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拐點”將來臨
2011年的房市仍相當堅挺,并未出現“拐點”變化,投資、房價和資金等三個重要方面都未出現重大變化。房價總體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上漲的區域由一、二線城市擴散到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雖然成交量在一、二線城市開始萎縮,但其他多數城市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資金面仍然寬松。
但受三大因素的影響,持續長達13年的房地產“牛市”有望在2012年出現“大拐點”,由此進入長期調整期。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受內生的金融收縮機制的影響。盡管2012年國家層面的金融貨幣政策將會適度放松,但由于金融貨幣市場將形成一種內在緊縮機制,這將在兩方面緊縮房地產資金:一方面,銀行對房地產企業和個人按揭貸款將明顯謹慎,不少企業將面臨流動資金不足問題;另一方面,隨著實際利率的上升,從其他企業(其融資的實際成本上升)流入房地產的資金將會明顯減少。房地產資金供給將會出現明顯緊縮或不足。
二是房地產的投資預期正在出現反向變化,即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不看好房價上漲。據招商銀行調查報告顯示,90%的高端客戶不愿再增加對住房的投資,30%左右的高端客戶在考慮或已經出售已獲高收益的房產,即“落袋為安”。隨著一、二線城市房價的滯漲,且持續時間拉長,將會形成一種累積效應,導致大多數投資者對房價上漲預期的改變。這很像美國的失業率上升到9%,雖然短期內無所謂,但時間長了就會爆發社會不穩定。
三是房地產泡沫已經是全國性的,幾乎所有的地方房價都正在達到或接近頂點。據我們調研,全國各地房價在13年間一般都上漲了5倍左右,高的達10倍。2011年連一些邊遠地區,如新疆的喀什、黑龍江的一些縣城,房價都出現了大幅上漲,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各地房價平均上漲1倍以上。房價的全國性調整隨時都可能發生。
市場環境的收縮將刺破房市泡沫
2012年無論宏觀經濟增長,還是房地產發展,都面臨“宏觀松微觀緊”的經濟環境。從宏觀經濟政策操作上講,2012年將與2011年相反,將由適度收緊轉為適度放松。
但我們尤其要關注的是:影響經濟增長和房地產走勢的主要因素不是政策的松緊,而是內生性的市場因素的作用。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在受到宏觀經濟政策的有力支撐的同時,市場環境卻在趨于緊縮。我們估計,在這兩種力量中,市場向下調整的力量明顯強于政策上拉的力量,從而導致經濟增長將繼續減速。市場環境的收縮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方面實體經濟中最終需求增長的收縮,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場和財政的內在收縮。
2012年市場需求的收縮將會明顯強于2011年。不僅消費需求增長將繼續偏低,更重要的出口需求受全球經濟步入二次調整期的影響將大幅放慢,從而形成“雙收縮”的市場壓力。這有利于物價總水平向合適區間回歸,但也會加劇市場競爭,使企業效益明顯下滑。當然這可以理解為結構調整所必經的“陣痛”,一些先前盲目擴張、投機過強的企業將面臨重大困難,甚至倒閉。
對產業和企業發展來講,雖然放松貨幣政策是可期待的,但它的作用有限,因為它將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金融市場正在形成一種內生收縮機制。這種機制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未來一段時間商業銀行不得不緊縮信貸。
最近,當lILWVNlWA2s8EOrilsB2DA==社會上普遍期望商業銀行放松房地產按揭貸款時,建設銀行等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提高首套房及二套以上房的按揭貸款利率,一套住房貸款利率提高5%。即商業銀行是緊縮信貸而不是放松信貸。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商業銀行可貸資金不足及風險意識增強。
由于央行長期采取負利率政策,導致居民存款積極性下降,新增存款出現大幅減少,2011年前三季度新增存款總額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萬多億元。再加上央行連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可貸資金明顯不足,一些小銀行可貸資金短缺更為明顯。而過去一段時間銀行的長期貸款比重明顯高于短期貸款比重也加劇了銀行短期可貸資金不足,為應對這一局面,商業銀行不得不收縮信貸。
最近許多銀行推出一些理財產品,其期限越來越短,且收益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這也反映了短期利率正在大幅上升。銀行貨幣收縮信貸還有一點考慮,那就是對貸款風險的擔心,許多商業銀行對房地產投資的預期已開始動搖。為降低房地產的投資風險,收縮房地產信貸無疑是一種合理的決策。
構成金融市場收縮機制的另一部分就是實際利率的上升將使企業的貸款需求收縮。我認為,正是長期采取的負利率政策導致了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的異常困難。但在經濟增長率下滑、企業效益變差的情況下,企望央行提高利率糾正這一失衡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們相信市場的力量,市場正在自主地糾正這種偏差,那就是當通脹率不斷下降時實際利率將會明顯上升。我們預計明年CPI增長將由目前的6%回落到3%左右,因此,負利率將會逐步縮小,甚FNMNzj8yWcGPJbqTYt6rEw==至轉為零利率或正利率。實際利率的不斷上升意味著企業貸款成本的上升,從而抑制企業的貸款需求。
與此同時,地方財政支出也會出現“收縮”趨勢。未來一段時間內,財政收入將會明顯放慢,會限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擴張。導致財政收入放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生產資料價格的回落,將會減少大企業和壟斷行業的利潤,從而減少各級政府的財政稅收;二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將會大大減少地方土地出讓金收入。
許多跡象表明:金融貨幣市場和財政上的這種內在收縮機制正在形成,它一方面將抑制企業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將促使房地產泡沫的逐步破滅,從而加劇經濟增長調整幅度。因此,未來二三年我國經濟都將繼續回落,尋求新的平衡增長點。
宏觀經濟政策不應過于遷就房市
房地產調整是導致2012年中國經濟繼續下行的重要原因,為防止調整過猛及應對歐債危機的沖擊,適度松動貨幣政策是必要的,但不能全面放松貨幣政策。2011年的貨幣政策在總量上是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并不存在貨幣政策實際狀態已經緊縮的問題,中小企業困難恰恰是因為利率過低。房地產調控才剛剛有些成效,如果全面放松貨幣政策,房地產泡沫將會轉頭重來,更大的泡沫將會使未來經濟調整付出更大的代價。因此,貨幣政策只能微調,不能全面放松,貨幣供應量M2和貸款增長應保持在15%左右。千萬不能過于遷就于房地產業的利益,而過早地放寬房地產的調控政策。
對2012年以及今后幾年我國宏觀經濟的繼續回調,不能反應過度,要正確地看待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整。宏觀經濟進入調整型增長期,是一種內在發展要求,關鍵是要在調整型增長期中解決長期結構性矛盾,即調整發展模式和方式,加快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能認為宏觀經濟下行是風險,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才是安全,相反,我們認為,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是風險(過高的增長會加劇各種結構矛盾),而經濟適度下行是安全。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認為,2012年宏觀經濟政策的總基調應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可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進行微調,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在于緩解短期結構矛盾和為長期結構矛盾的解決創造寬松的宏觀環境,在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
責編/馬靜 美編/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