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竇小波是通過一個朋友。朋友說,這是一個值得你去采訪的人。經朋友介紹,又讀了他的《2012年一人旅游25天》,開始慢慢了解他。他,是一個曾獨自一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旅行的聽力障礙者。
一個健全的人獨自旅行尚且需要勇氣,更何況是無法聽到外面世界的聽力障礙者?我開始聯系他。因為他遠在寧波,我們無法面對面地交談,只能在QQ上交流。他告訴我,自己雖然聽不到,但是通過訓練可以說話。只可惜沒有任何語言的交流,讓我無法知曉他的語言能力到底如何。
剛開始跟他聊天感覺他天真得像一個孩子,沒有任何修飾的語言,直白的敘述,好像急于和別人交談,根本來不及思考說出怎樣的話才算合適。但慢慢地我發現,他的語言方式存在著我們看來的語法錯誤,直白的談話才更適合他的語言方式。他說,自己雖然讀過很多課文,但是并不明白那些詞語的意思。這也讓我明白了為什么他的游記更多的是日程與開銷的記錄,而少了些風景的描述,倒是旅途中遇到的朋友成了他旅行的最大意義。
從2004年剛剛上大學的他獨自游覽北京城伊始,竇小波就開始了一個人的旅行,8年的時間,他走過了珠海、深圳、海南、廣西,走到了西班牙、越南、新加坡。他說,西班牙人很熱情,那里有很多的斗牛場,而越南人喜歡拉客,新加坡的交通很方便;他還聽說日本、美國的物價比較高。他對桂林花滿樓的店長印象很深,因為店長很友好,熱情,樂于助人,因為他看到那里的店長和員工一直在微笑。還有一個重慶女孩,那個女孩幫他做翻譯交流,陪他去醫院看病,去藥房買藥。他還特意提到了一個在離別時因他而哭的朋友,他說他會永遠感謝她,永遠記住她,他要在各地的旅行中寄明信片給她。這個朋友后來也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了這個讓她在離別時哭泣的人,她說當竇小波告訴她自己去過的地方的時候,她“瞬間石化,太厲害了”!
旅途中遇到的人讓竇小波感到溫暖,他將自己的旅游照片全部放在網絡相冊里,他們誰是誰,我一個截圖發過去,他便很快回復過來。
翻看竇小波發到網上的照片,廣西陽朔的月亮山下,他與朋友笑靨如花;新加坡的總統府前,他嘴角上揚;神游越南下龍灣,他被曬得黝黑;逛一逛西班牙的街道,他與國際友人開心地豎起大拇指;他還在中越友誼關留下了自己燦爛的身影。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忽略了他是一名聽力障礙者,他就是我們很多人想成為的那個行者。他無法聽到世界的聲音,卻比我們先一步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誰會想到坐在學校文印室的他會去過那么多的地方,會認識那么多五湖四海的朋友!
竇小波的旅行目的地都是隨意選擇的,比如,因為瀏覽美國NAB圣經在線網站發現了世界青年日活動,便決定去西班牙到馬德里(馬德里是2011世界青年日的主辦地)獨自逛一逛。當他決定出國旅行時,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因為他們擔心他沒有出國經驗,擔心他在異國語言不通。但最終竇小波還是說服了他們。
旅行讓他感悟各種各樣的人,也讓他走出自己那座小小的城。小時候,因為一次發燒,慶大霉素注射過量導致竇小波聽力受損,雖然父母帶他看過很多醫生,母親也犧牲了自己所有業余時間陪著他練習發音,并將他送到普通學校接受教育,但聽力障礙者的身份還是成為了他生活的障礙。2008年,他從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畢業后一直沒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采訪竇小波是在一個工作日,我問他,會不會耽誤他的工作?他說不會。在畢業后,工作沒有著落的情況下,他到父親的學校幫忙。現在的他在學校幫助老師打印文件、復印資料、印刷試卷。每天上午7:40上班,下午4:00下班,除去期中、期末考試,他的事情不是很多,但這樣的輕松反而讓他心里不安,因為這讓他覺得自己很無用。采訪下來的幾天,他和我一直在分析,怎樣的職業才是最適合他的。他曾經很喜歡電腦,但編程工作的強度是他的身體狀況難以承受的。
真正讓他時時不安的是周圍人的態度,他會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描述,他不希望有一絲一毫的差錯,還擔心接受采訪會產生負面影響。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外界的不友好,他會因為這些不友好頭痛甚至哭泣。
而旅行讓他慢慢走出禁錮自己的小城,他說要讓自己“盡量全部時間都在笑容中”。
竇小波會記錄下自己的每一次旅行,而在每一次記錄的開始,他都會先感謝那些為他提供了幫助的人們,每個人、每次幫助,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不知道怎樣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看到的異國風情,但他會告訴你哪里的人比較熱情,哪里的物價比較低,哪里的旅舍比較好。
記錄成了他人生中的另一種旅行。既然聽不到沿途鳥的叫聲,不知道該怎樣用語言來描述風景,那就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征程。哪怕你和他不在一座城市,甚至從未和他有過交流,你也能知道他每天的安排。因為他喜歡把自己的生活軌跡一一寫在網絡上,他說那不是為了讓誰看到,那只是一種生活的記錄。50年后還可以回頭看看自己,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幸福!
所以我知道了,他不上班的時候,會去國際青年旅舍做義工,會學英語、葡萄牙語、吹笛子,他說,“我有12月份的一個目標是把葡萄牙語打好基礎,能運用上對話交流,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他的老師都是他的朋友。他會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發到網上,沒有特意等待誰的答復,便會有很多朋友為他支招獻計。
我還知道,除去旅途中遇到的朋友,許多大學里的手語愛好者也成了他的好友。大學畢業后,尚未找到工作、天天在家的竇小波感到了孤單,于是他開始在網上關注許多大學的手語協會。就在我采訪他的前兩天,他剛剛應邀參加了華東政法大學手語社的五周年慶典。和往常一樣,他將這次短短的旅行寫成了游記,他說,他感激一個陪了他一下午的男孩,但是這個男孩說話聲音很小,口型動作也小,看不懂口型,這給他們的交流造成了困難。他還因一個朋友為去上海逃掉一節課而心有不安。
我問竇小波,你以后的打算是什么。他說,他要掌握外語,掌握樂器。然后計劃下一次的旅行!他說,他也想找一個喜歡自己的女孩,但聾人的身份無疑給他設置了某種障礙。
命運關閉了竇小波的語言天賦,但他卻用雙腳開啟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旅行成了他重要的征程。他有一個夢想,要走遍這個世界。既然無法聽到鳥的叫聲,那就去看最美的風景;既然聲音阻礙了自己的交流,那就去世界交朋友!
我知道無論是各地的旅行,還是人生的道路,竇小波的世界里是沒有聲音的,但是他的夢想里卻充滿著跳躍的音符,這些便是他的聲音,比我們的更悅耳!
現在的竇小波已經開始打算明年的暑假之旅