿在生計之外,捕捉和設計“未來的空談”,但對“環保達人”—比爾·福特來說,注定不是一個孤獨的前行者。
11月27日,比爾·福特到訪中國會見媒體,并不像穆拉利或者韓瑞琪一樣,大談福特中國戰略的激進,福特對中國市場不甘人后的警醒,15款車投放中國的計劃等等,比爾·福特此行目的是福特“環保獎”。
命運總是在開玩笑,當汽車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能源殺手后,這個含著“金鑰匙”降生在福特家族的后裔,卻要為“環保”奔走相告。比爾·福特曾說過,福特的未來最需要一群聰明、高素質和有責任心的人才,“不愿像煙草公司一樣,在那里工作,即便待遇很好,也總會感到羞愧”。
“為世界裝上輪子的人”老亨利·福特于1903年創立了福特汽車公司。1913年,福特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老亨利·福特去世后,福特家族將大筆資產捐給福特基金,并以較少的股份擁有40%的投票權。
1957年5月3日比爾·福特“含著金鑰匙”出生于汽車城底特律。1979年,22歲的他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直接加入曾祖父創立的福特汽車公司。第一個職務是產品設計師,隨后在生產、銷售、營銷、研發和財務部門任職。1980年代中期,比爾·福特到麻省理工學院讀了個管理學碩士。
1988年比爾·福特進入公司董事會。雖然不是家族的“長門長孫”——他的父親威廉·克萊·福特一世是老亨利·福特的第二個孫子,1998年9月比爾·福特還是作為家族第四代掌門人當選為福特公司董事長。
說起來,作為家族代表的福特公司董事長不算太忙,工作壓力主要由總裁、CEO承擔。比爾·福特本來就喜歡過簡單的生活。他與大學同學麗莎·范德茲結婚,生了四個孩子。因為家族有心臟病史,他是個不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不喝酒,每天忙完工作就回家。他拒絕透露自己的政治傾向,因為“政治是私人的事,就像宗教”。也許因為管過環境控制部門,環保主義者看他也還順眼。業余時間比爾·福特喜歡釣魚、曲棍球和跆拳道,最愛看的電影是1969年的《虎豹小霸王》——一部牛仔片。他和父親共同擁有一只橄欖球隊——底特律雄獅隊。
本來比爾·福特可以就這么舒舒服服地當他的董事長,但是,2000年8月,“凡世通輪胎危機”將他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這場危機中,福特公司被迫換掉了上百萬輛“探險者”的輪胎,還與多年的合作伙伴凡世通公司在公眾面前互相揭短。公眾對福特汽車的質量產生了疑問,標準普爾調低了它的信用評級。2001年是福特公司歷史上最灰暗的年份之一:十年來首次連虧三個季度,股價跌了一半,一年損失了30億美元。
面對危機應對失策,誰來承擔責任?原CEO雅克·納瑟一年前還是華爾街的寵兒,他曾被譽為美國汽車三巨頭中最棒的CEO,此時其強硬作風遭到了廣泛的批評,甚至連他的澳洲口音都開始有人譏笑說不符合美國用戶的口味。
2001年10月29日,比爾·福特和雅克·納瑟會面。第二天上午他召集董事會討論后在員工大會上宣布:在福特公司工作了33年的納瑟退休;44歲的比爾·福特親任新CEO。員工們全體起立,歡迎“新老板”。
當天福特公司的股票下跌16美分,以16.05美元報收。考慮到如果比爾·福特一年前想對納瑟取而代之定會引起哄堂大笑,分析人士認為華爾街已給足了“新司機”面子。
新CEO面前布滿荊棘,他面對的是普遍的不信任。自從1980年,比爾·福特的大伯亨利·福特二世從公司主席的職位上退下來之后,福特家族的成員已經有整整二十年沒有打理這盤生意了。比爾·福特認為是資歷而不是血統使自己勝任工作,畢竟他在公司十八個崗位上干過。但人們認為他沒有做好準備,因為他沒有最高級主管的經驗。
“他將經歷一段糟糕的時期。”夏洛特·福特說:“我父親總是說身處頂端非常孤獨。”她的父親亨利·福特二世曾經統治福特公司近四十年。
“我想他會是個好CEO。但是如果他不姓福特的話還能成為CEO嗎?不會。”密歇根州一個汽車研究中心的總監大衛·柯樂說。
一位公司高層說:“有野心的人到了這個位置上都會磨拳擦掌,可這個家伙卻用手捂住眼睛,說‘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是現在?’”。比爾·福特開始失眠了。他試過用草藥治療、補鈣以及看佛教哲學家杰克·康菲爾德的作品,但還是會在半夜醒來,在本子上勾劃要做的事情。在周末他開始練瑜伽。
后來,比爾·福特把成為CEO的那天看作自己的“低潮”:“我從來沒有期望以那樣的方式成為CEO。”
不管別人怎么想,比爾·福特決心“治愈福特”,對公司“返廠大修”。他提出了“五年復興計劃”,包括削減40億美元成本和大裁員。福特公司關閉了幾家工廠、解雇了大約3萬名雇員,并花了大約5億美元來改進“探險者”的外觀。2002年夏天,他出現在一系列電視廣告中,這些廣告講述了福特公司的歷史、傳統以及對環境的責任。
“這是個好主意。”華盛頓一家公關公司的高層人士認為,“他是福特,他的名字就刻在公司大廈上面。”大部分美國人都堅持認為是老亨利·福特發明了汽車。
2002年10月,比爾·福特開始報告好消息:公司獲得了2.2億美元的營業利潤。每輛車的成本減少了240美元,管理費用減少了20億美元,銷售資產也上升了10億美元。在回答了分析家和記者的問題之后,他給工人們打氣:“要有雄心壯志。想想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我們多次從困境中解脫出來,還將再次做到這一點。”
2012年,在連續兩年虧損之后,福特公司預計持續經營項目每股收益達到1.05-1.10美元,預計收入為1324億美元。在最新的《福布斯》CEO排行榜中,比爾·福特名列汽車行業第一。
除去福特執行董事長的身份,比爾·福特還是環保主義者,他致力于通過開發產品、滿足消費者及造福社會,為股東創造價值。上個世紀80年代,當全球汽車高管正在為獲取巨額利潤而絞盡腦汁的時候,比爾·福特卻大談他的“綠色和環保”,并被看作是“離經叛道地違背商業邏輯和底線”。
而正是在他的堅持下,福特汽車于2000年發布公司歷史上第一份企業公民報告,報告中列出了公司產品及全球業務活動所帶來的經濟、環境及社會方面的影響,并開誠布公地找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今非昔比,當比爾·福特六年后再次來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成為他的新寵。“如果我們在中國要去開發電動車,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可以做到,但是輔之以電動車是要有一個統一的充電標準。換句話說,如果北京的消費者他們要去給在北京的車充電,但是到了上海,這個車就充不了電,肯定是一個無用功。”
其實,比爾·福特在1979年加入福特汽車時,僅為一名產品計劃分析師,此后,他曾在生產、銷售、市場、產品開發和財務等多個部門任職。在他職業生涯之初,一直以來在環保方面的信仰曾被視作是脫離商業領域主流思想的表現。
1989年加入董事會時,他曾被要求終止其在環保機構的會員身份,但他拒絕了這個要求。除了受到反對者的質疑,福特先生也曾受到某些環保團體的攻擊,認為他在推動變革方面行動緩慢。但在此期間,他仍然堅定不移的、公開地闡述自己的態度,并付諸于行動。由于他長期以來的努力,公司內外認可了環境管理的必要性。
而當他從福特汽車CEO的位置上淡出后,保留了公司董事長的職位,轉而更為專注于環保事業。
“一切都將過去,除了我的家庭和福特公司。”比爾·福特說,“如果有一天我不干這份工作了,我希望做人道主義方面的事情。那會使我每天起床的時候非常興奮。”
責任編輯/鐘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