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文明世界,純潔性既是執政黨、也是“公權力”的基本品質。無論是從歷史還是從現實來看,一個政黨要獲得和維護執政地位,得到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黨的純潔性及公權力的純潔性是基本前提。而要保持黨及公權力的純潔性,最基本的是要靠民主制度,靠人民群眾“制度性”地對權力的形成過程、運行過程的參與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執政黨才不敢懈怠,權力才不會貪腐,黨及公權力才能保持純潔性品質。
保持黨的純潔性,按照胡錦濤的重要講話精神,就是要保持思想純潔、隊伍純潔、作風純潔、領導干部的個人品質純潔。在我們黨獲得執政地位、掌握“公權力”以后,這“四個純潔”的實質,就表現為對公權力純潔性的要求,而公權力的純潔性表現,就是從“公共精神”出發,為了公共利益正確地使用公權力。
思想純潔是指在思想上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想信念和基本價值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的根本宗旨。思想不純的人一旦掌握了公權力,就會公權私用,就會一心一意為自己或“小圈子”謀利益,使公權力變質,使人民所賦予的權力變成“反人民的工具”。因此,思想不純的結果就是使“權力迷失了方向”,會改變權力的性質,最終導致權力的貪腐墮落,亡黨亡國。
隊伍純潔的核心是指組織純潔。我們的黨組織和政府部門,是按照黨的“執政原則和宗旨”組織與運行的,是按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目標做工作的。一旦我們的“隊伍不純”,特別是個別與黨和人民離心離德的人占據組織的“重要領導崗位”,就會造成嚴重的“組織不純”,并進而引起隊伍不純,就會改變公共機構的性質,就會把組織變為謀取私利的工具,破壞組織機構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降低組織威信。
作風純潔首先是指“權力行為純潔”。在當代,一個領導干部的作風純潔,主要是看他在使用公權力過程中,是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官員“作風不純”,專橫跋扈、搞唯我獨尊、搞一言堂,不但惹人討厭,引起群眾反感,給政府威信造成重大影響,而且會由于手握權力卻不作為、亂作為對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改革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個人品質純潔是指一個人的黨性修養與道德修養,也就是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質修養。干部、特別是黨的中高級干部作為社會標桿人物,他們的政治道德品質,對整個社會的團結與凝聚力有著根本的影響。社會風氣的好壞、社會的穩定和諧、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孔子說:“君子之德風”,講的就是“君子”之德對社會大眾的“道德化育”作用。毛澤東曾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因此,“政者、正也”,“為政以德”,要讓社會有誠信有道德,為政者必先有道德。干部的清正廉潔、干部隊伍的風清氣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在我國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一些干部“品質不純”的現象已經對我們的改革發展事業造成了負面影響,降低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
綜上所述,黨及公權力的“純潔性”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合理性基礎,是維護社會長期穩定的基石,是決定人民群眾擁護與否的“試金石”。維護“純潔性”說到底是一個實踐問題,是通過民主的制度安排對公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問題。做到了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干部家庭財產公開透明、選人用人公開透明、公共財政與預算公開透明等基本的政治行政體制公開透明,把權力攤在陽光下,權力才不會腐敗,“純潔性”就有了根本保證。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編/肖楠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